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7奈米取得進展,14奈米良率追平臺積電,訂單排到了明年
當前,晶片缺貨風暴正席捲全球,受到影響最嚴重的汽車業被迫部分停工停產,現在就連智慧手機也遭受波及。不過,在此背景下,似乎也有利於中芯國際突破美國的封鎖。
去年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宣佈把中芯列入貿易黑名單,之後,許多美國供應商迅速申請許可,要出貨估計價值達50億美元的裝置和材料。
美國於3月初時,也放寬對中芯國際的限制,供應鏈訊息說,中芯國際的美國裝置廠商,已獲得對中芯裝置供應的許可。對此,中芯也迴應,會盡最大的努力,保證公司晶片生產的連續性和擴產不受影響。
中芯國際決定趁熱打鐵,在3日公告,已砸下12億美元(約人民幣78億元)向阿斯麥爾(ASML)採購深紫外光刻機(DUV)裝置。
根據公告顯示,現在除了極紫外光刻機(EUV)以外,中芯國際幾乎可以買到其他所有型號的深紫外光刻機。
由於極紫外光刻機是研製5奈米及以下製程不可或缺的裝置,雖然說不能買到確實還是很可惜,但現在中芯正專注在7奈米的研發和14奈米的擴產上,我覺得深紫外光刻機的購入對於這兩種製程技術的研製也是大有裨益的。
透過液體浸潤多重曝光後,深紫外光刻機能縮小和極紫外光刻機之間的曝光線距,臺積電的第一代7納米制程,就是採用深紫外光刻機的193nm浸潤式ArF微影生產出來的。
先前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長梁孟松也已經證實,中芯的先進製程精度已經接近7納米制程的N+1製程技術,也是透過深紫外裝置作為基礎研發的。
現在更有供應鏈訊息指出,中芯國際在14納米制程技術的良品率已經追平了臺積電,可以達到臺積電同等技術的90%至95%之間,更透露,現在中芯國際產能滿載,訂單已經排到了2022年。
中芯國際的客戶包含了美國高通(Qualcomm)等美國晶片企業。摩根士丹利表示,隨著美國對中芯的放寬,等到中芯新的裝置與材料到位擴產之後,高通將繼續把部分晶片訂單交給中芯,共同解決市場上的缺貨危機。
可能有人會說,靠外國裝置始終是不行的,但我認為,這話雖然說得不假,終究還是得到靠自己才能踏實,可也不要忘記半導體產業分工明確,中國半導體裝置和材料能不能行,那是別的中國公司要做的事情。
身處製造端的中芯國際,只要考慮做好晶片就行,至於在製造實力上,中芯作為一家2000年才成立的公司,跟英特爾、三星、臺積電等晶片製造大咖們比較,已經是非常年輕了,到現在已經握有14納米制程量產技術和7納米制程技術的研發進展,這已經是協助中國半導體自主化跨出很大一步了。
你覺得中芯國際未來的前景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