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拉拉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主要是因為“原因簡單,後果嚴重”,司機不過是想多賺些錢的普通人,死者則是一個雖然事業在上升還是想盡量省錢的畢業不久的女大學生。
這個事件中隱藏的眾多細節確實讓人聯想、使人痛惜,又感同身受,十分無奈,但有三點還是值得反思。
從貨拉拉公司的角度,司機的車內竟然沒有音訊影片設施,以至無法還原事件發生的真實過程,同時,採取低報價、變相鼓勵司機在具體服務中臨時增加專案來維持和增加收入,自然也不可能對司機進行必要的職業道德培訓,結果鬧出了人命。
這應該讓企業驚醒:賺錢、盈利,不能光想著如何不擇手段,更不能釣魚,而要在加強內部管理的同時,承擔引導、培訓員工守法、道德、規範、專業的責任,否則遲早會被員工的不當、甚至違法行為牽連進去。這麼多年,無論是滴滴平臺,還是單車企業,都因為不注意這些,引來社會關注、譴責,不得不被倒逼著健全措施、堵截漏洞,這些前車之鑑竟然沒有被貨拉拉吸取,仍然犯如此低階錯誤。
做企業的,不能只盯著擴大規模、拓展業務、貪圖近利、不顧長遠,而要當事業做,才能主動作為,而不是老是被倒逼著;一定要有使命感,才不會老想著逃避責任,最終也才可能可持續健康執行和發展。
其次,從從業者的角度,必須守法、道德、規範、專業,除了職業素養,一定要有立足長遠的職業道德,否則,老是抱著賺一筆是一筆的臨時心態乃至能坑則坑的自私心態,即便暫時遂願,遲早也會在其他時候、地方、物件面前碰壁,因為這是一條自焚、自毀的不歸路,自取滅亡只能是必然結局。
最後,從消費者的角度、尤其是特殊群體,要學會正確保護自己,第一遇到類似情況,同理心對待他人,可以大大減少因缺乏溝通、相互猜忌導致的矛盾和衝突;第二,實在無法抗拒的時候,先答應、保留證據,再事後投訴,避免當時矛盾激化、事態失控;第三,跟親友聯絡,與外界保持暢通,使自己和對方都保持清醒,都不至於幹極端事;第四,萬不得已時也要在安全可控的情況下抗爭或逃離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