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運營商停止打價格戰的跡象愈發明顯,在固網和行動網路方面都做出實際行動。
在行動網路方面,國內三大運營商先後宣佈停售不限量套餐,步調一致,時間一致,甚至連套餐價格、超套流量資費都一致。並且部分省已經停止以贈卡、低門檻、大額送的校園市場惡性競爭。
運營商通過價格戰搶市場
事實上,在打響流量爭奪戰的同時,三大運營商在有線寬頻領域的價格戰更為激烈。自2013年獲批寬頻業務牌照後,中國移動就大力搶佔寬頻市場。最初,在部分地區,中國移動10M寬頻每年價格只需300元,價格僅為電信同類型寬頻的1/3,而且也低於民營寬頻。2018年,中國移動開始在國內大規模推廣“免費送寬頻”活動,不僅搶佔了多數新增使用者,還吸引競爭對手的老使用者。也正由於低價的策略,中國移動反超中國電信,成為中國的“固網寬頻霸主”。 根據三大通訊運營商公佈的2019年7月業務資料公告顯示,中國移動固網使用者達到1.78037億。而中國電信上市公司寬頻使用者數為1.5098億,加上中國電信母公司的固網寬頻使用者數後,也不及1.78億。中國移動固網使用者數正式超過中國電信。但是,中國移動為這些寬頻使用者揹負了巨大的運營成本壓力,寬頻綜合ARPU值多年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價格戰能否持續?
現在,5G的牌照發了,相關的建設如火如荼的推進,商業應用正處於起步階段,再加上攜號轉網程序的加快,很多人覺得,三大運營商會持續打價格戰,否則就留不住使用者。按照常理分析也是如此,畢竟價效比是主要考慮要素。但事實上,價格戰正漸行漸遠。
目前三大運營商的降價空間收窄,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給運營商當頭一棒,並且業績上的寒風愈刮愈烈。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移動就開始出現營收下滑的跡象,其公佈業績顯示營收同比下滑了0.3%;到2019年一季度,運營商公佈的業績顯示再次有下滑的跡象,此時不僅中國移動出現營收下滑,中國聯通也出現營收下滑;2019年上半年的業績顯示,三大運營商的營收均出現下滑,其中中國移動的淨利潤更出現同比大跌14.59%。這與三者之間近些年掀起的激烈的價格戰如免費送寬頻、不限量套餐等等有很大關係。中國移動坦言,營收的下滑主要來源於使用者增長乏力、提速降費以及補貼等原因造成。業內呼籲停止價格戰的呼聲越來越高。
此外,對於運營商而言,目前正處於5G建設的關鍵期,成本投入和耗資都很大,資金的支撐尤為重要,運營商急於從價格戰抽身而出;而正因為建設成本上的壓力,5G網路共享共建成新趨勢,在9月初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牽手”合建全國5G網路,15城市分割槽承建,兩大運營商“一起合建”5G網路照進現實。價格戰的惡果是一損俱損,在5G時代更為明顯,也決定了三大運營商在5G方面將一改往日價格戰的局面;隨著5G的到來以及萬物互聯的快速發展,管道的價值會進一步下降的預期也在得到加強。對於運營商而言,競爭不僅僅來自於同行業內部,外部的挑戰也日益嚴峻。
運營商不再以打價格戰為主基調更為重要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監管層面的壓力。常年的價格戰擾亂了市場秩序,在商業法規裡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會降低行業水準,因此引來監管層面的重視。國資委對運營商銷售費用壓降工作已經提出明確工作要求,對渠道酬金、營銷行為等進行管控和規範,要求到2021年,銷售費用佔收比在2018年基礎上壓降20%。
價格戰結束不可能一蹴而就,低價目前還影響著市場份額,但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對產品、體驗和服務要求的不斷提升,以及運營商在經營和監管層面的壓力,價格戰不再是主流。
其實,與價格競爭相比,業務和營銷創新層面的競爭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競爭策略,也將釋放出更長遠且持久的競爭優勢。未來行動通訊市場的競爭或許將更為激烈,而低價不可持續,更需要向創新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