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市值首次突破5000億港元,成為阿里、騰訊之後中國市值第三大網際網路企業。”
今年國慶期間除了舉國矚目的盛大閱兵禮,美團這一則新聞也引起了不少的轟動。
而反觀百度,前有AT兩座大山,後有TMD的後起之秀,而自從2016年魏則西事件後,它的頹勢似乎還在繼續。
不知道百度當年釀下的苦果是否與其現在的迷失有關?
01 惡,是企業發展中必然的原罪嗎?經濟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一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與公權力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致使“作惡”成為了一種烙印在它們發展歷程中的原罪。
但總有人願意向世俗挑戰。
谷歌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宣傳理念,叫做“不作惡(Don't be evil)”,並且將其寫進員工守則中執行。
前幾年,阿里巴巴一系列的防腐、打假行動鬧得轟轟烈烈的,並且現在會定期釋出它的社會責任報告,明確集團要做的公益事項,並給員工定下一些社會責任方面的KPI。
對此,騰訊研究院發文解釋道:
“二十年來,我們越發深切感受到網際網路產品與使用者福祉、社會發展的緊密關係。在2019年提出‘’科技向善’,是騰訊面向未來的一種使命與願景,是騰訊對使用者和社會的一份責任與承諾。”
諸多企業都在開始主動挑戰原罪之惡,然而經歷了魏則西事件後的百度,仍然鮮見其對這方面有深刻的反思,裁撤醫療事業部更多是當時的無奈之舉。
這本該是百度重塑其價值觀,重新凝聚人心再次出發的好時機,也是其重構企業形象的好時機,然而百度都主動錯過了。
今年的那一瓶礦泉水,不知道是否讓李彥巨集清醒點?
02 百度要減少作惡,可以嗎?一些企業懂得建立一些監督機制減少企業的作惡,例如華為有“整風運動”來企業的內部腐敗。
淘寶則是通過構建“環閉的口碑鏈”來遏制其進駐的商家作惡。
在電商方興未艾的時候,馬雲他們首要做的是怎樣破除人與人、人於商家之間的不信任感,畢竟隔著螢幕交易,怎樣確保交易安全是第一要務。
除了從付款流程等方面進行保障之外,另外一個就是構建了一個“環閉的口碑鏈”,這個口碑鏈由下面幾部分組成:
這些電商平臺上可以通過使用者的評價對商家進行嚴格的考核,好評率與店鋪的眾多KPI息息相關,所以各個商家都在想方設法地杜絕“差評”,這就是口碑鏈的第一環“對差評的嚴格考核”。
另外,這些評價都是公開的,使用者可以通過查閱店鋪上面的評價來評估商家的情況,而且淘寶也鼓勵使用者對寶貝進行評價,這些資訊中都蘊含了大量的資訊是方便使用者做決策判斷的,這就是口碑鏈的第二環“開放的評價體系”。
最後,口碑鏈的第三環:售後處理機制,不僅允許使用者申訴,也允許商家申訴。
正是通過這三環構建了環閉的口碑鏈,使得使用者口碑好的店鋪能優勝劣汰,形成了良幣驅逐劣幣的機制。
百度能否也構建環閉的口碑鏈?
我認為“評價”這個功能是可以優化的。
例如:在每條搜尋結果旁,增加一個點讚的功能,或者增加一個有用、無用的勾選項,讓使用者對搜尋結果有一個評價的渠道,而且使用者點贊後或者勾選選項後都可以獲得一定的積分。
再如:在搜尋結果的呈現上,除了廣告使用者的靠前之外,這些獲得點讚的選項可以獲得靠前的位置,或者搜尋結果旁顯示“388個使用者覺得有用,20個使用者覺得無用”這樣的提示,以便使用者自己判斷。
百度要減少作惡,不在於不可能,而在於願不願意。
不過嚴峻的是,通過百度越來越難找到所需的資訊了。
優質的資訊資源曾經是百度的護城河,現在的護城河快要幹竭了。
所以百度現在很多的搜尋結果指向了自家的產品。
當一個平臺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自身也缺乏通過“口碑鏈”這樣的機制自我改良,隨之而來的是使用者用腳來投票。
例如淘寶天貓京東滿足不了三四線城市的需求,於是“拼多多”橫空而出;天涯滿足不了人們新的交流需求,於是新形態的論壇“知乎”冉冉升起,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同理,人們檢索、搜尋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即使在計算機發明之前,人們也學會從浩瀚的資料中歸類以便查詢到自己所需的資訊。
人們的需求是比較穩定的,不過滿足人們需求的方式要與時俱進。
倘若百度的使用者體驗一直下滑,也必定有一個體驗更好的搜尋引擎取而代之。
如果說,百度今年的市值下滑是資本市場的預警,那麼使用者用腳投票也許就那麼一瞬間。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前車之鑑。
03 承擔新社會責任,時代呼喚百度重新出發搜尋引擎上除了醫療資訊之外,還有很多資訊起著關鍵的作用。
例如金融、就業等。
試想想,假設有人在百度上搜索到虛假的投資公司或者找到虛假的就業資訊,那後果不堪設想。
令人無語的是,一些使用者直接搜尋所知企業的名稱,對於搜尋結果中哪個才是它的官網仍然無所適從。
令人更加無語的是,搜尋結果出現的“掛羊頭賣狗肉”現象仍然屢禁不止,顯示的是A網站,點進去的卻是B網站。
但願不再發生魏則西這樣的事件。
現在的企業,特別是像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一類網際網路企業承擔越來越多的社會職能,所以更加要有敬畏之心。
浙江樂清“滴滴順風車司機殺人案”發生後,滴滴可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整改,後來大家也真真切切看到了它的擔當和實際的改變。
然而,除了魏則西事件有一些改變之外,今年1月一篇名為《搜尋引擎百度已死》刷屏後,大家還沒看到期待的改變發生。
筆者一直在使用百度的很多產品,除了搜尋引擎之外,百度地圖、百度貼吧、百度文庫、百度網盤、百度知道等等,百度的很多產品真心不錯。
今天,筆者寫下這篇文章絕無貶損百度之意,期待百度能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變革,讓大家真切看到其改變。
百度,願你再次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