馬雲的演講視訊幾次在B站被懟。
去年4月份,阿里內部交流活動上,996加班文化備受爭議。大意是說: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所以今天中國BAT這些公司能夠996,我認為是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
今年1月份,阿里二十週年年會,馬雲說:30年後,阿里每年向社會輸送1000名,10年以上老員工,參加到社會建設中去。
上個月,馬雲發表阿里年終獎寄語,商業是最大的公益,阿里巴巴繼續商業的手法,公益的心態。
馬雲的觀點常常顛覆常規認知,鼓舞了很多人,講的都是真理,卻也備受爭議。以少年為主的B站懟聲一片:“你把公益做成了生意,吸血鬼,你的驕傲就是剝削壓迫,黃四朗替身,資本主義嘴臉…… ”
因為馬雲的演講中,一直脫離不了 “公益、福報” 的字眼和情結。阿里文化,他反覆宣告公益是阿里巴巴的內在基因。這基於馬雲是一個佛系企業家,背後很多理念是佛學思想在主導。
馬雲的外婆信佛,在她影響下,馬雲對佛教也很虔誠。據說,95年做網際網路時,是特別艱難的一年,因為很多人都把他當騙子看。他經常會去外婆住所附近的一座小寺廟,事業上的壓力和打擊,讓他在寺廟得到寧靜,從佛教思想中得心理支撐。用他的話說,生意做到一定程度,沒佛家思想不行。
馬雲被懟,跟佛教,跟B站少年又有什麼關係呢?
兩代人的 “基因文化” 碰撞,前浪和後浪之間缺少一個 “ 共情的表達方式 ”。B站主打少年群體,有的還沒畢業。他們個性乖張、有創造性、獨立自主,是擅長顛覆傳統的一群新新人類。對“大道理”免疫,是這代人的特色。他們似乎更喜歡真實、接地氣、另類的獨白。以年輕人為主的社交平臺內容,已經由傳統的變成現代的,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一切守舊、沉重的東西趣味化了,輕鬆中透著乾貨。
如果針對這種特徵的使用者群,馬雲作為一個專家人設,要把商業價值理念賦予給他們,就需要轉換成與之相應的人設風格,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表達,先共情,再共鳴。或許他們不是不理解馬雲,只是需要一個彼此能 “共情的表達方式。”
那些用對方式的人,都不是那麼 “正經” 卻圓滿達成結果濟公活佛 —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的無厘頭人設,目標群體:普通百姓鞋兒破,冒兒破的濟公活佛,把 “大智若愚” 的人設風格演繹的爐火純青。據說他是一尊佛,但是,既沒有出家人的不食人間煙火氣息,也沒有大佬的威儀氣勢。他的服務物件就是窮苦老百姓,所以自己化身為接地氣的 “乞丐” 形象,用福斯能理解的方式和口味為其提供解決方案,深得粉絲愛戴和擁護。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但是老百姓就吃這一套。這讓他與受眾群體沒有距離,才能快速共鳴,有效解決問題。通過裝瘋賣傻,隱藏真跡,看似遊戲人間,實際做到了濟世救人的目的。
如果他是一副崇高智者的風範,被人敬仰和跪拜,想必只能在深宮大院裡,便無法逍遙自在的完成濟世救人的使命了。
喬布斯 — 完美嚴柯,不按常理出牌的“海盜船長”人設,目標群體:研發團隊同樣是科技大佬的喬布斯,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但是他的佛教思想在個人生活和事業用的極致。
有一個小故事,禪修對喬布斯工作上的影響。他和沃茲在研製蘋果二代電腦時,靜坐冥想的他發現計算機中的風扇讓人心神不寧,直覺告訴他,使用者不會喜歡這噪音,所以他通過此靈感改進了電腦。
喬布斯每日坐禪結束時會對著鏡子問:“現在天是我的最後日子,原計劃今天的事我還願意做嗎?”
眾所周知,喬布斯很苛刻,經常用激烈的言辭和不合乎常規的方式“激勵”員工。他不需要刻意去表現自己多有風度,絲毫不顧忌自己禪修者的良善形象,更不需要講大道理,或引起反思的話去感動別人。這正是喬布斯迷人的地方。在他的嚴苛之下,蘋果產品成為世界一流。
雖然有點偏激,但是在崇尚自由的美國,面對一群充滿個性的科技怪才,用貌似不著調的海盜船長的方式激勵他們,不覺得反而是很明智的舉措嗎?如果不這樣,還不一定能鎮得住他們。
他把佛教禪修思想滲透到技術、產品、事業中,如有神助。生活中也崇尚極簡,家裡沒有多餘傢俱,甚至沒有裝修,長期吃素冥想。並沒有用佛教思想去教導別人,只要求自己完美。
王陽明 — “不正經”的老頑童人設,目標群體:小偷君心學創始人,粉絲無數,橫跨幾個世紀,至今被人稱頌。有人說王陽明是 “計謀達人”,其實是心如明鏡,不犯糊塗。無論平匪也好,抓小偷也好,都是巧用策略,達成結果。(據說是大盜,在此統稱小偷 )
有個教導小偷找回良知的有趣段子:有一次抓了一個小偷,面對各種審問油鹽不進,很抗拒。王陽明既想以德服人,又想讓小偷自己明白,於是大吼一聲:把你的良知交出來!
小偷有點懵了,摸了摸前胸後背,誠實地說,這個真木有。王陽明說,這個可以有。然後,有點調侃的說:“今天不審了,聊聊天,天氣實在熱,不如把外衣脫了吧?” 小偷很豪爽的脫了外衣。王陽明讓他把內衣也脫了,小偷不以為然,又脫了內衣,光著膀子,一直脫到只剩一條底褲。
他又說: “把底褲也脫了,一絲不掛豈不更自在?”。這時,小偷死活不肯再脫,說:“不方便。”王陽明問他為何,小偷支支吾吾說不出來。王陽明趁機說:“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還在乎一條底褲嗎?看來你還是有廉恥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並非一無是處!” 小偷真心悔過。
王陽明的方式雖然有點“逗逼”,可是對小偷君,講道理的療效似乎沒有這個來得快。用對方式很重要。
對於一個成功的前浪來說,站在光鮮的舞臺上講大道理的樣子,真的不可愛,少年人不買這個帳。
看動漫、二次元、漫威長大的新生代們,心中有個人英雄主義情結,崇尚自由,無拘無束,他們正在靠個人創造力為這個時代改變著什麼。對大佬、領袖、教條似乎不感冒。面對這樣一個群體,馬雲被懟,只能說是前浪、後浪之間有一個誤解。
馬雲講的沒有道理嗎?反而是太有道理了,越有道理的越不容易有共鳴。因為道理、真理是被少數經歷過的人所理解的,對不同群體的人,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才是最重要的,這需要共情能力。
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 “大師,前輩”,他們高大上,又有深刻的言論。經常在晚輩、年輕人面前高談闊論,或講著某種高雅的精神文化。但是卻未必能在你心裡種下一根草,道理只是滿足了自己內心,引不起別人共鳴,人們只對有感覺的東西有共鳴。
就像人們對雞湯越來越免疫,因為沒有實際指導意義,還很無趣。就像打了一下麻醉劑,很快就失效。只有把雞湯中的真理運用到現實中,用正確的方式被人所理解,才有意義。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語言特色,思想和心態的與時俱進,在於言語表達輕鬆、有趣,跟年輕人能對上號,而不是一味的老生常談。畢竟每個前浪家裡都有一個後浪,和神獸想保持親密,就別那麼 “正經” ,這樣的靈魂才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