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近日,有訊息傳出,華為將在國內發行 300 億元債券。而此訊息也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畢竟,當前華為在國內幾乎已經成為了“三星之於南韓”式的具有極強象徵性意義的企業。

人們普遍存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華為要發債呢? “借債”這個行為在中國人的語境中一般都帶有負面色彩的,不到山窮水盡時,絕不開口求人,更何況是借錢!尤其是當前華為正處於被一個超級大國動用各種手段極力打壓之際,華為選擇在這樣的時刻發債,很容易讓人產生“華為是不是資金鍊出現問題了?華為是不是頂不住了?華為是不是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了?”諸如此類的負面聯想。

而事實上,從此前華為公佈的財務資料來看,華為並不缺錢,相反,其還手握鉅額的現金——截至2019年6月末,華為流動資金的貨幣資金2497.31億元,而其資產負債全年保持在65%左右,對於一家重資產公司,這個負債率也還可以接受。

​那人們又有一個問題了:華為在銀行放著2千多億現金,為什麼還要發債區區300億元呢?

事實上,對於一家現代經營企業來說,發債其實是一種正常經營的行為,合理利用財務槓桿,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益,包括財富。華為作為一家精工細作的公司,具有穩定的核心消費人群,符合巴菲特理想的“債券型公司”的要求,是商業銀行最為理想的貸款物件,絕對是要組團提供貸款的,相信利息也會相當的低。而對於華為來說,當公司生息資產的盈利能力遠大於市場的貸款利率,為什麼不借別人的錢為自己辦事呢?富可敵國的蘋果公司也曾發債來回購自家股票。

其實這跟我們普通消費者是一樣的,我們今天去買個最新款的手機,比如iPhone 11或者Mate 30,不到一萬塊錢,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拿得出來,但是,很多人即使有錢可以全額付款,但仍然會選擇用信用卡或者其他信用型付款渠道,比如京東白條、花唄等,哪怕這些方式會產生一定的利息(有時候會免息,大部分時候利率會打折),但人們仍然願意留住現金,那是因為現金留在自己手中能發揮更大的用途,比如及時抄底股票,比如應急支付剛性費用等等,這樣可能會產生更大的收益。

企業也是一樣,華為銀行裡趴著的2000多億元現金其如果用於生產用途,其產生的收益率肯定遠遠大於其發行債券的利息。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華為選擇在這個時刻發行債券,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彰顯其經營的健康度,只有一家經營健康的企業才會去借債來擴大經營,如果一家經營面在萎縮的企業,斷不敢放在自家的現金不用而選擇去借錢來用於生產。

其實,這已經不是華為第一次發債了,其過去在海外已經多次向西方銀行通過多種手段融資,也包括髮債,但這是華為第一次在國內發行債券進行融資。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呢?

過去華為選擇向西方銀行融資,主要是因為西方銀行能提供的利率非常之低,而相比之下,國內銀行的利息點比較高,所以華為更傾向於在海外融資。而當前,由於美國政府的限制,華為在海外的融資渠道慢慢變得不怎麼通暢了,華為海外融資變得困難,而另一方面,國內銀行的利率也逐步下降(據了解華為此次發債的利息點大概是4個點),所以華為在國內發債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至於人們普遍關心的是一個問題,今天華為已經向國內銀行進行發行債券融資了,明天華為會不會登入資本市場,正式上市融資呢?從當前華為的經營模式和股權結構來看,短期內華為沒有上市的意願和可能性。

任總確實是一個具有國際格局的戰略家,但是,在發債這個事情上顯然對員工稍顯吝嗇,他談到“借債300億”一事時說到:“發債的成本很低,才4%。如果增加員工對企業的投資,這個成本太高了,分紅太高了。”

當然,這也許只是他的玩笑話。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iPhone 11全系列手勢操作方法及Face ID設定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