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不少有關馬化騰和網路遊戲的文章,文字大多犀利,清一色的負面評價甚至是謾罵。
作為一位30年教齡的老教師,我結合多年教育工作實踐來談談自己的看法,既不是要肯定誰,也不想否定誰,更沒有要和誰對戰的想法。因此不喜歡我的觀點可以探討,理性一點,只要合法合規沒有謾罵就行,言論自由沒問題。
我覺得網遊當然還需要進一步規範,比如遊戲平臺嚴格控制遊戲者的年齡和遊戲時間,政府相關部門嚴格遊戲市場準入程式和遊戲分級管理等。但我們也不該一刀切地把遊戲產品全部否定,畢竟網遊只是娛樂工具,使用工具的人才是主要因素。比如一把菜刀,我們做飯肯定離不開,但如果有人用菜刀去砍人那菜刀就成了兇器,我們該怪菜刀麼?
那網遊就沒有一點好處麼?當然不是。
玩網遊可以開發智力,玩網遊時,孩子們雙手的十個指頭可以得到充分運動,而手指活動是有助於提升人的注意力和記憶力的,對腦功能的恢復和開發都有一定效果。
玩網遊可以提升孩子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很多軟體工程師是從網路遊戲開始愛上電腦愛上程式設計的。
因此,我們一刀切地反對網遊是不公平的,而是該合理使用好這個娛樂工具,就像我們使用菜刀一樣,把它用在案板上切菜就行了。
我總結的經驗是,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作為在家在校的監護人,我們不妨按以下三點嘗試一下:
第一,我們不要因為網遊而和孩子形成對立的局面,不能把孩子喜歡的東西罵得一無是處,這樣就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聊起網遊、面對網遊。
第二,給孩子講明道理,認清自己的主業,網遊可以玩,但要有節制。如果孩子自己能把握好分寸,比如到限定時間就停止網遊,或者是保證在完成作業後適當玩一段時間的網遊等,那我們監護人可以選擇信任他們,但要告訴孩子我們會隨時檢查他們的執行情況。
第三,如果孩子不能自我約束,那就需要監護人介入,採取適當的強制措施,給孩子警告,直至沒收孩子手機。
以上三點,是我關於如何處理好網遊給家長、老師們的一點小提示。我與馬化騰沒有半點關係,更沒有一點替人家辯護的意思,咱也沒有那樣的能力。我想說的是孩子們遊戲上癮,不能把問題全部推給遊戲的開發者,需要從孩子本身找原因,還要反思我們家長和老師是否盡到了應盡的責任。
在當前教育部禁止手機進校園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家庭中處理好孩子玩網遊的問題,家長的責任最大,作用也最大。當然對於教育者來說,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愛上學習、愛上校園,特別是如何幫助孩子們在學習生活中體驗到更多的獲得感和成就感,也就是能在學校獲取到和玩在遊戲過程中近似的感受,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是:沒有更加充分的理由,這些網遊根本不會關閉。因為一旦關閉將會影響到遊戲開發者、運營者和很多玩家的根本利益,甚至可能波及到整個資訊產業,因此說關閉網遊利大於弊也未可知。
所以,作為家長、老師和其他關心孩子全面健康發展的愛心人士,我們與其抱怨和謾罵網遊,不如面對現實,對網遊的開發與監管提出合理化建議的同時,切實監管好孩子去合理網遊,這才是解決此類問題最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