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2006年對於PC市場是難忘的一年,這一年的英特爾推出了Core2雙核處理器系列,而AMD則一舉收購了顯示卡巨頭ATI,希望藉此可以走上CPU和顯示卡的融合之路。然而一切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本來AMD和英特爾在2006年的PC市場上,還是彼此爭雄打的你死我活的時候,AMD則由於收購ATI導致資金短缺,自己後續的CPU產品在效能和製程工藝上大幅落後於英特爾,讓AMD一度瀕臨破產,然而十幾年過去了,AMD這家企業卻起死回生,憑藉銳龍系列處理器將英特爾打得滿地找牙,而今天AMD的CPU產品份額終於大漲超30%,並且在銷售市場份額上領先英特爾四倍,還真是風水輪流轉的大戲。

在這份來自cpubenchmark的統計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在2006年的時候,英特爾和AMD還是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而此後AMD就陷入到了長期的衰落,到2016年Q1的時候,英特爾在PC市場的份額甚至達到了80%還多,可以說當時的英特爾已經是PC市場唯一的老大。而自從2017年銳龍系列處理器釋出之後,AMD又開始了絕地反擊,憑藉銳龍的出色效能迅速縮小了英特爾之間的差距,到今年三代銳龍處理器上市之後,AMD失去多年的市場份額終於回升到到了30%,並且還在不斷的上漲。

而自從今年基於7nm的銳龍3代上市以來,來自德國市場的統計就顯示,AMD處理器的銷量是英特爾處理器的四倍,截止九月,AMD在德國市場取得了81%的銷售份額,而英特爾則只有可憐的19%,這種AMD壓倒性的戰勝英特爾,上一次出現可能還是2000年初的時候,因此AMD這次確實是完完全全走出了經營不善的陰霾,再一次有了和英特爾一決雌雄的機會。

然而現在的英特爾雖然看著AMD瘋狂的攻城掠地,搶佔自家的份額卻也無能為力。因為今年雖然10代酷睿已經發布,並且全新銳炬核顯效能也相當的給力,但是這些主要是針對筆記本和OEM所釋出的產品。桌面版的十代酷睿依然還沒有釋出,並且從此前曝光的資訊來看,桌面版的十代酷睿所使用的依然是14nm工藝,在效能和規格上並沒有太大的升級。同時十代酷睿的介面也從傳統的LGA115X轉變為LGA1200,因此桌面版的十代酷睿處理器基本和老使用者又有了代溝,老使用者想升級必須換主機板,給使用者憑白又增加了一些裝機成本。

總體來說AMD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和銳龍3代超強的效能是分不開關係的,而就目前的兩家公司的狀態來看,英特爾短時間內仍然不具備反攻的能力,因為其10nm工藝的產能問題到現在還沒有解決,頻繁的更換處理器介面也會損失一定的老使用者,或許在未來一兩年之內,我們可以再次看到英特爾和AMD兩家各佔50%的PC市場份額,到時候肯定也少不了久違的紅藍大戰。

最新評論
  • 1 #

    AMD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總有逆襲的一天

  • 2 #

    可惜都是美國企業,中國感覺除了華為,其他的企業都不捨得花錢搞研發,如中興、海康威視之流,一斷供就死翹翹,汽車行業也一樣,聽說國內的造車技術還不如越南

  • 3 #

    買的2400g,價效比真高,對顯示卡要求不高又不想花500買1030的可以入手。

  • 4 #

    amd背後的股東有inter,雖然不是最大股東,但是也不是小股東,就問你amd是不是做到了忍辱負重?而且還逆襲了!

  • 5 #

    見到了英特爾的後尾燈,說不定有超車的那一天

  • 6 #

    爭取打英特爾打的半死不活大降價

  • 7 #

    明年二手三代散片幾百塊能搞到手嗎?

  • 8 #

    因特爾和按摩店競爭越激烈,消費者越受益,甭管你用誰都是一樣的。

  • 9 #

    兩臺電腦都是用的銳龍,真香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不一樣的社交app,不一樣的設計風格,讓你輕鬆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