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如果你需要一個“Layer 2為什麼很重要”的理由,那麼以太坊的終極擁堵將成為這個問題最有說服力的答案。

根據bitinfocharts.com最新資料,最近幾個月,以太坊網路手續費基本上呈指數上升(以美元計價)。最為極端的例子出現在2月23日當天,以太坊網路平均手續費更是達到了38.2美元的歷史高位,意味著投資者在以太坊網路進行一次普通的ERC-20轉賬,都將需要支付超過數百元人民幣——以太坊DeFi正變成富人的DeFi,這顯然與去中心化思想相左。

不過,隨著Layer 2技術逐步推進,成為解決以太坊網路擁堵利器,以太坊網路效能問題正在得到解決,Layer 2也受到社群的高度關注。

那麼,那些Layer 2專案值得重點跟蹤?

1、最值得關注的Layer 2專案

1)Optimism

Optimism是一個OR實現,在一些DeFi大玩家中獲得了早期的吸引力,比如Synthetix。Optimism已經構建了OVM,這是一個基於L2的EVM,它使得專案可以在L2上享受以太坊的L1智慧合約的所有好處。此外,Optimism已經在加快其主網的推出(預計3月推出),所以L2很快就要到來了。

發幣狀態:尚未發幣。

2)zkSync

該專案由MatterLabs建立,zkSync是一個基於ZR的L2擴容解決方案,使用零知識證明提供高吞吐量和高安全性。已經集成了zkSync的專案專案包括Gitcoin和Golem。

發幣狀態:尚未發幣。

3)StarkWare (StarkNet)

零知識證明研究機構StarkWare 在1月底表示將為以太坊研發基於ZK Rollup概念的Layer 2擴容網路,取名為 StarkNet,並同時公開了詳細的路線圖,將以四步走的方式逐漸實現去中心化並完善應用生態。

其實 StarkWare 之前已經推出過完整的Layer 2解決方案Volition (Validium),並與多個機構合作推出專門用於交易所場景的StarkEx技術,dYdX、DeversiFi和Immutable是其合作伙伴。

所以也可以理解為,StarkEx只是StarkNet的一個具體的應用場景,是StarkWare用來試水基於 STARK的Rollup技術是可以運用在複雜的交易邏輯(現貨、衍生品、NFT)和轉賬場景中的。

發幣狀態:尚未發幣。

4)Offchain Labs (Arbitrum Rollup)

以太坊擴容方案Arbitrum Rollup開發團隊Offchain Labs公開了其生態的更多專案,首批應用包括中心化交易協議Bancor 、去中心化拍賣工具Bounce.finance 、自動做市商 Burgerswap、Hop Protocol、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MCDEX和去中心化交易所Swap。

另外,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MCDEX也撰文闡釋了為什麼他們選擇Arbitrum Rollup,在他們看來,Arbitrum方案的上鍊成本更低、技術成熟度更高、開發者更友好等。

發幣狀態:尚未發幣。

2、比較值得關注的Layer 2專案

1)Connext

Connext是一個狀態通道專案,它不僅要努力成為Ethereum的L2解決方案,還要成為Ethereum眾多L2解決方案的跨鏈路由中心。在早期的L2領域,人們擔心的一個問題是,這些專案之間會過於孤立。Connext新的跨L2轉賬系統可以證明在L2孤立不會是未來的一個嚴重問題。

此前一直都在攻克狀態通道技術的Connext團隊開發的Vector (向量)技術是目前這個領域最重要的一個方案,透過在不同Layer 2網路之間搭建快速的狀態通道,就可以以極低成本快速遷移資產,提升網路的效率。

目前他們的即時二層轉賬應用Vector已在以太坊主網釋出了0.1.0版本,之後將集中精力推動在二層網路應用中的採用。前開發人員可將Vector整合至其應用程式或協議中,來實現小額支付。Connext表示,這標誌著以太坊多鏈(multi-chain)生態系統的開始,使用者可以與執行在各種不同的二層網路和分片上的錢包和應用進行無縫互動。

發幣狀態:尚未發幣。

2)xDai Chain

xDai使用PoS共識建立了側鏈xDai Stable Chain,該側鏈提供5秒的區塊確認以及0.0002 美金每筆的超低額手續費。

Token Bridge是xDai的資產跨鏈協議,透過在以太坊上建立多籤智慧合約對資產進行鎖定。資產釋放的時,多籤者們透過側鏈上的交易資訊進行簽名。

發幣狀態:尚未發幣。

3)POA Network

與xDai Chain一樣,POA Network也是一個基於EVM的側鏈,它依靠一組可信的驗證器來推動快速和廉價的交易。該解決方案可支援從區塊鏈遊戲到社群貨幣的任何東西。

發幣狀態:已發幣。

4)Fuel

Fuel是第一個登陸以太坊主網的OR(Optimism Rollup)實現,Fuel的第一版主網版2020年12月31日上線,該Layer 2解決方案的最大特點是超快、超高效的代幣支付。事實上,該專案的目標是成為全球價值交換層。

發幣狀態:已發幣。

5)Loopring

Loopring是第一個部署到以太坊上的推廣專案,目前已經在主網上運行了一年多。Loopring基於ZR的技術目前專注於擴容去中心化交易所(AMM和訂單簿),以及支付。該技術已經可以在Loopring3.6版本中使用,Loopring交易所和Loopring錢包就是基於該版本的。

發幣狀態:已發幣。

6)StarkEx

StarkEx的工作原理與zkRollups有些類似,主要區別在於StarkEx基於Validium的系統處理了鏈外的資料儲存。這種動態使得該專案與純ZR系統相比具有更高的吞吐能力。

發幣狀態:尚未發幣。

7)Polygon(Matic)

從前叫做 Matic Network,計劃成為以太坊鏈上首個 Layer 2 解決方案聚合器,為以太坊建設一個模組化、通用、靈活的擴容框架。 Polygon 被定義為首個結構化、便於使用的以太坊擴容及基礎設施開發平臺。其核心元件是 Polygon SDK,一個模組化、靈活的開發框架,支援構建和連線兩種主流擴容路徑: Secured chains 即二層鏈,可依賴以太坊網路的安全性,無需建立自己的驗證機制。

Matic運用側鏈的鏈下運算來提供擴充套件性解決方案, 同時運用Plasma和PoS機制來確保資產安全性。Matic致力於成為真正可以讓開發者部署及執行去中心化應用的平臺。

發幣狀態:已發幣。

8)Near

NEAR是一家去中心化應用平臺,可提供足夠高的安全性,以幫助使用者管理貨幣、身份或非同質化通證等高價值資產。同時,該平臺的效能也足夠強大,可確保上述資產對日常使用者是可用的,將開放網路的力量交付於使用者手中。

NEAR Protocol旨在建立完全分片、可擴充套件的PoS區塊鏈,支援以太坊虛擬機器,還支援與以太坊跨鏈互動。團隊已經發布了世界上僅有的一些大規模分片系統實現。同時,團隊正在重新設計協議的每個元件,從網路到共識,將狀態和執行分解為適於客戶端的工作方式。

發幣狀態:已發幣。

9)Degate

DeGate 是真正由DAO擁有和控制的、基於以太坊Rollup二層網路的去中心化交易協議,功能模組將包含自動化做市商交易、訂單簿交易、槓桿現貨交易、跨層橋接、法幣兌換通道、初始代幣分發平臺。目前重點關注的L2網路為Optimism、 Arbitrum和zkSync,但並不排除其他。

DeGate協議的治理由雙層DAO機制組成:Home DAO和Council DAO,其中Home DAO是DeGate協議的直接擁有者和控制者,並獲得協議產生的收入;Council DAO受Home DAO 委託,負責日常執行的決策和執行。

發幣狀態:尚未發幣。

10)everPay

everPay使用了全新的儲存計算正規化,將所有的計算過程放在鏈下,儲存共識保障了賬本的可信。everPay目前跨鏈採用了多籤合約進行資產鎖定。mint資產時,僅需要將代幣轉入多籤合約,協議將以太坊作為預言機獲取交易資訊,並進行資產 mint;資產釋放時需要多籤者們從 Arweave 上獲取交易資訊,按照 everPay 協議的規則進行交易驗證,最後再進行簽名資產釋放。

藉助Arweave衍生的儲存計算正規化,everPay 可以做到實時交易,支援上萬 TPS;交易批次打包時,1 美金可打包百萬級交易,協議可以提供免費轉賬,僅在充值和提現的時候需要支付以太坊礦工費。

發幣狀態:尚未發幣。

11)Celer

同樣,研究狀態通道的專業團隊 Celer 也表示將推出類似的產品。他們在 2021 年路線圖中表示,將實施可以為 Layer 2 之間增加流動性的狀態通道技術。

Celer表示,從短期和中期來看,以太坊擴容方案Rollup是分片之前提高鏈上吞吐量的最佳方案,然而各個Layer 2網路之間以及二層與一層網路之間的互動,通常有非常長的延遲和糟糕的使用者體驗,Celer計劃解決這樣的挑戰,實現實時和即時的跨Rollup和Rollup與一層網路之間的交易。

發幣狀態:已經發幣。

最後,目前,各式各樣的Layer 2解決方案已經逐步形成,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圍繞以太坊的擴容的各類新專案很可能會爆發式增長,這些專案透過協同工作,使以太坊能夠每秒處理數百萬筆交易,而不僅僅是幾十筆。可以判斷,未來Layer 2解決方案將使以太坊贏得全球主流金融市場的歡迎與認可,以太坊市值或許會遠遠高於目前水平。

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手機價效比最新排行公佈,紅米K40助小米成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