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不同領域的科技巨頭都在尋找未來顛覆性技術,扎堆造車的有,現在扎堆AR裝置的也來了,其實矽谷幾大科技巨頭在幾年前就已經盯上這一領域,無奈技術突破有限,價格高昂,難以出現一款殺手級硬體裝置。現在巨頭再次猛攻這一領域,未來AR裝置更有可能複製智慧手機路線,畢竟在價格上比電動車更親民。
當地時間3月31日,美國陸軍正式宣佈,與微軟簽署了一項為期十年的協議,基於 HoloLens 產品線提供12萬個頭戴式裝置,這份合同是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領域頭戴式耳機的最大一筆交易:219 億美元(約合 1437 億元人民幣)。這也是迄今為止AR裝置行業最大一筆合同。
有了這款新型裝置,士兵不需要看紙質地圖,透過 AR 和 ML 技術,將影象疊加於士兵的現實視野,幫助士兵找準目標。還可透過護目鏡進行作戰任務的規劃,在戰場上進行溝通。
除了微軟,Facebook、蘋果和Niantic等科技公司也都在盯著這一領域,加速開發面向消費者的AR裝置。
Facebook上月表示,它正在研發AR glasses,搭配的腕帶可透過內建感測器檢測手指動作。作為過渡步驟,FB今年將與EssilorLuxottica SA旗下Ray-Ban品牌合作,推出配備一些科技功能的眼鏡。
Niantic執行長約翰·漢克(John Hanke)上週發了一條推文,宣傳其AR眼鏡計劃取得的進展。該公司正與晶片製造商高通合作製造該款眼鏡。
蘋果產業鏈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蘋果或計劃在2025年釋出增強現實眼鏡,並將在2030年釋出增強現實隱形眼鏡。此外,據媒體報道,今年3月蘋果宣佈獲得首個工業增強現實攝像頭系統專利。而去年郭明錤曾釋出觀點稱,蘋果公司或最早將於2022年推出其增強現實眼鏡。
谷歌曾在2013年推出谷歌眼鏡,但最終因價格高昂,未能成功吸引到大眾消費者。該公司目前專注於向企業客戶推銷相關裝置,但可能會再次嘗試釋出面向大眾消費者的增強現實眼鏡。
企業AR軟體開發商Upskill Inc.的執行長Brian Ballard表示,生產大眾消費級AR眼鏡存在一系列技術障礙,包括延長電池壽命,最大限度地減少熱耗,以及滿足人們對時尚、舒適和價格的期望。“極難做到面面俱到,”他說:“目前還沒有生產鋼鐵俠式眼鏡所需的整套技術和供應鏈。”
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的增強現實頭戴裝置和眼鏡主要面向專業人士和企業使用者,而不是普通消費者。因為分析師估計,早期產品的成本與一款新的高階智慧手機差不多,可能至少要1000美元。
雖然近幾年AR裝置並未真正在普通消費者市場掀開浪潮,市場整體訂單量也不容樂觀,但也有分析師對比部分虛擬現實(VR)產品的發展,認為未來可見明顯的銷量增長趨勢。
德勤在其釋出的《2021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中預測,在企業和教育機構的購買帶動下,面向企業和教育機構的VR、AR和MR(數字現實)可穿戴頭盔的銷量將在2021年比2019年增長100%。
IDC估計,今年將售出不到100萬臺AR眼鏡和頭戴裝置,但到2025年,預計銷量將增長到2340萬臺,也就是五年2000%的增長幅度。其中企業客戶將貢獻總銷量的85%左右。
這波AR熱潮反映了許多技術專家的一種信念,即頭戴式計算機可能是一類變革性的產品,使人們能夠一邊看著現實世界的景象,一邊透過在眼前顯示的資訊查詢地圖,瀏覽簡訊或查閱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