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自從2003年淘寶創立,2004年京東創立的開始,線上零售成為零售業新的爆發點。當然,淘寶和京東並非線上零售的最早創立者,有無數的大大小小線上零售企業出現過,但只是流星一現,白駒過隙而已。線上零售的爆發離不開以下幾點的支援:國家政策 支援、移動互聯的發展、3G、4G的出現,所謂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當然肯定還會存在不會飛的蠢豬。
基於移動互聯飛速發展,移動互聯端使用者數幾何倍數增長。線上零售企業銷售額也呈現幾何倍數增長。這給傳統的線下零售企業帶來很大的壓力與不安,線上零售對線下零售的蠶食,瓜分了整個行業的蛋糕,造成本身就需要承擔房屋租賃、物業、人員等巨大經營成本的線下公司利潤減少或是虧損。當然,在有些國家會限制網際網路零售,想通過此項政策保護一下實體零售企業。但具體應該限制還是放開的對錯問題,在此我們不做具體討論了。
繼續我們的話題,基於線上帶來的壓力,很多傳統零售企業也紛紛進行轉型。當然,一個企業就像一個國家、一個人民一樣,變革是永恆不變的話題。但熟不知傳統零售企業的變革要早於網聯網大潮的到來。其實很多傳統零售公司發展線上業務的時間要遠遠早於淘寶、和京東。只是他們是很大線下零售企業,所以很多東西都喜歡依託強大的線下實體門店,造成線下向線上引流、交款的問題,製造短暫的虛假繁榮,走錯了步、踏錯了點、失去了最寶貴的風口。
當然,線上零售企業也有很狂妄的時候,他們斷言線下零售必死,今後是線上的天下。結果沒過多久就沒啪啪打臉。幾個大佬整出個新名詞且沿用至今,那就詞就是“新零售”!不管新還是舊,就是把線下和線上結合起來的零售,所以線下不會死,線上也不會亡,這時候大家才知道零售需要相互依託,缺誰都不行。突然讓我想起來黃光裕先生的話“商者無域,相融共生”真是挺有道理的。
線上也有苦惱的時候,那就是線上並非理想中的無成本,他們的辦公大樓、人員成本,雲成本(科技成本)、物流倉儲成本也不是小數目,絲毫不亞於傳統零售,這我還沒有說巨大的廣告投入,要不然你又沒有店,誰知道你呀?但這些都是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馬上就到來了,這造成線上零售的極大焦慮,到底是啥?移動互聯端的上限呀!就是說中國一共14億人口,剔除老人、小孩,能用手機或電腦上網買東西的最大上限就是9億左右,現在大約8億多,快到頭了!!害怕不害怕,所以線上零售得了抑鬱症了。他們突然發現,依靠移動互聯端增長的福利馬上要結束了,人口還是那些人口,那誰搶的越多誰就越賺,就開始相互搶流量入口。流量是什麼?當然不是每月你包的那20G或是不限流套餐,流量是使用者來你這的次數和人數。當然流量是個戰略問題,搶流量入口不只是為了搶零售,更大的一頭在金融端。現在最大兩家就是騰訊和阿里,微信和支付寶為了搶流量入口啥都幹,當然這也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好吧,前面用了堆屁話闡述了一堆完全沒用的不符合題意的東西,我就是想先說個大背景,估計這要是高考作文的題目,我寫成為樣是得0分的。現在開始入正題了,線下零售的反引流是什麼?當然不是線下往線上引,你千萬別誤會了,這種事乾的人太多了,死了一堆一堆的。那讓我們先看看綜合體是怎麼引流的,是吃喝玩樂樣樣俱全的假日休閒引來的客流,最主要是在裡面不用出去,還有空調吹,冬天夏天人們的最愛,我喜歡去是因為方便停車。以上優點就是流量來源,當然都是綜合體也有做的好的做的不好的,這要還具體運營能力,硬體也是一方面。
流量概念一出後,各大線下零售企業紛紛效仿,不管是大的小的,一概不顧具體物業現狀,零售業態,都感覺找到了變革方向,紛紛引進各種業態企圖達到為主營業態引流效果,簡直一副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豈不知,20年前的百貨商店就是那樣,消亡的最早。所以我總結,一切打著引流旗號的莫名奇妙就是耍流氓!
那我說的反引流到底是什麼?我在舉一個書城的例子。我還記的很久以前,特別是在IPAD和電紙書出現以後,很多人說紙紙書已死,書店已死。當時確實新華書店都不太行了,買書的越來越少了。但直到今天紙紙書也沒死,書店也還活著。網路的衝擊對書店影響大不大?太大了!書店全價或是8折,網上5、6折,那書店怎麼活下來的?以書城為例,裝修改造那就不用說了,這是必要配置,他們想你們不是要買書嗎,你是不是要體驗一下內容,體驗完了網上買,不從我書城買是不是?也可以你人來就行!然後依靠巨大的人流量將其餘餐飲、美髮、旅遊、文教等做為主營業務進行盈利,他們知道你看完了書不一定從我這買,而且不會限制也限制不了你必須從書城買書。他們做的是通過書本的閱讀體驗,把流量拉進這個建築主體內,有了人其餘一切都好說了。
所以,今天我講的反引流是換個思維模式,當然並不是適應所有企業,只是多個思路。人們總是希望用一切手段為主營業務引流,但如果你換個思維,用把主營業務做為引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