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極端困難的外部條件,會把我們逼向世界第一。”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2019年華為誓師大會上說。

從5月與谷歌“分道揚鑣”,至今已經一年有餘,華為熱度始終不減。

谷歌頒佈“禁令”後的這一年,華為大量海外使用者流失,損失慘重。據外媒The information預測,2020年華為手機銷售量會因美國製裁加上疫情影響再下降20%。

失去谷歌的支援,華為沒有退而求其次,而是選擇了自研的l。過去一年,華為一方面將BG業務重心轉移回國,另一方面推出研發已久的“鴻蒙作業系統”,隨後又花重金打造“HMS生態系統”。再加上華為海思的“麒麟晶片”,一系列有力反抗帶來顯著成果:

不久前,華為完成了“去美化”的產業鏈建設。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HMS中很多產品只針對海外市場,國內使用者是用不到的。客觀來說,不是不能用,是沒必要。譬如地圖業務,在國內,無論車載導航還是智慧服務,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產品都足夠成熟了,華為沒必要再浪費精力。就像華為雲服務Quattroporte張平安說過的,“要建設HMS生態,肯定得是把自己的朋友圈搞的多多的,別人乾的我不幹,我就幹一些別人幹不了的事。”

說白了,比起自己下水撈魚,華為更想結網以贈。所以你不會看到華為造車、炒房、送外賣,但你會看到華為在終端雲服務、5G網路、晶片等“新基建”相關的硬核科技領域的研究。

彌補國內科技領域“水桶”的短板,尋求快速突破層層封鎖圈的方法論,才是華為真正在做的事。更巨集觀的角度解釋,是華為的“技術兜底”,讓國內科技公司有了更好地應對未來種種不確定因素的底氣。

HMS生態進展迅速

本月初,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副總譚東暉公佈了HMS生態系統和華為AppGallery的最新進展: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華為HMS全球手機月活使用者超過6.5億,開發者數量超過140萬,接入HMS Core應用的數量高達6萬款,同比增長 67%;而華為AppGallery每月活躍使用者超過4.2億。

多項資料都保持著穩定增長速度,現在HMS生態已經進入全球前三,其實際鋪設速度遠超預期,這又將華為往“世界第一”的位置上推了一把。

這主要歸因於企業高效的執行力。在迅速推出HMS生態服務後,華為一邊重金招賢,一邊推出“華為全家桶”,以形成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2020年2月,屬於華為自己的應用商店App Gallery悄悄上線,之後HERE WeGo地圖、搜尋引擎Search、AppSearch、Petal Search(花瓣搜尋)陸續上線,華為送給使用者的多用途“大禮包”逐步完善。

對外,華為向開發者釋放了"晶片組-裝置雲"功能,其中包括數十個 HMS 核心套件。藉助這些套件,新加坡版“滴滴”ComfortDelGro,獲得了快速精確地獲取使用者和車輛位置資訊的能力,從而避免了使用者在錯誤的路旁等待計程車的情況發生。

同時,華為不惜斥10億美元激勵金、開出9:1廣告收分成等誘惑條件,換來了HMS全球註冊開發者人數的爆發式增長。

表面看似華為“吃虧”,實質上,憑藉“讓利”,雙方從底層建立了更緊密的生態關聯,華為HMS生態系統得以快速成型。與此同時,Petal Search搜尋引擎的出現,補齊了鴻蒙系統最為重要的變現短板,既讓其有獨立執行能力,又以廣闊商業化空間吸引開發者們進來。

某種程度上,開發者精力遷移至HMS系統後,也讓雙方有能力不斷滿足5G時代使用者對智慧互聯的更多訴求。

地圖服務是重點

Huawei Map Kit 是 HMS生態的14個核心服務之一。

眾所周知,地圖服務不僅是使用者出行的剛需和第一入口,也是拓展自動駕駛、車聯網、智慧交通等B端業務的底層能力,更是構建終端應用生態中的關鍵一環。新加坡版“滴滴”就是最好的例項。

國內的最新訊息是,地圖資料提供商四維圖新董祕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透露:目前與華為的合作領域主要在面向B端的導航電子地圖,自動駕駛地圖,V2X,智慧城市,平安園區,華為雲等方面,未來將構建“網,雲,端”一體化解決方案。

猜測華為在國內地圖服務領域的重點或許是TO B賦能,而在海外市場,其戰略佈局必然有“自研地圖”的一席之地。

從C端使用者角度考量,現階段,相信任何一個智慧手機使用者,都很難接受回到“老年機”時代。即便有時候,你可能真的受夠了各種應用不停地push和索取你的定位等訪問許可權。

在「Here WeGo」上架之前,如何補齊地圖服務就是華為最難解的“頑疾”之一。不像國內,谷歌地圖在歐美市場幾乎是壟斷的,海外使用者對谷歌地圖的依賴程度,不亞於國內使用者使用微信。

而這,幾乎就掐住了華為海外市場的主動脈,使用者“叛逃”自然在情理之中。

上架地圖應用迫在眉睫。為此,去年8月華為HMS向開發者開放了面向海外的地圖能力;今年4月,App Gallery終於迎來了地圖應用「Here WeGo」,標誌著華為手機海外使用者無地圖可用的尷尬窘境被終結。

但事實上,Here WeGo並非華為自研產品,它的前身是曾名噪一時的諾基亞here地圖,巔峰時期,地位不亞於谷歌Maps地圖,是全球市場上為數不多能夠提供相對較全的地圖資料和地圖服務的產品。

隨著諾基亞手機業務衰落,here地圖業務也被BMW、賓士和戴姆勒三大汽車廠商合資的集團以28億歐元高價收購,隨後改名HERE WeGo地圖,搖身一變成了車載導航供應商。

總體而言,這款地圖不論功能還是使用體驗,都與谷歌地圖相差無幾,基本能滿足海外使用者日常出行需求,華為與之聯手是個不錯的選擇。

華為仍有難題待解

Here WeGo上線的同時,華為也迎來了一個新問題:如何讓使用者接受一個完全陌生的“華為全家桶”?

從使用者慣性思維角度看,不得不承認,華為短期內還難以趕超谷歌,被使用者全盤接受。就像國內網購一樣,用慣了淘寶,就算你知道亞馬遜也能買義烏小商品了,但不到萬不得已,你會主動摒棄前者選擇後者嗎?

答案顯而易見,習慣是最難改變的東西,放在終端產品上也是同一個道理。而且客觀的講,谷歌全家桶、安卓生態系統無論完善度還是市場佔有率上,都是當前華為不可比擬的。

唯一的例外可能是終端本身帶來了行業性的顛覆,比如Apple的爆發,本質上是產品革命引發了行業結構性的變革。不否認華為具備世界領先的技術和創新能力,但目前其面臨的挑戰是:海外市場、一家成熟企業,以及一個幾近壟斷的局面。這樣難解的題面,華為需要更長時間作答。

但矽谷創業老兵陸奇曾說過一句話:“人生不是線性的,不要以為一班車就能把你從現在的位置,帶到你自己所期望的位置。”深以為然。

挫折驅動是長期主義者的性格底色,而“華為’大廈’不會有’將傾’的問題”。對此,任正非表示,“在最先進的領域不會有多少影響,至少5G不會影響,不僅不影響,別人兩三年也不會追上我們。而領先全球的5G技術,是華為征服世界的利器。當一個公司能引領時代,讓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它就沒理由被拒絕,被淘汰。”

近日,在接受美媒採訪時,被問及鴻蒙系統和HMS生態時,任正非強硬表態,“如果還用別人的,再斷供了怎麼辦?我們沒有安全感,斷供把我們逼上了梁山。”足見華為要用HMS替代谷歌GMS、用鴻蒙替代安卓的決心。

華為正在加大對HMS平臺和AppGallery的推廣力度。據Mobile World Live報道,華為英國消費者業務總經理Anson Zhang透露,在英國已經有500萬人擁有搭載HMS的終端裝置,其中有200萬人從AppGallery下載應用程式。華為也將繼續投資AppGallery,同時與更多開發人員合作以增加平臺上可用的內容。

同一時間段,華為自研搜尋引擎「花瓣」浮出水面。這不亞於直接切了谷歌的蛋糕。目前谷歌收入來源依賴網際網路廣告,而這些廣告的展現載體就是谷歌GMS、谷歌全家桶,華為HMS生態擠壓谷歌市場份額,後者營收縮減在所難免。

因此,斷供的“套路”,從短期來看,對華為的影響就是“少賺了一些錢而已”;但從長期來看,卻倒逼華為成了一家“擁有生態的偉大的公司”。

另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華為多次強調“要始終把網路安全和隱私保護放在首位。”狹路雖窄,卻直戳谷歌痛點。

海外使用者對個人隱私安全的重視程度遠高於國內,想必大家就算不刻意關注,也難免不時的聽到Facebook、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因為觸犯或洩露使用者隱私資料被群起而攻,賠個數十上百億都是家常便飯。

這不是谷歌第一次被指控和索賠,因為在安卓系統上的高度壟斷,它曾多次遭遇歐洲的反壟斷調查和處罰,然而谷歌卻沒有要妥協的跡象,甚至在土耳其要求其整改時,以不再提供GMS授權威脅。

而華為HMS生態系統推出後,谷歌全球霸主地位開始動搖。因為手機廠商們知道,安卓系統和iOS生態之外,還有第三種選擇。至少目前華為手機所到之處,消費者們已經接受了這種選擇。

挑戰在於,“對手”絲毫不給華為留一絲喘息空間,危機浪潮此消彼長,生態潮退,供應鏈制裁就迅速襲來。最新的制裁計劃,將矛頭指向了華為的晶片合作商臺積電,目的是封鎖華為晶片供應鏈。

這一次,“中中國產雙芯”(聯發科、華為海思)浮出水面,緩解了危機,但下一次浪潮何時來襲?如何化解?都還難以預料。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堪比小米手環5?小米生態鏈推出智慧手錶,109元買個表到底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