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少事兒大,前幾天雷軍放出的“BIG NEWS'果然沒唬人。在為小米11 Pro & Ultra釋出會預熱期間,雷軍不僅扔出重磅炸彈三星GN2、液態鏡頭、超級快充矽氧負極電池,還官宣了小米自研晶片成果!
而在雷軍最新發布的影片中,《十三邀》名嘴許知遠,又“套”出雷軍準備了100億美金準備大幹事的秘密。100億美金,折算成人民幣約等於654010萬元,這不禁讓人好奇,這麼多錢到底用來幹什麼大事?
結合雷軍官宣的“一顆自研的小晶片”來看,雷軍準備這麼一大筆錢,很大可能是要官宣小米要開啟自研晶片下一階段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米自研晶片的過程反映了我國國產晶片發展的情況。
對於國產晶片產業來說,雖然這幾年發展非常快,但早些年的時候,咱們還是處於弱勢地位。
雖然有記載稱,我國第一塊積體電路是王守武在20世紀五十年代研發成功的,但個人覺得粗略算下來,晶片的國產化起始時間應該是在2000年到2010年。
晶片國產化那段時間,國內的國內晶片設計公司主要還是研製電源晶片、音訊晶片等,用量比較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算是起步比較慢且發展方向偏中低端。
比較高階的是“方舟1號”,但也被吐槽不注重使用者體驗。與隔海相望的日、韓、美等國相比,我國在晶片市場上基本沒太大的話語權。但華為的海思也是那時候建立起來的,雖然沒做出什麼亮眼的成績,但是也算是邁出了國產自研有意義的一步。
當年的韓國在漂亮國的扶持下,其半導體產業迅速崛起,三星不僅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16M DRAM記憶體晶片的企業,還因此迅速壯大(因為美資控股佔比變大),其旗下手機品牌更是成了與Nokia、LG、蘋果等品牌比肩的國際品牌之一。
到了2010年到2015年,國產智慧手機崛起,誕生小米等一批優秀的國產手機品牌,整個供應鏈體系發生變化,從而催生了新的國產晶片設計公司。中國晶片與時間賽跑開始加速發展,不少企業開始研發晶片,例如小米。
小米在2014年,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叫松果電子。而在當時,小米才剛剛創立四年,小米創始人雷軍便敏銳地觀察到,國產手機市場未來是“晶片”戰場,所以在小米尚且稚嫩的時候,就投身到自研晶片道路中,並在兩年多之後,成功研製出澎湃S1。
雖然澎湃晶片沒有在效能上超越高通、聯發科、臺積電產出的晶片,但對於十分依賴海外晶片的我國來說,我們無疑看到了晶片國產化、高階化的希望之光。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雷軍正式在社交平臺上官宣了新一代的澎湃晶片,這意味小米的澎湃晶片較之以往有了不小的突破。
在雷軍與許知遠的談話當中,其還透露稱要拿出100億美金做一個大專案。不少網友猜測,小米澎湃晶片或許已經突破了某個技術大關,準備投入更大的資金開啟下一階段的自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