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已經不大想聊此類行業話題,畢竟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但不乏還是有小夥伴追問,或者想拉老馬入坑,比如最近有個紅玫瑰小夥伴問老馬:“馬老溼,最近看了你寫關於淘小鋪的分析文章,以你的實力應該可以跟官方直接合作”。
老馬的回覆是:“我不做一眼看得到頭的專案”,紅玫瑰小夥伴不解,其實道理很簡單,什麼是一眼看得到頭,就跟放牛娃的人生一樣,努力放牛,牛長大了賣錢,有錢了娶媳婦,娶了媳婦生孩子,然後再讓娃放牛。
對映到目前市面上很多社交電商專案,也是如此,你想賺錢,就只有不斷地去引流,去拉人頭,組建團隊之後,形成所謂的管道,實現最終的躺賺,至於什麼自用省錢,分享賺錢都是次要的,不想靠拉人頭賺錢,你是玩不久,玩不下去的。
原因很簡單,自用省錢,如果你真的想省錢,只下載一個優惠券APP是不夠的,還需要下載拼多多、阿里巴巴、天貓、淘寶、淘寶特價版、閒魚、蘇寧、京東、京喜、什麼值得買等,然後搜尋自己想要的商品進行比價,最終才能確定是不是有優惠券的會更便宜,因為老馬手機裡就下載了以上APP。
當然,如果你能自我成功說服,用了優惠券的商品那就是便宜多了,老馬沒話說,實際上價格就怕比,一比就虐心,就好像老馬最近想買一款麥克風,天貓
用券之後還要900,上閒魚一找全新正品同款的只要650,人家是搞批發的,這就說明自用省錢是很難定論的。
那自用省錢說法不嚴謹,還可以分享賺錢啊,這裡又涉及到了社交電商通過商品聯絡熟人的玩法,而不是像傳統電商那樣子,是人去找商品,那麼你每天在微信群、朋友圈分享的各種品類的產品,除了那些9.9包郵的爆款,有多少是能正中朋友們下懷的呢?
所以,你會發現做這類專案的路只有一條,什麼時候流量枯竭了,成本提高了,人頭不好拉了,競爭也激烈了,那這條路就走到頭了,而你的能力和堅持或許可以幫助你走到路的盡頭,但絕大多數人在半路就回頭了,跑了,不玩了,太費勁了。
這就是所有拿層級分傭、管道思維作為商業模式的社交電商平臺之宿命,不斷地通過老使用者帶來新使用者,大家都在分錢,設定各種激勵制度,讓使用者去拉人頭,給平臺和商品導流,像淘小鋪這樣的平臺宿命,就是給淘寶導流量,給淘寶商家賣貨。
當平臺的流量遇到增長天花板,價格不斷上漲的時候,就需要各種渠道去引流,找到更便宜的流量,比如淘寶會搞線下的農村淘寶、京東會搞便利店,線上引流的話,京東有騰訊這個親爹,隨意在微信端玩耍,而淘寶系只能搞偷襲,時不時還會被封殺。
網際網路行業內有一句笑話,阿里想做社交,騰訊想做電商,看似社交與電商水火不容,實際上是各有地盤,卻很難互搶一杯羹,淘寶這麼多年一直都在做很多社交專案,但大多數嘗試都以失敗告終,淘小鋪未來會不會失敗不重要,它本質就是一個淘寶客,只要有人有流量能賣得出貨,那就有存在的價值。
說到這裡,老馬就得給大家拆解一下,社交電商需要內容與關係,從平臺的角度來講,目前淘寶上面有很多的種草內容,比如淘寶首頁的猜你喜歡、便宜好貨、買家秀,這裡除了賣家輸出內容之外,還有一些達人和買家,類似於小紅書,這塊做得也挺不錯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關係,你可以加入一些淘寶賣家的群,還有新增一些好友,然後也能夠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中分享買家秀,老馬作為一個淘金幣遊戲的忠實玩家,每天通過完成任務賺淘金幣就是為了購物的時候抵錢,最高峰累積了淘金幣8萬多,你要問老馬會不會在淘寶群裡面聊天,或者跟淘寶好友分享買家秀,答案是NO!
為什麼?因為老馬的社交關係鏈在微信這樣的IM軟體上,而不是在淘寶這樣的購物軟體上,這就是為什麼做淘小鋪的導師,不會教你去淘寶裡面加好友,而是教你去加微信好友的原因,使用者習慣決定了你買一部電腦是為了自己的工作,你不會去想工作之餘可以租給鄰居小孩玩遊戲賺錢。
對於個人而言,社交電商能玩得起來的路徑是這樣的,你首先是某個領域的達人、KOL(關鍵意見領袖)、專家,全領域是很難做到的,除非你有一個團隊,像老爸評測那樣子,才有可能涉及到不同領域的產品,畢竟一個賣化妝品的人,短期內要去賣車,把汽車行業摸透,那是很難的。
接著就是自己去使用產品,輸出商品內容,不斷種草,體現出你個人專業程度,讓看過的人都信服,然後諮詢你的意見,再進行下單,最後成為你的粉絲,被你納入了私域流量,通過進一步的維護,給你轉介紹新客戶,持續復購也就都搞定了。
而你跟他們之間的關係,由最初的偶像與粉絲,轉變成朋友,這裡還有一種關係就是KOC(關鍵意見消費者)跟朋友,也是很多社交電商平臺說的分享賺錢的地方,你在朋友圈裡面的地位,決定了你是否能夠分享商品獲得朋友信任併產生購買,不像KOL那樣子考驗專業,這個比較考驗人品。
所以老馬分析完平臺跟社交電商之後,再扯回來跟目前市面上的社交電商專案一對比,做這些專案的人,他們是在很認真地輸出專業內容,打造人設,讓自己成為KOL麼,還是他們在朋友圈內經常跟朋友互動,建立強關係,維護好人品,讓自己成為KOC麼,答案很明確,都不是。
無論是對外,在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輸出的內容,還是對內,在微信的朋友圈內輸出的內容,他們都在販賣一個能賺錢的社交電商專案,都在瘋狂地刷屏推優惠券商品,榨乾陌生人流量的同時,損耗熟人流量,乾的都是人頭生意。
好了,囉裡八嗦扯了這麼多,能看懂的就看吧,專案做是都可以做的,不過考驗拉人頭的能力罷了,能不能持續做就看個人,老馬不是在黑什麼,而是講一些存在的問題,選擇的權力還是在你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