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各位書友大家好,騰訊傳是一部大的傳記,由於內容太精彩,我們讀了10期,也是希望這短短的10期內容能夠幫你勾勒出一個強大的企鵝帝國的進化歷史,更希望帶你一起重新走一遍,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之路。昨天我們說到了,騰訊在微博競爭中全面的輸給了新浪,而且幾乎翻盤無望。這個時候,馬化騰應該感謝他之前攢下的人品,在大戰MSN的時候收購了Foxmail,比收購本身更重要的是,他抓到了張小龍,這是一個為騰訊拿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船票的神人。不用說也知道,這個船票就是微信,2010年的11月,張小龍、突然注意到了一個叫做kik的軟體,在手機上應用,蘋果和安卓都有,他是跨平臺通訊軟體,就是免費互發簡訊的東西,但不能發圖片和附件,而當時他發現同時注意到這個東西的還有已經開始做小米的雷軍同志,他做了一款差不多的產品,叫做米聊。於是他就建議馬化騰儘快搞起來,馬化騰估計也是沒多想,就讓他試試。當時投入也不大,就是廣州的一個小團隊在運作。

張小龍的起點比雷軍晚了1個月,所以損失還不大。2個月後產品上線,這就是每個人都在用的微信的第一版,而這一版當時的使用者基本都是業內人,沒有任何的市場反響,當時張小龍說,那會的簡訊都是包月的,發都發不完,你跟他說我給你做了一個發簡訊的軟體,根本沒出路。所以騰訊內部快速迭代的優勢出來了,馬上釋出了1.2版本,這個東西就能發圖片了。但市場反應仍然很差,看來傳圖片還不是人們移動時代溝通的根本需求。需求到底是什麼,雷軍和張小龍都在思考,就看誰先推開這座神仙之門了。很快雷軍那邊有了進展,他加入了對講機功能,使用者開始活躍了,一個月後張小龍也做到了語音對講,還增加了發語音聊天功能,使用者猛然間井噴。這時候大家都看到了希望,就是比拼內力的時候了,可惜雷軍這時候的主戰場是手機硬體,而騰訊已經做了十幾年的即時通訊,差距一下就顯示出來,雷軍的米聊經常伺服器宕機,使用者體驗不佳,而反觀騰訊的伺服器能夠承載QQ的使用者群,對於微信更是不在話下,7月微信推出了檢視附近的人,徹底觸動了大家撩妹的底層社交需求,微信開始扭轉乾坤。那會微信的日增加使用者達到20萬人,馬化騰的自信心一下子回來了,2011年他就對作者吳曉波說,微博的戰爭已經結束了。

有人說微信是騰訊推廣推出來的,後來張小龍說了,微信100萬用戶之前沒有任何推廣,主要就是看他的繁殖能力,這時候你強推反而容易造成錯誤的資訊反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市場,而當他具備了口碑,自我正向生長的時候,騰訊的推廣就有了巨大的能量,當時日增20萬以後,手機QQ為微信強勢匯入使用者,讓他瞬間跟對手拉開了差距。

QQ同時線上超過1億人,這條路走了將近10年,Facebook用了5年半,推特用了4年,而微信用了多久呢?只用了433天,隨後微信推出了朋友圈功能,將SNS的社交功能嫁接到了微信上,這一功能上線,也徹底讓人人網的前景一片黯淡,甚至微博好像也淪為了雞肋,再然後在微信4.2版本上,推出了視訊通話,至此微信再也不是個溝通工具,而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這就讓競爭對手再也無法超越。顛覆通訊容易,顛覆社交容易,顛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目前還沒有人能夠想的到。後來儘管有人來上門挑戰,比如阿里的來往,網易的易信,全都很快就灰飛煙滅了,根本就撼不動微信的地位。同年8月份,微信又上線了公眾號平臺,這下連輿論也要顛覆了。讓私密的訂閱成為了一種全新的資訊獲取方式,媒體被全部拆散重組,公眾媒體的喪鐘開始敲響。至此之後,魅力人格體這個詞開始出現,而與之對應的是傳統媒體雪崩一樣的倒閉潮。

2014年春節前後,張志東把負責微信的同事拉到了一個群裡,提出準備做個功能用來過完年給騰訊員工發紅包,於是有人提議把這個功能乾脆做到微信上,微信紅包就此誕生,傳播速度之快,讓騰訊都始料未及,搶紅包的程式讓遲到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微信支付功能,瞬間具備了和支付寶一較高下的底氣。2015年6月的數字,微信的使用者數達到了可怕的6億,這幾乎覆蓋了9成的智慧手機,而就在去年,騰訊的市值超過了工商銀行,已經成了亞洲市值第一,吳曉波說他寫這本書的五年,他的股價5年翻了5倍,上市12年股價翻了280倍,他本人最後悔的事情就是沒有一早就去買騰訊的股票。

騰訊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上岸了,這話是他的死對頭周鴻禕說的,2012年一次峰會上,周鴻禕當著大家的面說,目前在中國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裡面,只有偉大的騰訊公司,尊敬的馬總拿到了船票,其他人都還在琢麼。

有人問手機QQ和微信的區別,其實還是有的,手機QQ還是個工具,一個跨終端的工具,而微信則不具備跨終端的屬性,他是一個移動端的入口。是一個移動端的平臺。所以為了避免被微信邊緣化,QQ只能選擇更年輕的打法,比如目前嫁接的直播、看點、日記的功能都是針對95後做出的努力嘗試。

其實網際網路+這個概念也跟騰訊有關,而他的做法就是要在泛娛樂的領域撕開口子,比如在遊戲之外,他們又做起了動漫的生意,拿到了年輕人喜歡的火影忍者和海賊王的中國獨播權,隨後先挖空盛大文學團隊,然後逼著盛大50億出售文學,徹底把盛大趕盡殺絕,這就好比在決鬥中打倒了對手,然後連人家媳婦也一起搶走了。騰訊這也是在佈局產業鏈,有了網路文學作為根基,在上面把它變成影視、動漫、遊戲,這條產業鏈就很容易跑通了。而盛大2004年的精心佈局,又一次在即將盛開之際,被騰訊捷足先登。2013年9月10日,正式推出騰訊文學。而吳文輝任CEO,這哥們就是被騰訊從盛大文學Quattroporte的位置上挖過來的。

最後作者講到了凱文凱利和馬化騰的一次對話,馬化騰提出一個問題,在您看來,誰將成為騰訊的敵人,而凱文凱利的回答極具藝術型,他說在網際網路世界裡消滅你的那個人,從來就不會出現在一份既定的名單中。

所以騰訊能做的就是用充裕的現金流去防守,儘可能的多參與資本的運作,不給對手以可乘之機,他和馬雲都不會想再犯,雅虎拒絕谷歌,新浪搜狐拒絕騰訊這樣低階的錯誤。相比於時間來說,錢其實對於騰訊來說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時機和時間的重要性,馬化騰應該比誰都清楚。

到這裡為止騰訊的故事基本就給大家講完了,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公司,到四處碰壁,現金危機,壓哨拿到投資,再到寄生於移動夢網,實現盈利。早期的騰訊創業艱辛,但又人品爆發,這屬於天時地利人和,你把馬化騰仍回到1998年,讓他重新再來一次,恐怕也會有1000種死法等著他,但就是這萬分之一的勝率讓他殺出了重圍,成功上市,成就了億萬富翁的美夢。但之後仍然危機重重,被移動一腳踹開,股票遭遇拋售,蚍蜉撼樹對抗微軟,被全行業圍殲,單看哪一個似乎都是陷入絕境,但又恰巧每一次絕境都是對手率先犯錯,反而給了騰訊浴火重生的機會,每一次巨大的危機過後,騰訊都獲得了昇華。不是移動的始亂終棄,騰訊可能還是一家SP公司,還在吃移動的簡訊分成,如果不是MSN和51的競爭,騰訊不會這麼快的提升自己,很可能也就不會收購Foxmail不會挖來張小龍,要不是周鴻禕的陰損毒辣,讓騰訊陷入了人民戰爭,現在騰訊很可能仍然不會反思,還會是全民公敵。騰訊的故事告訴你,成就你的永遠都是神一樣的對手,永遠不要害怕對手偉大,只有偉大的對手,才能逼著自己多學習,多反思,造就偉大的自己。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天威視訊與深圳聯通聯合推出融合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