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維德:國家特聘專家,北航博導,麻省理工學院學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區塊鏈研究中心科學顧問,天德科技首席科學家,國家大資料(貴州)綜合實驗區區塊鏈網際網路實驗室主任,賽迪(青島)區塊鏈研究院名譽院長、中亞協區塊鏈專委會會長。
以下是本次專訪內容:
蔡維德:我和Fnality的一些負責人過去就認識。他們希望聯絡中國的一些區塊鏈學者,了解中國區塊鏈的發展情況,就找到了我。因為我過去接受了一些國際媒體的採訪。4個月前,Fnality曾通過我邀請中國的商業銀行和央行加入該組織,我也把Fnality的需求報上去了。
此次我去英國,他們得知後,就聯絡我見面交流。
蔡維德:我認為,Fnality現在的操作路線已經獲得比較多的共識。
Fnality開始於2015年的研究專案,是一科技公司和多家銀行合作的專案, 其目的就是要建立基於區塊鏈的清結算系統。在過去幾年,有時候這團隊會發布一下訊息,但是訊息不多。這4年還遭到一些技術上的困難。例如加拿大在2017年做的實驗,以失敗結束。這對Fnality來說,不是好訊息。除此之外,2017年到2018年間,其他央行也做了實驗,最出名的是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聯合實驗,後來的實驗比早期實驗成功。這些實驗都對Fnality有影響。
除了這些問題外,還有外在的因素。據公司說,在2018年因為數字代幣的關係,人們大部分精力都在數字代幣市場上,影響正規區塊鏈金融研究。但2018年底數字代幣市場倒了後,2019年大家重新重視正規區塊鏈金融,於是成立公司。
我們可以發現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這些央行實驗都開始於銀行之間的支付系統,這也是Fnality後來注重的專案。這是不是代表當時這些團隊已經暗中佈局在這方向, 但是一直到2019年才公開?非常可能。
我曾撰文指出,現在的央行法幣系統是經過上百年的發展,不可能立刻被區塊鏈系統取代。就好像騎著腳踏車,看著月亮說我明天要騎腳踏車登上月亮,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2018年2月,英國央行宣佈放棄原來數字法幣計劃。
但是2018年3月BIS(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提出”批發數字法幣”(wCBDC)概念,2018年7月美國IBM公司宣佈他們的穩定幣專案, 而且在8月宣佈這就是數字美元專案。這專案是小型的、區域型的,侷限在支付領域的數字法幣專案, 和原來英國央行大央行專案不同。2018年11月加拿大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央行),英國央行在出了一報告,討論跨境支付數字法幣系統,並就正式提出,使用批發數字法幣,在銀行之間做一個快速通道。2018年瑞士聯邦委員會出(Swiss Federal Council)報告(Legal Framework for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and Blockchain in Switzerland)認為央行可以和民間合作數字法幣專案。認為政府應該制定法規,鼓勵創新,而讓商家進行專案才是數字貨幣應該走的道路。因為央行的職責是制定貨幣政策,監管貨幣執行,協調經濟活動,不是從事區塊鏈研究。他們認為,技術問題應該交給科技公司負責。於是央行、商業銀行、科技公司之間確定了這樣的合作關係。
一下子數字法幣的專案就變成可行的, 因為大量簡化原來的問題,而且有多個單位一起合作完成, 不是央行獨立完成。201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出報告支援這些央行和民間合作的數字法幣專案, 並且認為這是“合成數字法幣”(sCBDC)的專案。
Fnality也接受了這條路線:不做大型的數字法幣系統,只做小型支付系統。並且也不做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系統,而是做銀行之間的支付交易。這樣範圍就小了非常多。當系統小的時候,就變成可行的專案。Fnality受到多國商業銀行的支援,獲得15家銀行6320萬美元的融資。
Fnality的技術路線。Fnality技術路線最重要的是根據3國央行(英國,加拿大,和新加坡) 2018年11月的報告。但是還提出新的思想或是新技術,例如:
• 一個法幣一個往來賬戶;
• 一個法幣一條鏈;
• 100%法幣存在央行當做數字法幣的預備金。
這些都是創新,和前面央行報告不一樣。例如和國際貨幣組織想法不同,他們不採取部分預備金制度;和3國央行報告不同,他們採取區塊鏈系統, 另外就是一個法幣一條鏈;和傳統銀行跨境支付不同,他們採用一個法幣一個往來賬戶。
另外在技術上,採用一條鏈從事一個工作。這跟我在2016年就提出的“熊貓模型”一致, 這樣鏈的資料簡單化,系統也模組化,擴充套件也容易。這“熊貓模型”是基於ABC/TBC(賬戶鏈、交易鏈)雙鏈式架構, 而一群鏈組成一個應用系統。由於是相同構的鏈組成。鏈和鏈互相互動容易。熊貓模型可以負載均衡,鏈可分可合,也可以輕易擴充套件,遍地延伸,這就非常適合多主體的的使用。
蔡維德:路線確定了後,Fnality的進展還是相當快的。據他們向我透露,除了確定發行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加拿大幣五國數字法幣外,近期又會和兩家法幣合作。
蔡維德:他們認為使用區塊鏈可以取代現在的CSD(中央證券存管系統)。他們提出使用Fnality的支付系統,加上基於區塊鏈的CSD放在交易所內,可以取代現在 “交易所 + CSD+ 支付” 系統,這足以引起一場區塊鏈金融革命, 這會達成高速股票交易後,高速清結算和支付。
CSD被很多國家認為是重要國家金融系統,世界各國資本市場證券交易的信用制度保障主要是CSD。今年初,還有一家英國公司完成基於區塊鏈的CSD系統,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沒有完成監管審查的工作。
如果CSD可以被區塊鏈實現, 加上高速支付,金融基礎設施就大大改變了,而這改變不是從比特幣來的,而是由參與央行來的。
另外,相比Libra被各國反對不同,Fnality獲得多國央行以及十多家商業銀行的支援,更容易實現。
所以區塊鏈金融革命正式開始。
蔡維德:Fnality的結構設計非常好,但在選擇區塊鏈系統的時候下的功夫不夠,這為它今後是否能夠成功埋下隱患。Fnality並未要求銀行選擇什麼區塊鏈,但如果一些銀行選擇了“偽鏈”,屆時可能造成系統性風險,這風險非常大。
蔡維德:因為Fnality是一次區塊鏈金融革命,這個革命是由央行帶頭的,結合商業銀行以及科技公司一起執行的。做出來的那天就是武昌起義成功的那天,現在正在部署階段。這可以和Libra相比:Libra得到許多央行的批評,可是到今天,還沒有一家央行公開批評Fnality。
我之前研究過Fnality,白皮書我也看過。皮書裡面對很多重要資訊都是輕描淡寫。但是此次和他們談的時候,了解到更多細節,以及他們團隊興奮的真正原因。
我連寫多篇文章,就是希望把這種革命性的思想傳遞到中國。
Libra把大家喚醒了,但是金融革命可能是從Fnality的USC出發,因為這是國外央行自己開啟的革命,從正統金融中心出來的。不論我們認同或是不認同他們的路線,他們的路線都是值得我們參考的。各國央行都不認比特幣,但是區塊鏈金融路線是什麼?這問題許多人可能就答不出來。而Fnality USC就是這些國外央行提供給我們的一條相當完整的路線。
蔡維德:現在還不好說。他們的技術方面如果沒有找對人可能做不出來,或者做出來會存在很大的安全問題。這需要懂金融、懂支付、而且懂區塊鏈的人。跟他們接觸後,感覺應該做得出來。
蔡維德:不能不承認,國外在一些地方確實比我們先進,在國外比我們先進的地方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而且他們是歡迎中國的。參與的一個最大用途,是和他們合作,知道一些新的途徑,知道他們的發展。
四個月前他們就聯絡我。但是那時候只從外面看,不清楚他們的思想源頭在哪裡。不能夠把他們的思想從頭到尾串起來。
這次和他們在倫敦談了之後,我回來又做了上百小時的研究,讀了他們的所有參考資料,這樣他們的整個發展故事就可以串起來了。他們的故事需要從其他故事一起來看才清楚。例如加拿大央行在2017年的報告, 2018年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報告,2018年3月BIS數字法幣報告, 2018年11月3國央行報告, 201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這些報告一起串起來看,才可以有3維的觀點。這些報告我在以前都研究過,但是串起來讀還是第一次。
他們有個很大的佈局的,特殊的想法,有失敗也有成功的地方。所以如果能知道他們的一些源頭思想,我們可以對整個專案有感知。其中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區塊鏈如果不用在跨境支付上面,那麼用途就大大減少。所以我覺得參與最大的意義是和國際來往。
其實Fnality也認為,加入這組織,中國還可以有自己的區塊鏈,自己的支付法規、監管制度。所以加入後,基本上是還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自主可控。只有在和其他法幣交易的時候需要符合USC的協議標準。
這是為參與法幣有關,因為每個央行,都認為自己是那個法幣的主人, 這主權不會讓出去,所以USC制度就是讓每個央行有自己的規則和技術,他們提供的是互動平臺。
Fnality透露,半年之內可能宣佈與另外兩個國家合作,其平臺將變成七國法幣聯合平臺。
蔡維德:另外兩個國家一個在歐洲,另外一個在非洲。
Fnality邀請過中國多次了,中國都沒有加入,所以要加入的話,可能是“特許經銷權”(franchise)而非核心夥伴。目前核心夥伴是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歐盟(歐元)。可能還會加上歐洲一個重要貨幣國家和非洲一個大國。但具體還是要等他們釋出訊息。
【熊貓模型簡介】
蔡維德2016年提出的熊貓模型解決方案,使用了ABC-TBC架構,將賬戶資訊和交易資訊分開,保證了隱私性。其中每個銀行使用一個ABC用於存放賬戶資訊,每兩個銀行間的交易使用一個或是多個TBC。每一個ABC都不和其他ABC通話,保護每個銀行客戶的隱私。TBC上只有交易資料,沒有餘額資訊,還可採用其他加密方法保護交易隱私。不同TBC可以並行處理交易,增加速度。
熊貓模型可以有4-D的架構:1)多鏈,不是像前面兩個設計使用單鏈;2)每條鏈上可以有多節點;3)每個節點可以有多伺服器;4)每個伺服器上多儲存。這種4-D架構保證系統資料的可靠性。
這種設計是“硬隔離”,由不同伺服器來維持鏈,對隱私性的保護最好。它既可是非中心化的設計,也可讓SWIFT(中心節點)繼續存在。如果SWIFT存在,則可設計只能看到TBC的資料,看不到其他銀行ABC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