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審校:一條輝

從“DT時代”、“五新”、“城市大腦”到成立達摩院、半導體公司“平頭哥”,再到今年宣佈的“含光”800晶片等,雲棲大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技術開發者的盛會,它更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這屆大會有幾個亮點讓人很是感慨:第一個就是在正式接過接力棒的張勇首次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身份亮相雲棲大會;第二個就是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兼阿里雲智慧Quattroporte張建鋒宣佈,阿里巴巴在平頭哥成立一年後,釋出全球最高效能AI推理晶片含光800;第三個就是阿里雲三任Quattroporte王堅、胡曉明、張建鋒同臺對話,三個人的縮影也是阿里傳承的縮影。

邁入數字經濟新時代的阿里巴巴

在數字經濟時代,阿里巴巴不僅要用數字化驅動商業,而且還用數字化驅動社會公共服務變革。

在張勇看來,數字經濟時代,數和智是兩個重要的關鍵元素:

第一、“從五新到百新”

2016年,馬雲提出了“五新”,即新零售、新金融、新能源、新技術、新制造,這五個新會對各行各業發動巨大的衝擊和影響。

過去三年當中,技術讓這五新逐步落實到現實。

現在,在此基礎上,張勇把馬雲的“五新”戰略升級到了“百新”。

“‘五新’發展到今天,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全面進入期,我們看到從‘五新’全面走向‘百新’、走向‘萬新’、走向各行各業的數字和智慧驅動。”張勇分享道。

此外,張勇還以近期站在風口上的潮鞋和人造肉為例,認為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消費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並且帶來了新需求和新供給:“越來越多的使用者的需求——一種消費的探索、一種慾望的表達——因為消費行為的數字化而被探知、被感知、被獲取、被分析,並且可以實時地去推動供給側的變革,帶來新需求的發展和新供給的產生。”

阿里不僅是用數字化為商業賦能,也希望用數字化驅動公共服務的變革,比如“城市大腦”。

第二、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

在“百新”戰略背景下,張勇把阿里巴巴的商業與物流、金融、雲端計算合在一起稱為“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他表示,阿里巴巴希望藉此“來幫助所有企業共同走向數字經濟時代,不僅實現數字化,也實現全方位的智慧化”。

另外,不僅是IT基礎設施雲化,阿里還考慮將雲和端高度一體化,大資料計算平臺是雲端計算平臺上的核心引擎,移動化能力是阿里面向未來雲端一體化工作平臺和服務平臺、使用者平臺、企業平臺高度結合的一種載體。

第三、資料和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和引擎

張勇認為,要推進阿里商業作業系統的完成,以及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共服務,要通過數智驅動來達到目標。

其中,大資料和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和發動機,而新消費連線新需求和新供給,促成有效連線要通過數智驅動來完成。

“算力不僅代表計算規模和計算效率,也包括智慧程度,只有“數智”進行全方位的結合,才能夠真正的在走向數字化經濟時代。”張勇表示說,“未來擔心的不是沒有資料,而是當資料爆發後,如何處理好這些資料,那麼到時必將會需要匹配如此大體量的算力,來保障大資料不僅僅是能夠產生,也能夠被高效的使用。”

而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不僅能夠服務於商業,同時也是整個數字經濟的一個基礎設施,是基於大資料、雲端計算支撐的平臺,用數、智驅動民生服務、公共管理、城市治理方方面面,打造智慧、便捷、透明、高效的社會公共服務。

現在AI、5G、IoT正當時,未來數字化是必然,阿里在邁向數字經濟新時代的同時,未來又將帶來哪些驚喜呢?值得期待。

“飛天”系統誕生 阿里雲成為數字經濟的基石

因為山在那裡(Because it is there)。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喬治.馬洛裡,他的名字與珠鋒密不可分。

創業如同登山。

現在的阿里巴巴能夠這麼有底氣的去談未來實現這個“數智驅動”,這背後的基石就是阿里雲旗下的“飛天”系統以及阿里雲的創始人—博士王堅。

2009年加入阿里的王堅提出了一箇中國卻從未有人做過的構想——“阿里雲構想”。

那個時候,在中國還沒有人知道什麼是雲端計算,同事們也不知道“阿里雲”是用來做什麼的,同時也在2012年的阿里年會上,王堅泣不成聲演講的一幕顯得有些悲壯,這是開拓者的悲情,也是中國雲端計算領域開拓者的一個艱難縮影。

然而,2013年是雲端計算的一個轉折點——2013年的8月,阿里雲宣佈對外提供5K(單叢集5000臺裝置)計算能力,成為中國第一個獨立研發擁有大規模通用計算平臺的公司。當時平臺計算100TB排序耗時僅30分鐘,超過雅虎一個月前71分鐘的記錄。

另外一個事實也證明了阿里雲強大的作用。

2012年,阿里雲跌跌撞撞地扛住了百萬次的高併發;到2013年雙11,350億的成交數字,80%的交易都是通過雲端搭建的“聚石塔”完成;再到幫助12306在春運高鋒分流了75%的流量;另外還在Sort Benchmark2015年排序競賽中,用377秒完成100TB的資料排序,打破四項世界紀錄。

簡而言之,一個新的數字時代來了。

事實證明了馬雲的前瞻性,現在的“飛天系統”已經成為阿里的大腦神經中樞系統。這款系統最大的功能便是能夠把全球百萬級的數個伺服器,連線到一臺計算機上,通過線上服務的方式與途徑為普通消費者提供高速計算能力。

回溯阿里雲一路以來的歷程,從2009年寫下第一行程式碼到今天,整整10年。這10年,阿里雲從無到有,從有到強,中國雲端計算產業全面興盛。

可以說,阿里雲是中國雲端計算產業的奠基人暨領導者。

現在,人類未來的數字化生活似乎變得更加清晰——以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支撐的科技圖景清晰可見,未來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漫步雲端”,數字經濟的新起點

“十年之間,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

十年可以改變一個人,也可以改變一個行業。

雲端計算行業就是如此。

十年前,人們不知道雲端計算是什麼,十年後,雲端計算已經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都已不知不覺地“漫步雲端”。

正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勇在主論壇演講中表示,“十年前,我們討論的是雲端計算和大資料的萌芽,五年前進入移動網際網路的大時代,站在十年展望未來,整個社會都在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當然,未來計算能力還將成為一種生產能力,人類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然,在張勇看來,這一切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讓資料被高效使用。

“如果說大資料是石油,算力就是發動機,它們共同構成面向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能力。”張勇表示說。

現在支撐阿里強大算力的第一塊晶片也問世了——含光800。

在業界標準的ResNet-50測試中,含光800推理效能達到78563IPS,比目前業界最好的AI晶片效能高4倍;能效比500IPS/W,是第二名的3.3倍。

含光800的誕生,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算力時代的到來——據云棲大會的現場演示,在城市大腦中實時處理杭州主城區交通視訊,需要40顆傳統GPU,延時為300ms,使用含光800僅需4顆,延時降至150ms。

另外,在杭州城市大腦的業務測試中,1顆含光800的算力相當於10顆GPU。據悉,含光800效能的突破得益於軟硬體的協同創新:硬體層面採用自研晶片架構,通過推理加速等技術有效解決晶片效能瓶頸問題;軟體層面集成了達摩院先進演算法,針對CNN及視覺類演算法深度優化計算、儲存密度,可實現大網路模型在一顆NPU上完成計算。

未來,當資料在數字經濟時代以幾何倍數增加,隨之要求的是幾何倍數的強大算力,雲棲大會已經成為了數字經濟未來的風向標。

回溯過往十年,誰也不曾想到十年後的今天會發生如此大翻天覆地的變化,擁抱創新,擁抱變化,雖然今天會很難,明天會更難,但是後天會很美好。

雲棲十年,精彩才剛剛開始。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美國首款自主品牌5G手機有望下週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