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網路消費不講規矩,就會給內迴圈添堵

3月3日,復旦大學教授孫金雲的一項調研成了網上熱議的話題:最近,他帶領團隊做了一項“手機打車軟體打車”的調研。該團隊在國內5個城市,花50000元,收集了常規場景下的800多份樣本,得出一份打車報告。報告顯示:蘋果機主更容易被專車、優享這類更貴車型接單;如果不是蘋果手機,則手機越貴,越容易被更貴車型接單。

就技術層面而言,對企業來說,設計出這樣的軟體,應當難度不大。但是,就隱蔽性來說,應當還是比較強的。要不是復旦大學孫金雲教授的團隊做了這樣一項調查,誰知道打個車還有這麼多名堂,甚至可以認為是黑幕。而從產生的影響來說,就很大了。因為,它直接對消費者利益帶來了損害,且這種損害不是幾元錢的問題,而是企業的形象和信譽問題。

對於大資料殺熟,我們已經聽到過太多的議論、太多的案例、太多的質疑。而利用演算法、利用已獲取的資料和資訊等對消費者玩心計、給消費者設陷阱,也是近年來網路消費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而往往這種現象,對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都是無法判斷和知曉的,是在不知不覺中被平臺傷害的。甚至在被傷害的同時,還要對平臺表示感謝。

可以想象,平臺能夠設計出“蘋果優先”、“價貴優先”這樣的方案,以及在優惠上實行不同政策,實際是在想當然地把“蘋果”和“價貴”作為判斷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標準,從而做出更有利於蘋果利益的行為。殊不知,年輕人大多喜歡蘋果手機、喜歡買一些相對高檔的手機,而年齡稍大者,則喜歡用普通手機。用普通手機者,不一定沒錢。用蘋果手機者,也不一定有錢。這種想當然的行為,顯然給手機使用者打車帶來了傷害,甚至人為地分出個三六九等來。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全面到來,特別是移動支付等的快速普及,網路消費已經成為廣大居民最為看重的消費手段之一,也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國內大迴圈形成的重要力量之一。如果平臺只顧自身利益,而不顧消費者利益,從而在技術開發、產品設計、方案提供等方面,人為製造陷阱,誘導消費者消費,損害消費者利益,就是對消費拉動經濟作用的阻礙,會對內迴圈形成添堵。要想更好地發揮網路消費在內迴圈中的作用,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形成,平臺就必須嚴格依法管理、規範執行,不要為了一己之利損害消費者利益。否則,早晚會被消費者用腳投票的。

3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中芯國際14nm晶片技術追平國際領先,訂單排到明年,下步進軍7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