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經濟體系浪潮下,電商行業迅猛發展。我們熟知、常用的電商平臺已經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中,成了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電商市場是巨大的,但是巨大市場後面就有巨大的競爭。如何提高交易效率、縮短成交流程、精確庫存管理、快速核算盈虧成為電商競爭者之間博弈的手段。可是商家之間的競爭,不能讓我們消費者“買單”!
近幾天就遇到了一件非常讓人氣憤的事情,自己購買的一款手錶竟然查到了兩個天差地別的價格。
我作為拼多多店群的商家,怎麼能忍受這樣的事情發生,一定要公佈出來,讓消費者警惕。
事情是這樣的,趁著618在某寶購得一款118的手錶。到貨後,總體方面還是很ok的,確實也值得這個價位,如果真有比它便宜的我也可以欣然接受,因為自己買的就是一個舒心。
只要整體方面沒有太大問題,還是我比較滿意的購物體驗,所以我也不會說什麼。
之後覺得這款商品不錯,也想上架到自己的店鋪,就去貨源網看看有沒有相似的產品。
別說還真讓我找到了一模一樣的。但是當我看到貨源網上的價格時,我忍不住了。這個差價足足有50倍,這個“無良商家”真是賺錢賺紅了眼。果斷就給退貨了。
我也是做商家的,裡面的內幕我也都知道。各大電商平臺的商家大部分都是“無貨源”模式。
就是那種不需要自己有庫存,全靠採集別家店鋪商品,然後上架到自己店鋪的模式。
就比如看到一個商家的一款售價60的布鞋賣的不錯,就複製它的商品資訊。然後上傳到自己的店鋪,然後適當的加價到120出售。就這麼一個從中間賺差價的過程。
我購買的這款手錶也是這種模式,但是它嚴重違反了加價標準。
這就是那些網傳的“無良商家”,電商的“割草機”。不顧消費者利益,胡亂加價,破壞平臺“生態平衡”。消費者遇到這樣的商家一定要及時舉報,保護好我們自身的權益。
差價的存在還有一點就是平臺之間佣金的差異。
據我所知其他的平臺都是2.6%,只有拼多多是0.3%,所以就意味著拼多多可以用更低的售價,賺取和其他平臺一樣的收益,這也是它的商業優勢之一。
各大商家之間不僅存在良性競爭,暗地裡的“套路”也是一套又一套,但是他們的競爭不應該讓我們消費者“買單”。
這裡告訴大家一個方法,就是網購前怕上當受騙的話,就去貨源網站搜尋類似的商品。如果搜尋出來價格差距不大的基本都可以購買,因為市場上的價格也八九不離十。
貨源網有很多,1688就是一個,也可以去網上搜索別的貨源網。現在的貨源網都是公開的,只要是網民都可以進入。
最後還是網購雖方便,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感謝閱讀,認同的朋友求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