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網路是個虛擬世界,是以真實世界作為模型映射出來的。現實中,我們的基礎設施有公路、鐵路、機場、水庫、電廠、水廠、港口等型別。交通設施建設的作用不在於可以收一筆過路費,建一座電廠或水廠也不會把眼光僅僅瞄在可以收電費和水費。一旦一項工程被命名為基礎設施,其自身的收益將迅速淹沒在巨大的周邊效應之中。

本書試圖梳理我們的生活被一種社會實踐力量改變的過程,這力量是以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技術變革。尤其在ZUI近10年,技術發生了很多重要的變化,工具和平臺都發生了實質性的演進,這些演進反映到社會和實際生活中被放大、不被理解、或被誤解,並被錯用、濫用。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而這個風口指的是基礎設施級的技術創新。目前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依然大行其道,下一代的基礎設施就是智慧化,時代所提供給我們的機遇也是探索智慧化領域的系統、軟體和晶片的平臺化機遇(這塊最難做),和垂直應用領域創新和投資機遇,以及尋找面向資本和技術對勞動替代趨勢下新的就業機會。

01基礎設施的幾個特徵

(1)投資大;(2)容量大;(3)吸收周邊資源;(4)產生周邊正效應。

02歷史上基礎設施巨大的周邊效應

河南省省會鄭州,直至1928年馮玉祥為其更名,鄭州一直還叫鄭縣。懂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河南的中心自古都在開封,張之洞修盧漢鐵路時由於地質問題不得不選擇了黃河河道最窄、水文最穩定的鄭縣作為鐵路橋修建地。隨後沒幾年,鄭縣變成了鄭州,鄭州變成了樞紐,而隴海路更加堅定了鄭州的樞紐地位;另一個例子,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在20世紀初,也就是100多年以前,還只是獲鹿縣下轄的石家莊村,當時河北的中心是直隸總督府所在地保定,石家莊成為地區中心只得益於一條鐵路(基礎設施)。為了避免在滹沱河上建橋,正太鐵路和京漢鐵路選擇在石家莊交匯。眾所周知,從山西修出來的鐵路都是窄軌路,京漢路是寬軌路,於是正太路和京漢路之間的貨物無法直接互通,只能就地搬運。至此,石家莊依託貨運業迅速取代上面的縣級單位成為地區中心,到新中國成立後成為河北省省會。

03網路時代的基礎設施產品

當今,我們開啟計算機和智慧手機,可以發現非常多的符合上述特徵的基礎設施。比如,Windows作業系統、Office辦公軟體、Photoshop、Android作業系統、iOS作業系統、亞馬遜、淘寶網、微信、Uber等。舉這些例子可能會引起不少質疑和困惑,但隨著商業上的成功,上述很多例子都被人無數次地談起,而有一個概念“平臺”常常飄浮在我們的耳邊:淘寶不是做平臺的嗎?微信不是做平臺的嗎?亞馬遜不是做平臺的嗎?Android和iOS不是做平臺的嗎?其實平臺跟基礎設施有著非常本質的區別,平臺的結構非常簡單,如果拋開高大上的面子,平臺幾乎等於中介。A和B不認識,在沒有太多軌跡交集的情況下,透過平臺完成接觸以及後續的交易,平臺可以收取佣金,也可以免費,至此平臺的任務完成。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平臺的任務只有兩個:①彌補A和B之間的資訊不對稱;②給A和B的接觸和交易提供媒介。但基礎設施並非中介這麼簡單,它能做更多的事情。 我們以微信為例來回顧基礎設施,是在強化一個觀點:虛擬的網路世界是現實世界的對映。現實世界中的基礎設施在於彌補人力難以跨越的鴻溝,讓本來分散的力量發揮聚集和協作力量;網路世界也按照同樣的邏輯再現了這一點,尋找鴻溝或許需要更多的洞察和調研,就像張之洞決定在鄭州修盧漢鐵路一樣,只有從洛陽沿黃河堤走到開封才知道鄭州的河道最窄。彌補鴻溝,很流行的一種說法叫尋找痛點。但我個人認為,痛點不足以開發出基礎設施級的產品,基礎設施級的成功需要創始人的社會責任,儘管有人覺得這並不重要。

04人工智慧——新一代基礎設施

早期人工智慧的三個方向:(1)以麥卡錫為代表,認為計算機智慧化需要透過邏輯推理實現;(2)以明斯基為代表,認為計算機智慧化的前提是需要具備豐富的現實世界知識;(3)以麥卡洛克、皮茨為代表,認為構建神經元模型可以實現人工智慧。這三個方向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後,奇蹟般地合為一處,那就是網際網路。國際網際網路把將近百億級的處理器連線在一起,擁有超強的計算能力;每一個網際網路使用者像極了大腦中的神經元,在給網際網路分享智慧;網際網路連線全球每一個人,而每一個人每天的使用行為在不斷給它擴充知識庫的同時,也奉獻了反覆的模仿思維訓練。隨著時間的增長,以網際網路為載體的人工智慧將不斷壯大,在一個必須聯網的世界中,它的高滲透性直接逼近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智慧已經轉移到網際網路上。它的無形讓我們很難描述其形態和組織聯絡,但它正像一張大網把我們完全覆蓋,透過連線與每一個人互動。

05為應用型人工智慧的未來做好準備

應用型人工智慧系統之後,配合程式控制技術和機器人技術,可普及的機器人將會出現。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科普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警惕性地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定律: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旁觀;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零定律或者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第三定律:機器人在不違反第零、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儘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阿西莫夫認為,在製造機器人前,需要為機器人設定這三條不可衝破的定律,機器人才能投入使用,否則就會發生災難。這三條定律在今天看來,不管在邏輯上還是使用場景上都出現了新問題,當前我們認為只有第二條可以履行,第一條和第三條都是難以履行的。比如,DARPA(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局)研製的戰場機器人,除了執行人道主義和醫療任務的機器人外,其他的戰場機器人都是以殺傷對方戰士為目的的。如果嚴格按照阿西莫夫提出的機器人學三定律製造機器人,那打敗機器人軍團的方法將極其簡單——像戰場投入人類士兵,不戰而屈人之兵。當然,Alpha Go這麼聰明,它一定會奪走我們的工作機會。汽車出現後,馬確實顯得有點多餘。但人類發展這麼多年,技術不斷進步,最令人欣慰的是,我們一直看到,伴隨老的機會消失,新的機會總是在不斷出現。如果這一切無法避免,那我們應該規劃更美好的未來。

4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抄襲?Facebook為“遺憾”再次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