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芯剛簽下78億光刻機訂單,臺積電又有762億的大動作,絲毫不留情面。
相關限制的連鎖反應已經逐漸到來,在全球晶片產業鏈當中,少了中國晶片企業這個重要的環節,從而也導致了全球性的缺芯,不僅僅是電子產品領域,目前晶片的短缺已經蔓延到了多個領域,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汽車領域了,大眾、本田等等知名車企,由於缺少晶片目前已經關閉了部分工廠。
造成這一個因素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因素就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各個國家都提倡在家辦公,從而導致了電子產品的銷量大漲,大量的產能都用於製造該領域的晶片,從而導致了其它領域晶片的產能不足。
而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來自於中芯國際,中芯國際目前已經能夠實現14nm晶片的量產,也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五大晶片製造商,14nm的晶片已經能夠滿足市場上90%以上的需求了,但是在相關限制之下,中芯國際的晶片出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從而也導致了大面積的缺芯狀態。
中芯國際簽訂光刻機合同就在近期美國對中芯國際實現了“解禁”,隨後中芯國際和荷蘭的ASML簽訂了78億的光刻機訂單,很多人可能會以為,這其中肯定包含了尖端的EUV光刻機,但最終根據官方訊息顯示,所有的光刻機都是DUV光刻機。
儘管如此對於中芯國際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訊息,在目前全球缺芯的情況下,中芯國際可以利用這些光刻機擴大產能,根本就不用擔心之後的晶片賣不出去,而在相關限制還沒有實行之前,高通就是中芯國際的一個大客戶。
目前臺積電的產能基本上都已經完全被佔據了,因此中芯國際在完全解禁之後,能夠獲得大量的市場份額,這也將成為中芯國際一個很好的契機,在中低端晶片市場也將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臺積電762億的大動作隨之而來讓人沒想到的是,中芯國際還沒高興多久,臺積電隨即宣佈了一個訊息,而這個訊息同樣是關於擴充晶片產能的,總投資達到了762億元。
據悉臺積電在最新的一次高層會議上,已經批准了117.95億美元的專項資金,專門用於擴大圓晶廠的建設,以及先進裝置系統的更新以及安裝,還有就是研發先進製程工藝以及裝置的安裝,而臺積電很早之前,就已經預定了接下來一段時間ASML公司尖端EUV光刻機的產能。
雖然目前臺積電所有的產能都在忙碌中,很多晶片企業的訂單也都還在排隊當中,很明顯產能不足已經成為了現狀,但顯然他們並不滿足於眼前的市場份額,這762億就是專門用來擴大晶片產能的專項資金。
但是擴大產能的訊息,是在中芯國際簽訂光刻機合同之後隨即傳來的,這不免引起很多人的無限遐想,絲毫不留情面,果然對手就是對手啊。臺積電的這一個舉動,讓中芯國際面臨著不一樣的壓力。
中芯國際和臺積電的差距在晶片製造上無論是哪一個環節,中芯國際和臺積電都擁有著很大的差距,中芯國際最高只能實現14nm晶片的量產,而臺積電目前已經在研發3nm的晶片製造工藝了,目前全球大部分的EUV光刻機都在臺積電手上。
受到相關限制的影響,中芯國際短期之內無法獲取到EUV光刻機,就算能夠利用N+1工藝多次曝光實現7nm晶片的製造,但是在成本上也會增加,絲毫不具備任何的優勢。
當然“解禁”之後的中芯國際,總算是擁有了更多的機會,因為中芯國際產能可以馬上投入使用,而臺積電目前所有的產能都在忙碌當中,短期之內也沒有辦法空閒出來,而重新建設的圓晶廠一時半會兒也無法投入使用,因此這個時間段是中芯國際抓住客戶的一個好時機,而更為主要的是不能放棄對於更為先進的製程工藝研發,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