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直在看新聞,目前沒看到特別好的解決方案,看到更多的反而是一片罵聲。
掌握規則永遠比遵循規則多一份從容的選擇。
前幾年一直比較流行的藍海思路是從大企業的牙縫裡找商機,那些他們不想吃吃不飽的東西我們恰一點來吃吃。
誰能想到今天的大廠也不好過了,曾經吃不飽的食物墊墊飢分分食也不錯,曾經不起眼的小零食爆火後也能成為國民美食。
看來以後選擇藍海還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容易大熱的專案咱們不做,聽著咋這麼彆扭,咱小p民選份恰小錢的小買賣咋這麼難餒。
可是蘋果這可就是活生生斷人財路了,就算他和vx掐架,波及的可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付費群體和公號廣告交易群體。
官方的公告是這麼寫的:
基於iOS對開發者的管理規範,微信公眾號內暫不支援iOS端虛擬支付業務。虛擬支付業務是指購買非實物商品,比如:VIP會員、充值、錄製課程、錄製音訊視訊等虛擬產品。
具體會影響到哪些行業呢?
線上教育,這個範圍十分廣泛,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等等,比如:長投小課、風變小課這種付費引流小課會員服務,包括視訊會員、音訊會員、社群會員等等,比如:愛奇藝會員低價搶購;知識付費,小鵝通、得到、知乎、知識星球等等;以微信為入口的各種充值專案,各種APP的充值只要是以公眾號為入口的支付、小課引流、促銷裂變都會受到暴擊!這也將對微信廣告生態造成巨大沖擊!
要知道,依靠軟文內h5的付費報名,引流是如此順滑,如果被迫增加引流路徑的更多轉化環節,單個使用者的引流成本和運營成本都將大大增加!
作為行業從業者,我們該做哪些調整?
很多創業者在謀劃著啟動APP端,但別忘了,APP端一樣要給蘋果上30%的稅,且APP作為一個閉環生態,引流和裂變入口會更加複雜多變。
所以未來我們的主陣地一定還會是在wx,從大部分服務商給出的反饋表示,朋友圈、社群以及站內店鋪的購買暫時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那是不是意味著未來私域運營,系統化SOP對細節的打磨會對轉化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對於一直堅持產出內容,打磨細節的機構其實是利好訊息,這次變革必將使一大波依靠流量發家而內容不夠細緻的競爭對手現出原型。
現在我們能做什麼呢?
跟著微信的號召走,在3天內下架公號所有的付費入口,特別是選單欄內,取消付費顯示,如果運營成本可以接受,將付費引流改成免費引流,哪怕你有多麼不滿,千萬不要撞槍口;開發鏈路更加清晰的h5引導流程,通過小程式客服訊息,引導C端加客服微信,在微信生態內完成閉環支付,優化細節去減少引流損耗;配合今年的短視訊、直播風口,將視訊、直播、私域做成完整閉環,引導付費;等待微信出新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微信不可能輕易放棄這麼大一波知識付費圈子,一定會出新入口,阿龍也將及時關注,給大家播報。當然,這次也不僅僅是就這兩個危機新聞做一個闡述,更是希望從這兩個危機動作中給大家講一個思維邏輯。
我們為什麼會被微信頻繁出手的動作打的措手不及,因為我們是在wx的生態裡做買賣,依託人家的平臺,靠人家吃飯。
那意思是我們要跳出去找新平臺嗎?
不,我們更該做的是:
深鑽平臺規則,把握平臺動態,只有全面了解他的動作,全面揣摩他的意圖,才能猜測出他下一步的動作,料敵於先機;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去年四月份,私域流量剛剛提出來的時候,微信立馬動手封了3000萬個微商營銷號。去年10月28日,微信正式封殺社交電商及帶有引誘性質的連結。微信使用者投訴機制升級,使用者更加容易投訴成功,包括微信群和微信好友。微信註冊門檻提升,必須要輔助註冊,微信解封門檻升級…說實在的,微信這些新政動作,一方面是提升使用者體驗應對戰役的需要(對抗日均時長超過微信的抖音),另一方面是真的應該到了清理的時候。說實在的,這兩年微信陷入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成為了其他平臺的流量中轉站。抖音在擴量時,選擇了微信做宣發陣地;拼多多在裂變時,也選擇了微信做宣發陣地。現在的新產品一出來,想的第一個引流陣地就是微信。
可是呢,你們做大了,你們爽了,嫖完我一笑而過,留下我傻眼對著使用者越來越差的社交體驗。更過分的是,你們有錢有權了,反而回過頭來威脅我。
這肯定是微信不願意看到的,所以除了加強對外圍的封殺策略,微信本身也在產品方面不斷努力,包括很多人看到的圈子、視訊號、群代辦、小程式、企業微信、5000人上限、首次關注遮蔽朋友圈、公眾號內容分發、公眾號付費等等,但效果都一般般,所以我只能選擇直接封殺了。
其實兩次危機都表明了,微信越來越重視使用者體驗,越來越強調好內容的產出,我們在思考邏輯線時,一定要把c端考慮進來。
未來還能不能做社群營銷?
肯定能做,只不過是讓各位一定要迴歸社群營銷的本質和初心,割韭菜的風口已經過去,未來一定是越來越落地、越來越下沉,做內容、做服務一定有回報。
在一切工具和鏈路都不好使的情況下,決定產品銷路的邏輯又迴歸了原始,你好我買你,你好我傳播你。
社群營銷已經過了第一個階段,瘋狂積累粉絲資源強勢匯入的模式,依靠粗放式投放、依靠外掛軟體,依靠朋友圈裂變,就能斂財無數的時代已經過去。
在社交貨幣消耗殆盡的情況下,使用者面對工具支撐的群發廣告會有多少好感:死群,死粉,朋友圈沒互動,福利沒人領,群發沒人回,沒裂變、沒成交…使用者的信任感從哪裡來。
現在需要紮實的做營銷,還是那句話,誰能提供優質的內容、服務、福利、互動…誰就能在第二個營銷階段也就是深度經營取得成果。
未來知識付費行業未來必將出現一次大洗牌,但危機即是機遇,粗放式投放增長的機構將浮出水面,精耕化研究運營SOP打造內容的機構將扛過寒冬走向春天。
每一次變革都是洗牌的好機會,小機構未必不能一飛沖天,未來一定是使用者至上、內容為王的時代。
普通人會在寒冬緊縮開支牢騷抱怨,但聰明人一定會抓住契機以變應萬變。
歷史告訴我們,亂世出梟雄,每一次的不景氣,卻恰好是財富積累、階級跨越的好時機,而你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