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線下渠道會成為小米衝擊高階的阿喀琉斯之踵。

文:袁斯來

3月24日,小米公佈了2020年財報,從資料表現上看,小米2020年表現不錯,收入達人民幣2459億元,同比增長19.4%;經調整淨利潤人民幣130億元,同比增長12.8%。

就在當天晚上,曾操盤小米上市的CFO周受資宣佈加盟位元組跳動,盧偉冰挑起了中國和國際的雙重責任。

小米的手機在2020年交出了很漂亮的成績,出貨量1.46億臺,同比增長17.5%,營收達到1522億元,同比增長24.6%,而在2019年,小米智慧機營收增速只有7.3%。

這也讓小米成為國內市場中蘋果之外唯一實現增長的廠商,其年度增長率為3%。在小米財報大盤中,智慧機業務在總收入中佔比再一次超過了60%。

2020年華為在全球市場的出貨量出現明顯下滑,而小米和蘋果均實現了正增長。尤其是在歐洲,小米拿下了不少市場,在中東歐首次登上了第一。

但也有隱憂藏於水面之下。

IoT裝置增速沒有手機那樣亮眼,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收入為674億元,同比增長8.6%。與之對比的是2019年,小米的IoT產品收入增速達到了41.7%。雖然有疫情影響,但手機業務表現強勢,IoT幾乎停滯不前,兩廂對比之下,不得不讓人對IoT市場的前景抱有懷疑。

好在智慧機短期內不會被新平臺取代,廠商足以有時間去應對。更緊迫的是市場格局突變後,這段群龍無首的短暫黃金期。在華為遭遇灰犀牛事件衝擊後,包括小米在內的廠商必然會加速衝刺。對小米來說,最為關鍵的就是如何真正吃下高階市場。

小米的網際網路業務也沒有太大的突破,2020年,小米網際網路業務收入人民幣238億元,同比增長19.7%,相比2019年,增速有所下降。不過,廣告業務在疫情衝擊下仍然保持健康增速,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廣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3.1%。以此來看,小米仍然是一家以手機業務為主的製造企業,收入表現依賴全球硬體環境的冷暖變化。

2019年小米提出雙引擎策略,也正是不希望只靠一條腿走路,但目前IoT增速猛跌,給這一戰略是否能持久執行蒙上了陰影。

阿喀琉斯之踵

3月24日,財報公佈當天,小米提前放出訊息,3月29日將會推出小米11 Pro和小米11 Ultra高階機, 時隔已久未出現的小米MIX也會亮相。

小米從2020年推出小米10開始,一直在上探價格,小米11定價直逼4000。小米手機的ASP(平均售價)突破了1000元,全年來看為1039.8元,同比增長6.1%。ASP上漲也帶動毛利上漲,智慧機的毛利率從2019年的7.2%上升到8.7%。

現在看來小米的高階機銷量不錯,它們首次公佈了一個數據:2020年,小米定價3000人民幣或以上及300歐元或以上的高階旗艦手機銷量近1000萬臺。

小米的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高階機的表現不一。2020年第三季報中顯示,小米國內市場ASP增加,海外市場ASP反而下滑,很明顯,小米在海外仍然在以價格換取空間。

2020年12月28日,小米11釋出後,僅在2021年1月,大陸地區MIUI月活躍使用者數量就增長了350萬,足以可見國內使用者很願意為小米高階機買單,他們的形象在國內使用者心中已經有所改變。

小米很清楚,自己最大的對手將是OV,尤其是OPPO系。它們重啟Find系列後,一加又高調轉向中國市場,劉作虎回到OPPO體系內部,足以可見OPPO系的焦急。

在華為缺位後,4000元以上的安卓高階機市場空白,然而這一時間視窗正在一點點收窄。今年必然是高階機正式拉開密不透風戰局的一年。

OPPO去年推出的Find X2算是試水,明顯策略不太成熟,價格定在5499元。過於激進的定價讓Find X2出師不利,所以OPPO Find X3今年將售價下調了1000元,定在4499元。

更為棘手的可能是一加,迴歸OPPO體系後,一加往國內擴張的力度強勁了不少,今年釋出的一加9定位是“高階成像”,拉來哈蘇合作,價格從3799起,覆蓋到了5999元。小米11升級版如果沒有很大的亮點,可能會受到一加的衝擊。

當然,面對全球晶片短缺的情況,先推出Pro和Ultra產品佔住位置也算是權宜之計。更加關鍵的將是小米下半年的旗艦機小米12。

那時他們面臨的會是正在復甦的榮耀。華為雖然遭受重創,但渠道還沒有大範圍倒戈。他們正在等待榮耀magic的亮相,一位線下渠道商告訴36氪,目前渠道還處於觀望狀態,在下半年前不會有大動作。

在高階機系列穩住陣仗後,對小米來說,梳理線下渠道,搭建起更好的線下盈利模型更加迫在眉睫。尤其在晶片短缺逐漸緩和、高階產品線逐漸成型後,線下渠道會成為小米衝擊高階的阿喀琉斯之踵。

IoT前途未明

小米IoT的表現和手機的強勁比起來黯然失色。只有個位數的增長很難說完全是因為疫情造成的影響。

2019 年 1 月 11 日,雷軍在小米年會上宣佈將正式啟動“手機 + AIoT” 雙引擎戰略。當時小米IoT產品發展可謂乘風破浪。2018年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的收入幾乎翻了一倍,增長率高達86.9%,其中膝上型電腦和智慧電視貢獻了近一半的收入,可以說是IoT部門增長引擎的燃料。

2019年,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收入已經開始放緩,但也超過了40%。2020年忽然有如此大的降幅,即便疫情衝擊出口和物流,也無法解釋背後原因。

營收放緩,IoT連線數量卻較高增速,小米AIoT平臺已連線的IoT裝置數為3.25億臺(不包括智慧手機及膝上型電腦),同比增長 38.0%。擁有五件及以上連線小米AIoT平臺裝置(不包括智慧手機及膝上型電腦)的使用者數為 620萬,同比增長 52.9%。

另一個數據表明,2020年,小米雖然手機的平均售價提升,但硬體業務的綜合淨利潤率仍然不到1%。

IoT裝置數量增加,營收卻沒有起色,而且毛利率只提升了1.6%,綜合硬體的淨利潤率仍然低於1%,這或許意味著IoT業務難以成為利潤引擎——它不是個足夠賺錢的業務,而且已經開始顯露出瓶頸。

小米在希望不斷豐富自己產品線提升營收,2019年一季度之後,其他IoT營收同比增速開始超過智慧電視及膝上型電腦營收同比增速,到2020年末,筆記本和智慧電視的營收已經降至IoT部門營收的33%左右,其餘主要來自於“掃地機器人、路由器、TWS耳機等若干IoT產品”。

這些似乎也不是利潤頗豐的業務。根據石頭科技招股書披露,米家品牌智慧掃地機器人的毛利從2016-2019年上半年,毛利率逐漸下降,分別為18.99%、18.75%、14.99%和13.91%。

小米當然想要改變這種格局,所以從2019年開始涉足利潤更高、市場更廣闊的白色家電市場(冰箱、洗衣機、空調等)。要知道以白色大家電為主營業務的美的、格力、海爾毛利率都超過30%。

小米IoT未來仍然要保持高速增長,大機率得仰仗大家電業務。這將是比手機更難啃下的硬骨頭。小米如果不能儘快在大家電市場突圍,低毛利雜貨鋪的IoT模式將難以持續為AIoT引擎輸血。

8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小米CFO開掛人生,在小米6年都經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