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2021年3月8日,人稱「蘋果臥底」的天風國際郭明錤釋出了關於蘋果在AR裝置的佈局相關預測,並稱“大立光仍具長期投資價值,中短期MR/AR頭盔與iPhone相關利多為關注焦點”。

熟悉手機攝像模組產業鏈的,相信對臺灣大立光都不會陌生,其在手機鏡頭領域,可謂是一個隱形冠軍,在普通消費者眼中名聲不顯,但在專業人士眼中,那可是一個連手機客戶都不敢得罪的牛X存在。即便大立光面臨華為手機因美國禁令而市佔率大幅衰退的結構性風險,但因長期鏡頭規格升級週期與新應用趨勢仍在,故大立光仍具長期投資價值。在中短期趨勢方面,我們認為大立光的以下潛在利多值得投資人關注,包括:Apple MR/AR頭盔將採用15顆相機模組、新款2H21 iPhone Face ID的發射端 (Tx) 由玻璃鏡頭改為塑膠鏡頭、進入VCM市場有利取得新款2H22 iPhone一體式鏡頭設計訂單、新款2H22 iPhone長焦鏡頭可能將由6P升級至7P與2021年高階iPhone 5P超廣角鏡頭市佔率由50%提升至70-80%。 Apple MR/AR頭盔將採用15顆相機模組,MR/AR裝置將顯著帶動鏡頭用量。我們在先前報告中預測,Apple將在2022年中期推出MR/AR頭戴式裝置,並採用Micro-OLED與數顆光學相機模組以提供影像式穿透的AR體驗 。我們預測,此MR/AR頭盔將配備15個相機模組,當中,8個模組用來提供影像穿透式的AR體驗、6個模組用來提供創新生物辨識、1個模組用來環境偵測。大立光為15個相機鏡頭的主要供貨商 (供應比重約60%或以上),故我們預期大立光將顯著受惠於此新趨勢。大立光為新款2H21 iPhone的Face ID發射端 (Tx) 鏡頭材質捨棄玻璃並改用塑膠的最大贏家,ams與其供應鏈將失去Face ID Tx鏡頭訂單。雖然此改變意味著塑膠鏡頭應用範圍更廣泛。但大立光也不是高枕無憂,在手機高階成像領域,也越來越多地受到在玻璃鏡頭領域大勢擴張的瑞聲科技的激烈競爭。過去市場普遍認為Tx鏡頭材質非採用玻璃不可的原因,在於避免因VCSEL運作時產生的熱而變形。但我們最新的調查指出,受益於塗裝技術改善,新款2H21 iPhone的Face ID TX鏡頭材質將捨棄玻璃改採塑膠。Tx塑膠鏡頭供貨商為大立光與玉晶光,大立光因供應比重較高故為此材質改變趨勢的主要受益者。我們預測ams (鏡頭組裝) 以及其供貨商藍特光學 (鏡片生產) 與肖特光學 (材料) 將失去Face ID Tx鏡頭訂單。大立光進入VCM市場有利取得新款2H22 iPhone一體式鏡頭設計訂單,垂直整合為其競爭優勢。為縮小前相機模組的體積,我們預測新款iPhone最快將在2H22採用一體式鏡頭設計,此設計需要先將鏡頭與VCM組裝後再出貨至CCM。因大立光自2H21開始出貨新款iPhone VCM,故我們相信未來若Apple採用一體式鏡頭設計,則VCM新進入者大立光可整合鏡頭設計與生產優勢並受益於此新趨勢。新款2H22高階iPhone長焦鏡頭可能將由6P升級至7P,大立光目前長焦鏡頭訂單比重約90%故為此趨勢最大受益者。我們預測新款2H22 iPhone的後置鏡頭升級將聚焦在長焦鏡頭。長焦鏡頭因設計與生產難度高故ASP較其他高階鏡頭高,大立光目前長焦鏡頭訂單比重約90%故為此潛在升級最大受益者。憑藉顯著良率優勢,我們預期大立光2021年 iPhone的5P超廣角鏡頭市佔率由50%提升至70-80%。我們相信2款2H21高階iPhone超廣角鏡頭升級至6P後,大立光受益於設計與製造優勢,也仍能保有70-80%的訂單比重。長期鏡頭規格升級週期與新應用趨勢仍在,故大立光仍具長期投資價值。我們預測8P鏡頭自2H22-1H23開始將被手機品牌廣泛採用,以及iPhone預計在2023年採用潛望鏡長焦鏡頭,均意味大立光仍在正向長期趨勢上。目前雖僅大立光能生產8P鏡頭但良率低於50%,故雖8P鏡頭的光學效能雖較7P鏡頭提升約10-20%,因成本過高故採用手機機型有限,我們預測8P鏡頭良率在2H22提升至70-80%後,屆時8P鏡頭需求可望大幅提升。但到時可能高階領域不再大立光專美於前,手機客戶為了更佳的成畫素質,也將會在高階手機上採用更多瑞聲科技的玻璃鏡頭,或者玻塑混合鏡頭。在新款2H23 iPhone採用潛望鏡長焦鏡頭方面,我們相信大立光憑藉顯著技術優勢將成為主要供貨商。

說完大立光,言歸正傳,MR/AR究竟是什麼,竟能被稱為下一個十年的創新大趨勢?

蘋果公司最為人稱道的一個地方在於流暢的互動,體現在諸多細節上,例如開屏動畫,比以前的「黑屏啟動」更加人性化。

在人機互動上,一個大的突破在於MR/AR技術的廣泛應用。而蘋果公司在AR領域早早佈局,2017年就釋出了ARKit。

目前已更新到ARKit 4.0,能夠實現包括人物遮擋(如B站彈幕遮擋)、動作捕捉、多人臉追蹤等多種技術應用場景。

MR、AR、VR都是啥?

VR全稱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實技術,使用計算機模擬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的功能,使人恍若身臨其境,沉浸在計算機生成的虛擬世界中,並能透過語言、手勢等進行實時交流,增強進入感和沉浸感。

VR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如在家看房子,如身臨其境;宇航員利用VR模擬技術進行訓練;圖紙專為三維虛擬建築物,方便體驗與修改;虛擬舞臺場景等等。

‍‍

AR全稱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強現實技術,一個常見的AR應用就是掃五福時候出現的3D小人模型、還有各種捉妖遊戲,重點在於將平面照片立體起來融入虛擬人物,與現實世界沒有互動。

MR全稱Mixed Reality,即混合現實技術。MR技術的關鍵點就是與現實世界進行互動和資訊的及時獲取,也因此它的實現需要在一個能與現實世界各事物相互互動的環境中。

MR技術的虛擬與現實的互動反饋能夠使人們在相距很遠的情況下進行交流,如在5G網路的加持下,相隔兩地的醫生能同步進行手術和指導。

簡單來說,如果環境都是虛擬的,那就是VR;如果展現出來的虛擬資訊只是與現實事物的簡單疊加,那則是AR。如果更復雜的、與現實環境有所互動的,就是MR。

MR/AR三步走戰略

蘋果公司在MR/AR的互動裝置研發方面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步目標,2022年實現頭盔式 (Helmet type) 產品

重量上,蘋果的頭盔原型機重量在200-300克,而最終產品的重量可降低至100-200克。而目前市場上高階VR頭盔產品的重量都在650克左右,在重量上極具競爭力。

技術上,此產品將透過配備的Sony提供的Micro-OLED顯示屏與數個光學模組,提供影像穿透式 (Video see-through) 的AR體驗。就技術而言,此產品也可提供VR體驗。

售價上,由於VR產品的設計難度要高於iPhone,所以售價可能與高階iPhone相近,預計1000美元,與市場上高階VR頭盔產品售價相差不大。同時,郭明錤預測高售價將利好EMS服務提供商,如和碩聯合科技。

引數上,頭盔將有獨立的運算能力和儲存空間。

產品定位,第一代頭盔式產品的產品定位較像是可攜式產品,而非移動產品。隨著技術的發展,有可能改善頭盔的移動性。

第一代頭盔產品的成功關鍵在於針對MR/AR應用提供非常順暢的顯示與操作流程。

雖然一直以來Apple投入重心是AR,但就硬體規格來看,我們認為此產品所能提供的沉浸式體驗 (Immersive experience) 可望顯著超越既有VR產品。

Apple可能將高度整合此頭盔產品與影像相關的應用 (如:Apple TV+、Apple Arcade等),作為關鍵賣點之ㄧ。

第二步目標,2025年實現眼鏡式 (Glasses type) 產品

由目前開發進度來看,郭認為蘋果公司尚未有原型機。

技術上,與頭盔相似,可能將採用Apple獨自開發、類似光波導 (Wave guide) 的技術提供光學穿透式 (Optical see-through) 的AR體驗

引數上,可能擁有獨立的運算能力與儲存空間

產品定位,移動產品。郭認為眼鏡式產品與頭盔式產品的定位不全然相同,故未來此兩產品線可能會同時平行並進。頭盔式產品能提供絕佳的沉浸式體驗,眼鏡式產品則更著重於提供「移動+AR」的使用體驗。

未來,眼鏡式產品能夠與Apple Car等周邊現實服務整合,來提高使用者體驗。

眼鏡式產品有多種表現形式,Google Glasses宣告失敗,華為眼鏡只是一種藍芽耳機,日常可佩戴的VR眼鏡以目前技術來說還是過於難,期待成為現實的那一天。

第三步目標,2030-2040年基本實現隱形眼鏡式產品

一個更科幻的預測是「隱形眼鏡」裝置,推出時程未定。郭認為這至少是是2030年後的產品。這個產品的推出可能還要打破人們對科技進入身體內部的恐懼。

這也會把電子產品由「可見計算」時代帶入「無形計算」時代。而就目前技術能見度而言,此產品較不可能擁有獨立的運算能力與儲存空間,目前技術能實現的可能性也不大。

結語

相信郭明錤的人都認為這些預測與事實相差不遠,不相信他的人認為這些都是科技幻想。在那天到來之前,每個人都是正確又錯誤的,俗稱為「薛定諤的蘋果」。

《銀翼殺手》是一部經典的科幻電影,於1982年上映,導演對40年後的世界充滿了科幻的希望。如今距離電影中描述的世界已經過去2年了,一些技術我們仍然未達到,但我們仍相信那一天會來的。

我們對未來的科技世界充滿幻想,那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畢竟人類能一步步創造出原本屬於幻想中的東西。

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六個字告訴你,搜尋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