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作者|魏宇奇編輯|明非

2006年,亞馬遜上線了一款產品名為S3的產品。然而亞馬遜的光環並沒有給S3帶來多大的幫助,它與亞馬遜的電商業務相比簡直就是個小透明,甚至一度中斷了整整9個小時都沒被客戶發現。這就是被李彥宏視為“新瓶裝舊酒”,如今為亞馬遜貢獻了近500億美元營收和六成以上利潤(2020年)的AWS(亞馬遜雲服務)的第一款產品。

為了讓這個小透明跑到市場第一,亞馬遜等了數年並且投入了巨資。貝索斯曾在內部明確說,雲計算服務像是一粒種子,我們都知道它將來會成為大樹,會對公司營收有非常大的影響。為了這棵大樹,今天的投入都是值得的,哪怕是短期的盈利下降,或是投資者的質疑。

AWS的神話為後來者揭開了雲計算行業的現實:雲計算行業大有可為,實力不足者勿cue。

奮起直追者如BAT,家大業大,雖然辛苦些但結果總不會太差;創業公司雖然實力不如大廠,但好在沒包袱,靈活性更強。而金山雲則介於二者之間,有金山集團、小米集團做股東,讓它不至於像創業公司那樣為生存發愁;在綜合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只能選擇避開巨頭的“視線”,選擇專注遊戲雲、影片雲等細分場景。

如今來看,差異化路線雖然幫助金山雲拿到了雲計算市場的入場券,但也增加了它進一步發展的風險。一方面,其年度營收的增速已經連續三年下滑,2020年兩個支柱業務的增速都出現了下滑;另一方面,在未來重點的金融雲和政企雲,以及混合雲方面都存在激烈的競爭。

劍走偏鋒之下,金山雲既有打入第一梯隊的可能,也有淪為other的風險。

01 喜憂參半的2020

在過去的2020年,雲計算行業作為少數受疫情利好的行業之一,這讓市場份額並不高的金山雲得到了意外的助力。而3月17日釋出的這份財報,對站在聚光燈下的金山雲來說,是有些矛盾的。

一方面,金山雲此前有兩個備受質疑的地方,分別是過於依賴大客戶以及鉅額虧損,2020年的財報算是為金山雲找回了些許顏面。

在上市前的2017年至2019年,其虧損額從7.14億元增加到11.12億元,三年總虧損達到28.32億元(人民幣,下同)。金山云為此不得不在招股書中強調,有淨虧損的歷史並且不確定未來的盈利能力是公司的風險之一。

2020年四季度,金山雲的淨虧損同比縮減了20.4%,規模從2019年同期的2.3億元降到了1.05億元。全年的淨虧損也實現了大幅收窄,從2019年的11.112億元下降到了9.2億元。淨虧損率則連續四年下降,2017-2020年分別為57.8%、45.4%、28.1%、14.6%。

同時,金山雲的年度總營收實現了向上的三連跳,並創下新高。其2018至2020年的總營收分別22.18億元、39.56億元、65.77億元。

另一方面,金山雲在其他方面的表現和行業大勢是不匹配的。在財報釋出後,金山雲盤前股價下跌超10%,其直接誘因正是四季度的營收不及預期。這並不是因為金山雲的營收規模低於外界預期,而是它的增速出現了下滑。

2020年四季度的營收為19.227億元,同比增長了63.8%,增速低於此前三個季度。金山雲2020年前三個季度的增速分別為64.5%、64.1%、72.6%。

金山雲給出的2021年一季度的營收指引為18.3億元-19.3億元,環比幾乎無增長。這表明,在疫情緩解後金山雲的高增長即將成為過去式,這也是資本市場不看好這份財報的關鍵原因之一。

2020年全年,金山雲營收的同比增速為66.2%,不僅低於2019年同期的78.4%,也低於2018年同期的79.5%。也就是說,金山雲已經連續三年出現營收同比增速下滑的情況了。在更早的2015年,金山雲的增長高達256.1%。

營收的增速下滑,其實和支柱業務表現不佳有關。

目前,金山雲的營收組成有三部分,其中的其他(廣告刊登代理、輔助服務)業務規模比較小,對整體的影響不大。2020年只有3770萬元,高於2019年的1120萬元。

企業雲業務的規模稍大,2019年為4.863億元,佔總營收的12.3%,2020年達到13.637億元,同比增長了182.3%。這個速度和營收一樣,也是持續下滑的。2018年和2019年的增長率為518%和417%。

公有云業務才是金山雲的營收支柱。2019年它為金山雲貢獻了34.588億元的營收,在營收中的佔比為87.4%。2020年的規模達到51.669億元,佔比為78.5%,同比增長了49.4%,低於2019年同期的61.9%。

在“大客戶”這個問題上,金山雲存在兩個問題。

其一是老生常談的過於依賴大客戶。招股書顯示,儘管前三大客戶在金山雲營收中的佔比在逐年降低,但份額仍超過了50%。金山雲前三大客戶是與其關係密切的金山集團、小米集團、獵豹。2017年到2019年三者分別為金山雲提供了56% 、60%、57%的營收。

與之相對的則是金山雲的高階客戶數在2019年達到了243個。也就是說,其他240個客戶加在一起的貢獻都不如“金山+小米+獵豹”對金山雲的貢獻大,對大客戶的依賴程度可見一斑。雖然金山雲沒有披露2020年大客戶的具體資訊,但鑑於2020年沒出現大變動,來自這三者的營收依然佔有不小的份額。

其二是,金山雲的客戶增速出現了下滑,其2020年四季度的客戶數為322家,增速從2019年的57 %下跌到了32.5%。

02 Al in之後的利與弊

金山雲從誕生起,就不得不做出一個決定其五年甚至十年後發展的選擇,那就是在巨頭已經在國內外佔據了優勢的情況下,它只能選擇從“小路”切入。

金山涉足資料儲存服務並不晚,早在2007年金山就成立了網際網路儲存實驗室,但金山雲直到2012年才成立,正式上線雲計算服務則是在2013年。

此時國內的雲計算行業雖然沒有今天這樣火熱,但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巨頭。其中,阿里雲已是業內的領頭羊,騰訊也在2013年全面開放了騰訊雲,百度旗下的百度雲偏向C端使用者,此時其C端使用者數突破了1億。

也就是說,金山雲要和BAT掰手腕,而金山集團和小米都無法給它提供更多的幫助。以資金為例,2015年,阿里集團曾宣佈向阿里雲戰略增資10億美元用於在全球加速部署資料中心。2020年,阿里雲又宣佈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元(約280億美元),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路等核心技術研發和資料中心建設。

騰訊和百度也在投入重金,前者宣佈將在未來五年將投入5000億,後者表示在十年內將伺服器規模擴充套件到500萬臺,根據市場測算,約等於投入3000億人民幣。

而金山雲上市前的融資總額,僅有10.2億美元,即便加上上市時募得的5.1億美元,依然無法和BAT相抗衡。這個趨勢貫穿金山雲誕生到現在。

這在營收上體現得更加直接。阿里雲單個季度的營收規模已經超過了金山雲全年,其2019年四季度的營收為107.21億元,全年營收達368億元。而且阿里雲2019年的季度平均增速在同比下滑的情況下仍高於67%。可見,金山雲和業內一線相比,差距十分明顯。

雷軍在金山雲上市後釋出的公開信中也表示,“雲服務投入巨大,並且潛在對手超強,金山整體實力不足,困難重重。”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金山雲貫徹了雷軍為其提出的“Al in雲服務”的策略。金山雲放棄跟隨巨頭的大而全模式,選擇押注細分場景,如影片、遊戲。

從結果看,金山雲的差異化策略初戰告捷,幫助金山雲成功上市。但是,金山雲的差異化選擇同時也加大了它需要承擔的風險。

在具體路線上,金山雲選擇專注具體的應用場景,早期是影片和遊戲,近年又增加了金融和政企。

金山雲的差異化邏輯是,在全場景上沒有優勢的情況下選擇單點突破,在細分場景做到第一。這其實和綜合電商平臺與垂直電商平臺的關係相似,區別在於雲計算行業的技術屬性更強,金山雲的先發優勢可以幫助它在細分領域建立技術壁壘。

不可忽視的是,金山雲在技術上確有獨到之處,研發投入力度也不弱。只是當BAT在雲計算行業加碼之後,金山雲的先發優勢還能保持多久要打一個問號。

實際上,這個趨勢已經有徵兆了。據IDC資料顯示,在金山雲的優勢地帶“影片雲”市場中,第一名是騰訊雲,金山雲則位列第四。

而在政企雲方面,巨頭們也已經盯上了這塊蛋糕,金山雲很難在這個場景上再次“歲月靜好”。

重慶市大資料應用發展管理局,曾在2019年9月對政務雲平臺進行過公開採購。與一線城市政務專案動輒上億的預算相比,這個專案的預算僅有5000萬元,但還是引來了激烈的競爭,最後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紫光雲4家入選。政企雲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金融雲方面同樣如此。作為網際網路行業中與金融距離最近的阿里,它旗下的阿里雲也推出了金融雲。在2020年的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就展示了和十二家金融機構合作打造的特色雲平臺,覆蓋了銀行、保險、證券、金融租賃等多個細分金融領域。

03 金山雲如何實現十倍增長?

從第一代WPS算起,金山系已經發展了三十餘年,隨著金山雲和金山辦公的上市,金山集團湊齊了西山居、金山雲、金山辦公這“三駕馬車”。“一奶同胞”的三駕馬車,在某些方面有著極高的相似性。

金山雲憑藉差異化的選擇,曾經衝到了國內公有云市場的第三名,但強調“專注細分場景”,也限制了發展空間。在整個雲計算行業,還在高速增長的前提下這個限制並不明顯,然而云計算行業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增長,一旦行業出現與手機行業相似的內卷狀態,目前在國內第一梯隊排名靠後的金山雲就有成為other的風險。

遊戲領域的西山居早就成為了other。多年以來,遊戲行業內的大部分市場都被騰訊、網易佔據,自2015年上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這兩家的市佔比從49%提升到了74%。而西山居在嘗試了多個方向後,武俠遊戲仍是它最大的優勢,其目前的支柱正是九十年代的《劍俠情緣》系列。儘管《劍俠情緣》系列依然能打,但西山居在業內的發展空間並不大。

金山辦公則憑藉WPS在線上辦公行業佔據了有利的地位,然而在阿里、騰訊、位元組等攜辦公平臺切入,石墨文件從文件這個細分場景切入,金山辦公也不再高枕無憂。尤其是2020年,金山辦公的營收和月活增速都開始放緩。

不難發現,金山系“三駕馬車”的成功之道非常相似,那就是專注行業中的某個細分場景,然後快速迭代。

這個邏輯,對於身處雲計算行業的金山雲來說有一個必備的前提,那就是它的規模必須足夠大,因為雲計算行業有較強的馬太效應,也就是說,金山雲必須要把規模做大,才能爭取到更多的優勢。雷軍在金山雲上市後的公開信中也提到:只有把規模做大十倍以上,金山雲才能走到比較舒適的位置上。

從雲計算行業的趨勢來看,有可能讓金山雲增長十倍以上的方向是混合雲,只是金山雲在這方面,動作和進展都有些慢。

在混合雲出現之前,雲服務分為公有云、私有云兩種。公有云的優勢在於成本低,但在安全、合規方面無法與私有云相比;私有云則需要為客戶做定製,成本更高。混合雲在理論上集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優點,企業可以把核心資料放私有云,非核心資料放公有云,資料和成本更友好。

與公有云發展軌跡相似,混合雲也是先在國外生根發芽並逐漸發展壯大。最早意識到機會的是微軟,它在2015年就開始投入研發混合雲。緊接著惠普和思科都宣佈關閉自己的公有云平臺轉向混合雲,亞馬遜則在2018年推出了混合雲產品Outposts。一言以蔽之,在美國,混合雲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這股東風同樣也吹到了中國。據計世資訊的研究,預計在未來幾年,中國混合雲市場將快速擴張,成為雲計算的重要一極,2020年市場規模為253億元,預計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892.9億元,2020-2024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5.3%。“十四五”規劃中也提到了混合雲,並將其稱為行業重點。

在混合雲上,金山雲的問題是時間和競爭壁壘出現了變化。

一方面,與遊戲、影片等場景強調“應用”相比,混合雲對阿里雲等綜合實力更強的頭部來說壁壘並不高,金山雲很難再用“專注”建立起足夠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阿里雲在2014年就推出了自研的原生混合雲,成立於2012年的青雲科技從成立起就專注混合雲,並且堅持核心程式碼自主研發,是國內少數能夠實現雲計算平臺直接完全國產化替代的廠商,目前已在科創板上市。

而據金山雲官網顯示,它在混合雲上依然離不開股東的支援。目前,混合雲的客戶有三個,分別是小米科技、巨人網路和金蝶軟體。

總的來看,金山雲未來的走向難以重現小米和金山辦公的輝煌,大機率與西山居相似,即雖然做不了行業龍頭,但憑藉差異化模式可以佔據一席之地。只是這個“一席之地”能佔據多久,就要看巨頭們是否願意吃這塊蛋糕,以及金山雲能建立起多大的技術優勢了。

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測溫+口罩識別+宣導,OneLink諮詢測溫機器人硬核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