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9月18日,臉書總部大樓,38歲的高階軟體工程師陳勤一躍而下,當場死亡。

陳勤畢業於浙江大學本科,南加州大學碩士。曾經是高考狀元的他,前年入職平均年薪上百萬的臉書,前途一片大好。

家人說,他工作拼命,加班到一兩點是家常便飯。

同事說,他接手的專案差點爛尾,被他努力挽回,都認為他“很不簡單”。

而9月,他的總監上司以專案進展緩慢為由公開批評了他,並宣佈PIP或調離目前的工作組。

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gram(績效改進計劃),指公司要求你要在一段時間之內表現提高到一定標準,就可繼續留用,否則就被開除,而一般這個標準幾乎很難實現,所以PIP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解僱的前奏。

而對於臉書這樣的公司,一旦調離了核心技術工作組,則意味著你被邊緣化,以後也將很難獲得重用。

更何況陳勤沒有綠卡,工作簽證即將到期,一旦失去這份工作,很有可能就要帶著一家老小立刻離開美國。

第二天上午,陳駸與總監發生了激烈爭吵,不久之後就自殺身亡。

沒有人知道,他在最終走上頂樓的路上,經歷過怎樣的掙扎,有沒有過猶豫。

可最終,對生活的絕望,壓倒了一切。

中年人的忽然崩潰,就是如此猝不及防。

01 中年危機,緣何而起?中年人的生活重擔,無處安放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說:我從來沒有中年危機,因為我每分鐘都危機。

人到中年,有誰不是每天負重前行?

父母的醫藥費、孩子的學費和各種興趣班輔導班的費用、家裡柴米油鹽的開銷、車子房子一切的一切,都壓在兩位中年人的肩膀上。

壓垮了他們曾經的年輕氣盛,壓垮了他們幻想的遊戲人間,壓垮了他們本可以擁有的意氣風發。

之前在看《都挺好》的時候,大家都在討論蘇家三個孩子迥異的人生:老大蘇明哲虛榮而懦弱,老二蘇明誠暴躁還啃老,最富有、最獨立的蘇明玉過得最為瀟灑,於是就有人覺得,中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這句話對,也不完全對。

蘇明玉比起兩位哥哥,除了性格和收入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差別,就是沒有包袱。

她早早和蘇家斷了關係,沒有贍養的責任;

至今未婚未育,也讓她不必為下一代操心。

而再看看她的大哥蘇明哲,遠居美國還要為國內的家人矛盾操心,有個一直纏著硬要來美國的爹,還有個沒上學的小女兒嗷嗷待哺,讓他不得不過上這樣“三明治”的人生。

這也是大部分中年人面對的日常。

年輕人可以虎,被人數落兩句,就拍案而起“老子不幹了”,反正年輕就是最大的資本,身後說不定還有父母託底;

老年人可以熊,一來也沒什麼人敢對他們頤指氣使,二來就算鬧出些不愉快大不了當提前退休,反正家裡的孩子總不會丟下自己不管。

所以蘇大強可以搞事情,朱莉可以一不開心就往孃家跑,但是蘇明哲不可以。

哪裡都是他的家,可哪裡都不能成為他真正的避風港。

對中年人來說,我們自己可以不吃大餐吃路邊攤,只要餓不死;

我們自己可以不穿大牌穿網購貨,只要衣能蔽體;

我們自己可以不住豪宅合租地下室,只要不至於露宿街頭;

我們自己可以不要詩和遠方,只要能在眼前苟且下去。

但我們的父母、家人、孩子生病了呢?

中年人的忍氣吞聲,不過是為了讓父母動手術時可以毫不遲疑地選擇進口支架,妻子懷孕時可以得到最好的看護,孩子生病時能用得起自費藥,僅此而已。

為了維持住眼前的苟且,他們已經花光了所有的力氣。

中年人的職業發展,進退兩難

如果說像那些食不果腹,始終在生存線上掙扎的中年人,能很容易得到我們的同情,像陳勤這樣的天之驕子,也會如此決然地放棄生命,卻讓很多人不解。

“像他這樣的背景,回國也不愁找工作啊,何必客死異鄉?”

“何必呢?這樣的履歷哪裡不能混啊?”

“跳槽不行麼,犯得著尋死嗎?”

可能對於他來說,真的“犯得著”。

蔡康永對成龍的一次訪談中,蔡康永看起來很隨意地問出第一個問題:“拍電影累不累呀?”

誰知道,就這麼一句話,讓成龍在節目裡,哭了整整15分鐘,讓向來能言善辯的蔡康永也一時不知所措。

一代功夫巨星,在各種打戲和危險鏡頭面前都從不怯陣的“大哥”,就這樣被一個簡單的問題,擊潰了防線。

成龍不夠成功嗎?

成龍不夠有錢嗎?

可連他都有焦慮,有難過,又何談其他中年人呢?

而和我們的認知恰恰相反,越是站在金字塔中上層的中年人,可能壓力和焦慮會更為嚴重。

我朋友的未婚夫,就在讓人羨慕的矽谷工作。

兩人感情特別好,經常為了見對方飄洋過海,我還因此和他們開玩笑,如果真的要坐船的話,可能你們過去這幾年什麼事也做不了,光在海上飄了。

可是就在今年過年他們決定結婚時,她告訴我說,其實她未婚夫表面看來風光,但其實工作壓力特別大。

因為這麼多年來,他只會做架構師這一件事,技術是很好,而且收入也高過很多其他專業的留學生。

但是這也就意味著,他沒有任何其他的選擇。

這麼多年來,他的職業道路已經越走越窄,現在說什麼讓他跳出舒適區,搞個副業什麼的,都根本不可能。

因為他在這個行業花了太多的心血,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收入和地位,現在說去搞市場玩資本,轉型的成本太大了。

所以我們很小就聽過“學霸長大後給學渣”打工的故事,正是因為太多的學霸,在一條路上走到黑,籌碼越加越大,直到把自己的所有堵在了這一份工作上。

更何況,像陳勤這樣從小一路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拼盡全力爭取到的這個機會,卻因為在他眼中莫須有的原因而被剝奪整個人生,心裡這道坎實在太難過了。

因為一直以來太優秀,所以不敢輸;

因為承載了太多的期望,所以輸不起。

中年人的逼上梁山,“慫”到無路可退

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說過這一樣一段話:

“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後來就發現激情對中年人是一種浪費,夢想對於中年是一個牌坊,守得住忠烈,還要做得好婊子。”

中年人,其實比誰都怕死,比誰都惜命。

《水滸傳》中的林沖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中年男人。

林沖本身居要位,有美眷和好友相伴,閒暇時還能飲酒聊天,看起來也算事業有成,生活美滿。

可當看到自己頂頭上司高太尉的兒子高衙內調戲自己妻子時,他卻無法像那些尋常武俠片中男主角那樣肆意回擊,英雄救美,甚至魯智深出手相助時,還要出面調解。

而表面上和魯智深還能高興告別的林沖,之後卻經歷了“連日"的“鬱鬱不樂”。

中年人的脾氣,早就和著打碎的牙齒一起嚥到了肚子裡。

這個世界對中年人實在太不友善。

他們未老卻無人可以依靠,放眼望去身邊全是要依靠他的人。

他們在職場辛苦搏殺而疏於關注自己的身體,於是開始脫髮和將軍肚;

他們在上司面前點頭哈腰,稍不留神就被吐槽“油膩”。

許巍唱著: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間的繁華。

可中年男人,卻只敢在夢裡想想,一睜開眼,發現自己的手腳早就被生活的枷鎖牢牢捆住,每一步都如此沉重,都扯得自己遍體鱗傷。

終於有一天,他們走不動了,於是他們的人生戛然而止。

國企改革時期,超千萬工人失業。一戶夫妻雙職工失業的家庭,因為孩子放學回家說學校開運動會要穿運動鞋,可家裡買不起,妻子數落了幾句,丈夫吃完飯默默走向陽臺,跳了下去;

南京萬達44歲女高管,過年都只是在家匆匆吃幾口飯就回公司加班,最終卻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商業區開業後面臨被解職危機,墜樓身亡。

在一張張平靜隱忍的臉下,沒有人知道,背後藏著一顆顆早已千瘡百孔的心。

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的資料顯示:

美國人每天平均自殺死亡的人數是121人。

其中93人是男性,且大多數在45歲到65歲之間。

而更讓人揪心的,是他們之中有些人,即使去接受心理治療,也往往無法毫無保留地陳述病情,而更多人自殺前不會表現出任何可疑跡象。

韓劇《請回答1988》裡有一句臺詞讓人印象深刻:“大人只是故作堅強去承受重擔,他們不是不疼,只是在忍。”

那些一慫再慫的中年人,就像一直被放肆拉扯的皮筋,終於有一天,皮筋斷了,他們的人生崩盤了,再無可挽回。

每次面對這樣的“中年危機”,網上總會掀起一波學習精進論,鼓勵大家人到中年依舊要跳出舒適區,於是很多人蜂擁而至,考證、上網課、培訓,可除了更大的開銷,生活沒有任何改變。

“保持學習”“提升自己”的建議,固然沒錯,可也僅限於沒錯,因為根本無法實際上解決危機,畢竟對於陳勤、萬達女高管們來說,這實在有些遠水解不了近渴。

02 扛過中年危機,這裡有兩點建議與平凡的自己和解

許知遠曾經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說:人面對中年困惑要對自己誠實,要清醒地認識自己。

人到中年,我們要學會用更加理智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得失和起落落落落落的人生,接受自己的確不如年輕時那樣精力旺盛,的確不如別人家的老公那樣日進斗金。

可是那又如何呢?

生而平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過分的心高氣傲,把慾望當理想,把攀比當上進,最終讓我們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林語堂說,幸福很簡單:

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人生下半場,拼的不只是一時的成敗得失,更是如何和平凡的自己和解,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活下去。

我們都羨慕即使經歷了那樣糟糕的童年,蘇明玉依舊可以有那樣一顆強大的內心,繼續過著霸道女Quattroporte式的愜意人生,可是否我們也能放過那個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厲害的自己?

避免槓桿危機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讓人有些絕望的話是:回不去了。

很多人往往在順風順水的時候,肆意為自己的生活增加槓桿,完全不為未來可能的風險進行防範和保留。

而等到意外真的出現時,才發現毫無準備。

聯絡到個人身上,就是在自己工作順利的時候,因為樂觀估計自己的未來收入,而給自己增添了種種負債,比如一下子貸了鉅款買房,比如在休閒娛樂開銷上一下子接連產生持續性消費,比如一下子升級消費水平等等。

而一旦出現意外時,不控制槓桿的後果就是引發多米諾效果,最終入不敷出,整個生活轟然倒塌。

之前,南韓工程師炒比特幣,最終負債賣房後跳樓自殺,就是這個道理。

不要在利好時期加太大的槓桿,不論是經濟上,還是面子上。

把自己一下子架太高,就會騎虎難下。

同樣的,也不要把自己的人生賭注押在單一資產上。

投資時,不把所有的成本放在一個籃子裡;生活中也要儘可能多地開源,保留基本的積蓄和住房,同時擁有一定比例的“睡後收入”,也就是被動收入比如理財收益等,時刻為自己保有後路。

失業,不代表日子過不下去;但是,如果對失業完全沒有準備,那才是真正的人生危機。

臉書工程師和萬達高管已經死了。

但可能還有更多的中年人,依然站在懸崖邊,猶豫著要不要伸出那隻腳。

如果此時此刻站在他的身邊,我想告訴他:人生總會有更糟的事發生,但你不會;人間不值得,但你值得。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小米MIUI 11迎來全面開發版公測:快看看有你的機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