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從電子商務興起之後,人們都意識到電商對於實體店的衝擊很大,阿里巴巴每年營收幾千億(不包括第三方),而京東集團的總營收(包括商城)達到1.8萬億以上(2018年)。但是是否實體店就真的沒有生存之地?要知道僅僅依靠線下的24H連鎖便利店,每年的營收都可能上千億(單一品牌),還有就是大型電器和廚用、日用等產品,線下仍然是遠遠大於線上。

能拿住線上,又擁有線下才是未來電商的方向,目前零售領域,不管是純電商還是純線下,在堅持己見的同時,也在試圖改變自身現狀。

一、阿里巴巴的世界500強排名不如京東,但是營收利潤卻能夠超過家樂福、沃爾瑪等世界500強靠前的企業。歸根結底來說,阿里巴巴並不是電子商城賺差價,而是打造平臺:包括不限於電商平臺,支付平臺,以及銀行等生態。但是這些優勢都是線上的,一旦一種新的更優的平臺方式出現,特別是5G到來,軟體的安裝已經不再成為選擇的羈絆,而在雲平臺之下,誰又能說無人可取而代之?所以,阿里巴巴的策略就是收購和兼併方式,來線下部署。

二、實體商業也在想方設法往線上突破 ,但是實體店向來都有一個通病,就是想打造自己的平臺,不管是一個單一連鎖超市,亦或者衣服品牌,甚至一些電器品牌,都想把使用者繫結的自己的平臺上。其實這是一種線下店鋪的固有思維,只有把客戶引入自己的店鋪,才有可能成為自己真正的消費者。所以線上也想要這麼做,往往得不償失,最終不得不妥協,移步至京東、阿里的“懷抱”

三、還有一部分確實轉型成功的,從線下實體店做起,然後轉移線上,蘇寧是一個例子。但是蘇寧之所以能夠從線下成功轉入線上,有個根本原因是,蘇寧把自己的電器城的名氣打出來了,所以順其自然的在電商中,開設了蘇寧易購。但是蘇寧為什麼發展下來,沒有被迫轉移到京東或者淘寶呢?還有一個原因是蘇寧敢於砸錢。

為什麼這麼說呢?蘇寧雖然說成立比京東更早,但是電商起步比京東要晚不少。作為後來者,看到京東佈局的物流體系,都不敢與之競爭。但是張近東敢砸錢,把蘇寧每年40%以上的利潤拿來投資物流體系的建立,最初的時候就下了大魄力。在全國規劃8大物流中心,要知道京東當年第一批還是3大物流中心。所以張近東作為後來區域性電商物流的人,仍然能夠成功,就是敢於投資。

目前蘇寧電商已經穩定,在減緩在線上的擴張之後,開始反其道而行,佈局線下。這次佈局要先於京東,而且直接收購了家樂福中國大半的產權。再加上年初2月份收購的萬達廣場,而又涉及到對於萬達、家樂福、以及蘇寧自身線上線下體系的整合,蘇寧不到1年的時間已經在實體店的佈局上,投資超過100億。可以想象的是,蘇寧整合了這些資源之後,營收也將向5000億以上邁進,這樣就能夠穩居全球電商的第一梯隊了。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盤點MIUI1到MIUI11的這些變化,總有那些你懷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