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發達國家都不大力發展電商,電商真能提升國家經濟嗎,電商對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的危害有多少?

網購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了,我想說說弊端,就業,就業,就業。

人口大國的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就業。

大量的實體店倒閉之後,從業人員失業,代之而來的是快遞,物流這樣的職業,為什麼這樣的職業總是說要大家體量和關愛,就是這樣的職業沒有職業榮譽感和存在感,長時間做下去會改變人的心態,不利於社會和諧。

再者就是壟斷和惡意競爭。

現在的網際網路巨頭都在幹一個事,就是燒錢,幻想著壟斷。壟斷的後果大家都知道危害性,美國有反壟斷法。現在說它壟斷的過程也是簡單粗暴的,價格戰,由於融資簡單,所以完全不計成本。網際網路公司正在幹掉一個一個的產業鏈和相關人員。如果他成功了就是大佬,失敗了也沒關係,大不了像賈躍亭一樣拍拍屁股走人,留下的將是滿目瘡痍。投資人的錢拿不回來,相關產業鏈大量倒閉。

中國現在發展的很好,那是因為中中國人的勤勞,兩代人沒日沒夜的幹活,創造。中國的未來是華為,吉利這樣的公司,不斷地學習,創新,拼搏。網際網路公司應該有,可不應該是主導者。

發達國家"不大發展電商″,卻仍然發達,美國傳統零售至今仍然是主流,美國卻是最發達國家。這,令人深思。中國則是發展中國家,電商卻迅速上升為零售業主流。這,令人費解。

1

電商真能提升國家的經濟嗎?真能!

電商服務於生產,屬於流通環節,把實體工廠生產和供應的東西賣出去,實體工廠才能擴大再生產,同時,生產的東西被電商賣得好和不好,對實體工廠自己都是一種提示,知道了應該生產和不生產什麼、應該達到和不低於什麼樣的品質要求,等等,才會大量賣出,所謂"提升″實體工廠生產的作用就在這裡吧。

當然是間接性的提升,電商輔助實體工廠提升,還因此而能幫助工廠裡的人就業穩定,工廠因此還能讓社會上的人提升就業率。

看到沒?顯而易見,電商對實體工廠的作用與實體商業所發揮的作用是一樣的,大同小異。

實體商業,在電商沒有出現之前是獨自在售賣和提升實體工廠生產的產品,讓實體工廠裡的人保持工作穩定並增加工作崗位和人員數量。

自然,電商和實體店提升了國內千千萬萬個實體工廠的生產技術、產品品質、銷售業績之後,國家經濟就提升了。

2

電商對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實體工廠有危害嗎?有多少?

(1)有優勢

電商很快提升為零售業主流靠的是便捷、便宜。主要靠這2條,把長期忠實於傳統實體商業的顧客給吸引過去了。

便捷主要是節省時間,不過呢,顧客們節省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大部分用在實體工廠的產品研發和生產了,還是用在了零售業和其它服務業的工作上了?是不是主要被另外的什麼東西給迷住了,比如手機?

而便宜,何以一下子便吸引了那麼多實體店的老顧客趨之若鶩、突然"背叛″傳統實體店?跟兜裡錢的數額是不是也有關係呢?可以肯定的是,顧客都是發展中國家的人。

(2)有危害

從電商讓實體店倒閉不少、冷清很多那時起,就產生危害了。

——直接通過實體店

電商首先是通過直接危害實體店來危害實體工廠的。

實體店因電商衝擊而倒閉、冷清,實體工廠產品交易的渠道於是就少了、窄了,尤其是中小企業,只好主要通過電商這個渠道了。

交易渠道的少,就是產品賣出的機會變少;交易渠道的窄,就是產品賣出的市場擠。少和窄,對中小企業的危害最大,競爭力大大不如大企業、超大型企業嘛,電商當然更樂意售賣、推廣大企業和超大型企業的品牌。

——間接通過實體店

電商其次是通過間接讓實體店的周邊店倒閉、冷清來危害實體工廠的業績的。

這個很明了,傳統實體店顧客不去商業街的陡然減少了好多,也就沒人或者極少有人去周邊店那裡消費了,周邊店掙錢更少了,終致也倒閉、也冷清。

周邊店賣的是服務。

——最終危害實體工廠

電商害得實體店和周邊店顧客都少得多了,帶來了人們在街上或者叫社會上消費少、掙錢少,在實體店和周邊店就業的人員當然也少多了。

電商讓在社會就業的人員總量減少了,也就是讓掙到錢的人減少了,這樣一來,實體工廠的東西怎麼會賣得更多?怎麼可能獲得更多可用於擴大再研發、再生產的資本?會不會搞減人增效、讓失業率上升?

千千萬萬個實體工廠的經濟狀況這個樣子了,國家經濟會是個什麼樣子?何談提升。

實體工廠裡的中小企業以及微企業過去、現在、將來,都在實體工廠中居絕大多數,是就業的主流區域,關係到中國人的購買力,也就關係到國家經濟的發展。

3

(1)結論

電商服務於生產,能提升國家經濟,卻又沒有實體商業提升得多,因為,電商帶動起來的只有實體工廠、消費者這2者,而實體商業不僅能帶動起這2者,還能帶動起來眾多的其他地上服務業,讓更多的人就業、掙錢、消費,從而更廣泛地支撐起、提升起實體工廠,特別是製造業和中小微企業,對社會福祉和國家經濟提升的貢獻更多。

事關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

(2)建議

電商只是服務生產的零售業一員,更只是服務業的一員,服務業成員眾多,不可讓電商成為零售業的主流,不可讓空中的電商成為地上實體店周邊服務店的殺手,應該通過限制來讓其作為實體工廠產品銷售的一個輔助渠道,也就是讓其不至於造成中國人就業機會和消費場所的減少。

最新評論
  • 1 #

    電商帶動起來的只有實體工廠、消費者這2者,而實體商業不僅能帶動起這2者,還能帶動起來眾多的其他地上服務業,讓更多的人就業、掙錢、消費。按照這個理論不如發展傳銷呢,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中間可以養活無限多的人!

  • 2 #

    電商銷售的產品,每個行業中,也就是二三十家企業的產品,因為每個人在網上翻閱手機查產品時,基本上不會查超過三十個廠家的商品,就會下單了。那麼,後三十名的工廠,生產的產品無人問津就會倒閉,大部分工廠倒閉,大部分人失業,大部分人無消費力,最後,電商前三十名工廠的產品也難買出去,這就是電商破壞了商業生態平衡,最後也會造至自己滅亡。

  • 3 #

    電商的發展只能造就個人,電商的商品品質差的很多

  • 4 #

    支援實體,堅決反對電商過度氾濫。

  • 5 #

    什麼都不知道,也在談電商。電商發展起來這麼快,肯定是存在需求。才能夠發展非常非常迅猛。這說明電商確實對社會,對個人,對國家都有好處。是實證明電商確實有好多好多優勢。所以。現在發展起來最快的行業肯定是電商行業。而且電商行業才剛剛開始。以後的發展速度還會更好。尤其是科技大軍進入電商的競爭。帶動電商行業的發展會越來越好。所以。一個欣欣向榮的行業肯定是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所喜歡,所喜愛。當然,肯定是要淘汰掉一大批或者一小批。不學習,不進步,不改變。不進取的人和企業或者是企業家等等。這是必須的。在中國。電商發展起來會越來越好。今後,肯定是會帶動世界各國的電商行業發展起來。這就是中國對世界人類的貢獻。

  • 6 #

    電商雖便民但不利國家經濟,大量實體店倒閉致無數人失業,利益被電商獨佔,財富集中一小撮人手裡,如果廣大人民不富,國家怎麼可能強大。

  • 7 #

    工廠只會研究怎麼造便宜,不管品質

  • 8 #

    電商不是一個人就能做的,需要由公司運營策劃。投資大量的資金,才能做活躍一個號,然後把物品賣得非常便宜這個也是事實,但是他幾分鐘取幾十萬單,他還是掙了很多,像我們普通的不投資錢想做一個號想在裡面掙錢也非常難,這樣搞下去,只能說是惡性迴圈,錢都被網紅幾個人掙了,我認為這樣也挺不好的

  • 9 #

    支援實體,打倒電商吸血鬼。

  • 10 #

    把貨品集中在一起然後通過優勢資源迅速佔領市場,再發展到對市場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的時候,再對市場進行盤剝,這就是市場壟斷。貨品沒有下沉,就會造成嚴重的才富分化,這樣社會就會出現嚴重的貧富矛盾。

  • 11 #

    國家強大、富有,一定要靠自己的世界產品。

  • 12 #

    實體一個店可以養活很多人。。。電商。也能養活人

  • 13 #

    電商,創造不勞而活,創造皮包公司

  • 14 #

    唉,看不懂,到底怎麼弄還是給專家吧,反正越來越好,物價越來越高

  • 15 #

    等著吧,遲早實體工廠也會象實體店那樣倒閉,因為淘寶拼多多京東之流一定會自產自銷的(壟斷),至少實體工廠也要掛靠電商生存,但只是一息尚存,不久的將來會消聲滅跡,除非實體工廠也自創淘寶二世,三世。

  • 16 #

    電商把正常的商業程式給搞亂了,長期下去有害無利,我們為什麼發展這麼快主要原因還是急功近利思想

  • 17 #

    馬雲正在做的就是壟斷經營,他自己的腰包是鼓了,賺成了首富,卻把全國大量的實體經營者絞殺得血流成河!有多少中小個體戶被他弄得一屁股債而家破人亡

  • 18 #

    我覺得不少電商像個龐氏騙局

  • 19 #

    就是搞不懂?發達國家都不搞電商,例:美國,英國。而且中國是人口大國,人口比別個多幾倍。實體店快倒閉完了,網上有多少

  • 20 #

    商鋪開到網上了,本來該王健林掙的錢,改成馬雲掙了。商業洗牌了。基礎是技術進步,社會發展必然。商業地產太暴利,嚴重不合理,所以才給電商機會。僅此而已。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想在ARM Mac上裝Win10系統?似乎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