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9月27日,有媒體報道,AliOS首席架構師謝炎已經於近日離職,作為阿里AliOS的重要高管,謝炎的離職也引發外界對阿里汽車作業系統的關注。據悉這是阿里宣佈AliOS與斑馬重組後,首位高管離職。

目前車聯網正成為智慧汽車的下一個主戰場,國內網際網路巨頭也是來勢洶洶,騰訊車載微信的誕生、阿里斑馬網路釋出了MARS 3.0 版本、百度車載OS 新增AI 場景引擎和車載小程式功能的推出,都可以看出巨頭們對汽車作業系統主控權的勢在必得。

作為阿里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重要佈局,汽車作業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此前出現大批高管離職和產品更新斷檔等情況,致發展受阻,這也讓外界擔憂阿里AliOS未來走向。汽車作業系統對於巨頭來說就像是智慧手機領域裡的ios與安卓系統一樣重要,誰能夠成為這個系統的入口,這也將決定它們在車聯網領域的有多大的話語權,阿里的AliOS系統能夠在這領域稱霸嗎?

AliOS與斑馬重組阿里成第一大股東 重組對雙方來說是一個明智抉擇

在自動駕駛領域,有企業選擇造車,也有企業選擇做系統,其中阿里就是專攻汽車作業系統。目前阿里AliOS經過了5年的成長和發展,斑馬也經受了近3年市場考驗,在這個行業雖說不是資歷最老的,但它也算是最早一批入局者。對於阿里來說,車聯網是另一個網際網路行業的戰場,它連線的是使用者跟汽車之間的需求,可能使用者在開車過程中就有訂餐、購物、旅行等方面的需求,在這方面阿里的這些場景是能夠滿足使用者,也能在另一個流量入口為其他產品服務。

儘管阿里入局車聯網領域做系統會更合適,但前提也是它需要找到一個很強的汽車品牌搭檔。2016年,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共同推出全新的網際網路汽車,雙方共同投資成立的斑馬網路。目前,全球有近百萬輛搭載斑馬系統的網際網路汽車行駛在路上,其中包括榮威、名爵、MAXUS、東風雪鐵龍、長安福特、觀致、寶駿、斯柯達等品牌。

儘管阿里對汽車作業系統的佈局並不晚,但發展並不是很順利。此前斑馬網路因出現大批高管離職和產品更新斷檔等問題,這也導致阿里汽車作業系統的進展受阻。為了整合資源讓斑馬有更大實力發展,最終上汽與阿里決定重組斑馬網路和YUNOS(AliOS),YUNOS作業系統整體智慧財產權及業務將注入斑馬,阿里巴巴由此成為斑馬網路第一大股東。

在美股研究社看來,重組這個專案對上汽跟阿里來說都是最好的決定,本身業務上就有重合的點,重組之後資源跟技術能夠得到更好利用。作為阿里AliOS專案上的最早一批成員,離職的謝炎曾擔任過AliOS總經理和AliOS首席架構師,對網際網路汽車專案斑馬網路進行深度技術支援。

這次核心技術人才的離職對於阿里AliOS來說也算是一種損失,畢竟在這個行業對於人才的競爭很激烈,據悉正在力推自主作業系統鴻蒙的華為已經出擊挖人,一位接觸AliOS高層的知情人士透露,"(華為)幾乎把AliOS團隊聯絡了一遍。"從這個季度來看,各家對汽車作業系統的人才需求很大。

眾所周知,PC和手機界已經誕生微軟、蘋果、谷歌三大OS霸主,而汽車的智慧OS戰爭才剛剛拉開序幕,對於阿里來說,它做汽車作業系統看重的也是未來它要掌握這個系統的入口,野心目標放在是眾多車輛的系統操作上,這方面的目標可以比擬想要成為網際網路汽車領域的安卓。對於阿里AliOS來說,雖說夢想很大,但在追夢的路途中遇到的阻力也不小。

巨頭扎堆車聯網迎來"戰國時代" 阿里想搶佔汽車作業系統高地不易

當下,車聯網已經成為5G落地的重要場景之一,它也有很大希望成為未來政策重點支援領域。伴隨產業政策的不斷落地和完善,相關網際網路巨頭和通訊巨頭產品的新產品釋出,車聯網行業加速成熟趨勢化明朗,景氣度也將持續提升。對於阿里來說,它對於汽車作業系統的野心並不小,但要想脫穎而出成為汽車作業系統領域的入口並不是很容易。

1、 阿里AliOS系統難以成為主流,汽車廠商各有各的想法

在車聯網快速推進的早期,由於汽車廠商對於車聯網的應用不太熟悉,對這個領域佈局存在顧慮,因此他們大多還是會選擇與網際網路巨頭達成合作,這也成為上汽跟阿里巴巴合作的契機之一。這也是為何會經常有巨頭跟汽車廠商達成戰略合作之類的新聞,對於雙方來說在前期大家都需要抱團合作。

對於阿里AliOS來說,儘管現在斑馬智行推出了第三代產品——MARSV3.0,引入了AI場景引擎、地圖智慧引擎、語音融合引擎三大全新引擎,在場景上不斷在完善,但是要想系統被更多汽車品牌廠商採用還是很難。

一方面對於汽車廠商來說,部分車企也想分一杯羹,他們想著"單飛"也在嘗試推出汽車作業系統,福斯集團在今年成立"汽車軟體部門",並宣佈要自研vw.OS作業系統;吉利投資成立億咖通。另一方面,在車聯網技術尚未真正成型之前,車企並不會很專一,他們也需要和不同企業合作試水,比較到底哪家方案更好。

2、 車聯網領域巨頭雲集,阿里AliOS要跟騰訊、百度的系統正面較量

由於車聯網行業是一個技術門檻高的領域,潛在進入者威脅較小的行業。因此對於網際網路巨頭來說他們還是要佔據更多發展優勢。目前,國內的車聯網領域似乎還是BAT的存在感更高,儘管各自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他們都還是有推出汽車作業系統。

今年9月,騰訊推出了車載版微信,這個系統藉助騰訊的微信其實也是利用了它的社交王牌產品,本身微信在全國的使用者規模突破10億,作為一款國民級應用,它推出車載版微信其實在各種體驗上會讓消費者有親近熟悉的感覺。據悉截至目前,騰訊已經先後與21家車企達成合作夥伴關係,共有45款車型已經或即將落地。

百度於2017年7月推出了阿波羅自動駕駛平臺,該平臺支援自動駕駛汽車所有的主要功能和特點。自推出以來,百度一直積極推動汽車製造商、一級供應商等加入其開放平臺,以加快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自阿波羅計劃啟動以來,百度已經為其招募了156個全球合作伙伴。

根據各家推出的汽車作業系統來看,在AI演算法、語音技術方面,百度領先;在娛樂和社交方面,騰訊更擅長;對於阿里AliOS系統來說它在這幾個方面可能會要弱於百度跟騰訊,這也是它的汽車作業系統在未來需要改進提升的地方。

除了網際網路巨頭騰訊跟百度實力很強勁之外,華為也在加速在車聯網領域的佈局。今年5月底,華為正式成立了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並表示"華為不會生產汽車,將成為智慧汽車的ICT元件供應商"。華為"鴻蒙"系統更是在設計之初就意在將其適用於自動駕駛。7月,華為獲得甲級測繪資質,成為中國第20家可以合法製作自動駕駛地圖(高精地圖)的企業。至此,華為已完成了從解決方案到車載終端、網路平臺、晶片、地圖的相對完整的智慧汽車產業鏈。

3、 使用者對汽車作業系統使用者需求不強烈,阿里AliOS系統還未形成很大優勢

目前,儘管車聯網的發展很迅速,但可以說整個行業還是處在發展的初期,各個環節的磨合還未達成一個很好的狀態,這也是為何各家的汽車作業系統還是處於在小範圍內有影響力。對於阿里AliOS來說,其實它現在迭代更新的速度也不快,這說明它們內部對於產品技術的升級也是處於一個慢開發的過程。

當下,車聯網最重要解決兩個"率"的問題,分別是"車的滲透率"和"網的覆蓋率",對於阿里AliOS來說,它要做到的是能夠在更多輛汽車上被消費者使用,這才能進一步提高它在這個行業的市場份額。但目前消費者對於汽車作業系統的接受程度還並不是很高,阿里AliOS提高的服務或者場景並沒有讓消費者覺得是一種剛需,當然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阿里推出的AliOS系統還未形成很大的優勢,在消費者群體裡短期內很有可能並不能被高頻使用。

5G加速落地讓車聯網進展會更快 阿里AliOS需要有硬核技術獲得認可

當下,5G是熱門概念,跟它相關的行業都備受外界關注。隨著5G技術的不斷成熟,將為電動汽車智慧、網聯化帶來革命性變化,大寬頻、低延時將帶來真正的自動駕駛。眾所周知,車聯網是5G重要應用場景之一,也是解決目前自動駕駛面臨技術瓶頸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5G的落地,推動了車聯網的發展,這對於網際網路巨頭來說確實是喜聞樂見。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2018年全球車聯網市場規模為728億美金,中國市場為166億美金,預計2022年全球和中國車聯網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1629億、530億美金,2019-2022年間的CAGR分別為22.3%、33.7%。從這個市場發展規模來看,對於巨頭來說確實是個巨大的市場紅海。

當下,其實網際網路巨頭推出的汽車作業系統還未拉開很大的差距,各自的技術、資源、場景等方面各有各的優勢,對於阿里AliOS來說這既是挑戰但同樣也是存在機遇。如何在5G落地的大環境下,快速提升阿里AliOS的競爭優勢至關重要,這可能會決定它在接下來所處的地位。

對於阿里AliOS來說,要想汽車作業系統獲得更多汽車廠商跟消費者的認可,平臺覆蓋的服務場景跟技術仍然是最重要的,這將決定消費者是否願意使用它的系統,畢竟這款系統它就是為消費者服務。如何給使用者帶來更極致的體驗、更細心的服務、更好的駕駛體驗等都是關鍵。

汽車操作吸引比拼的也是智慧化,如何在每一特定的使用場景裡,配備一個高度智慧化裝置,去支撐特定使用場景的智慧化,同時又能夠通過超級帳號的打通,通過整個平臺的連線,通過生態體系的構建去協調連貫的場景,這考驗的是這個系統的整體執行實力。對於阿里AliOS來說來說如何做到讓消費者在開車過程中的各種需求都到很好的滿足,這點很重要。

經過AliOS與斑馬重組,這部分的整體技術資產注入斑馬網路,可以說阿里的AliOS已經完全押注汽車行業,這也是阿里AliOS在未來要走的一段新旅程。只是不論是百度、騰訊甚至是華為,它們都有野心想要自家汽車作業系統成為智慧汽車的入口,到底誰能最終成為網際網路汽車領域的"安卓",未來拭目以待!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社交力量加持,社交電商發展進入快車道,數字化營銷成發展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