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你知道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電腦是怎樣的嗎?

你又知道,當年,這樣一臺電腦,有多珍貴嗎?

最近,因為楊元慶的一個捐贈,曾經的電腦大王王安火了。

在4月10日舉行的上海交大校慶活動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交大85屆計算機系校友楊元慶宣佈個人出資1億元人民幣,為母校捐贈一座全國高校一流的綠色水冷高效能計算中心。

楊元慶在演講中表示,“走上計算機、IT這條職業道路,交大是我夢開始的地方。”

楊元慶求學的80年代和現在可不一樣,整個交大計算機系的電腦少得可憐,是校友王安博士捐贈的。

當時他便立志要和王安一樣,飲水思源,回饋母校。

這也引發眾多網友的好奇:

王安是誰?

雖然如今不被眾人熟知,但王安是著名的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並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臺小型程式計算機,於上世紀60-80年代風頭無兩。

他於1920年2月7日出生於上海,是江蘇崑山人。1936年,王安考入交通大學,就讀電機工程專業。

入學後的王安積極參加學生活動,在1939年春天和幾位同學集資發起創辦科普雜誌《科學生活》,所有編輯、寫稿都是義務的,沒人支取任何報酬。

同時參與編輯工作的幾位同學也來頭不小,除王安外,楊嘉墀日後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技術專家。

1945年,王安作為中國高階工程技術人員被派往美國深造,同年秋天進入哈佛大學學習。

這其中還有一樁小插曲:當王安前往美國時,由於戰亂而未能帶上交大畢業證書和成績單。但哈佛知道他是交大畢業生,當即決定破格錄取。

這是什麼學歷凡爾賽?

入學哈佛後的王安一頭扎進了計算機的世界,於1948年獲得應用物理學博士學位。他發明了“磁芯記憶體”(即磁芯儲存器),大大提高了電腦的貯存能力。

1951年,王安揣著600美元的儲蓄決定離開哈佛大學,進行創業。

他創辦了王安實驗室(Wang Laboratories)電腦公司,並帶領公司一步步走向輝煌。

1964年,他推出最新的用電晶體制造的桌上電腦,並由此開始了王安電腦公司成功的歷程。

公司陸續推出半導體文字處理機、對數電腦、小型商用電腦和其他辦公室自動化裝置,市場反應火爆,王安的電腦成為了當時美國辦公室中必不可少的裝置。

王安也與IBM等巨頭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成為當時美國少有能與一流廠商一較高下的華人公司。

他的成就也獲得了對手的尊重。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曾十分認真地指出,如果在80年代王安成功了,今天可能就沒有什麼微軟公司了。

“我可能就在某個地方成了一位數學家,或一位律師,而我少年時代在個人計算機方面的迷戀,只會成為我個人的某種遙遠的回憶...”

1986年前後,王安公司達到鼎盛期,年收入30億美元,在美國《幸福》雜誌所排列的500家大企業中名列146位,在世界各地僱傭了3.15萬員工。

王安本人,也以16億美元的個人財富於1984年被《福布斯》雜誌評為美國第五大富豪。

這在當時的美國,甚至世界範圍內,都是絕無僅有的。

在獲得事業成功的同時,王安也始終掛念著母校。

1978年10月,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兩個月,上海交大教授代表團踏上赴美旅程,這是中美正式建交前的首個大學訪美代表團。

在美國47天,代表團共訪問了美國20個城市、27所大學、14個研究單位和工廠,其中包括了王安公司。

當時計算機在美國已廣泛運用於教學、科研、醫療等領域,但交大還沒有這個專業。

經過一番商議後,王安半賣半送給交大數臺電腦,這些電腦成了交大計算機系“發家之本”

上交大用這些電腦成立了“微型計算機研究室”,首創了國內高校的微型計算機教學和研究工作。

雖然後來王安在與IBM、微軟等巨頭的競爭中惜敗,但他送回國內的計算機卻為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埋下了種子。

楊元慶也始終掛念著這位學長的善意,每次回到母校都會向身邊的人提起他。2015年,楊元慶向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設立“楊元慶教育基金”。

在捐贈儀式上,他深情地說道,“對於王安博士這位成功的校友,我們大多數人都非常欽佩。我們立志不管將來成功與否,都能夠像他一樣飲水思源,懂得回報。

2018年,楊元慶參加“楊元慶教育基金”頒獎儀式時,也再次表達了對王安學長的敬意。

今年重返母校,他仍唸叨著學長當年的恩情,然後,捐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big surprise。

本次他向上交大捐贈高效能計算中心卻獨樹一幟,不僅將助力上交大打破對科研和教學的制約因素,更是直接推動了算力在高校及社會的普及。

話短情長,楊元慶用行動證明,他一直記得。

除了楊元慶之外,王安的慷慨還幫助上海交大培養出了諸多科技人才,包括黑芝麻智慧聯合創始人、1990屆校友劉衛紅,酷哇機器人創始人、2005屆校友何弢,禾賽科技聯合創始人、2007屆校友孫愷以及蘑菇車聯創始人、2007屆校友朱磊等。

時光飛逝,隨著中國經濟騰飛壯大,國內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局勢也早已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網際網路普及率由1997年的0.1%攀升2020年的70.4%。

在楊元慶求學期間,使用計算機需要申請上機時間,一週大概兩次,一次兩個小時。

而現在,雖然計算機computer已經不稀奇了,但計算力computing power,特別是高效能計算,卻是理論研究、基礎科研、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

楊元慶在捐贈儀式上表示,這次個人出資為母校捐建一座全國高校一流的高效能計算中心,作為送給母校125歲的生日禮物,是認真思量後的決定。

這樣做一方面是出於個人情懷,第二是出於聯想在高效能計算領域的一流技術水平,第三則是出於對母校持續科研創新的美好祝願。

根據捐贈協議,這座高效能計算中心將由聯想集團建造與交付,採用聯想最先進的高效能計算產品與技術,並應用聯想獨創的“海神“溫水水冷技術,真正實現綠色環保,助力國家實現碳中和目標。

相比於43年前的王安電腦,這座高效能計算中心的算力不知高出多少倍。但王安和楊元慶的拳拳心意,卻是一脈相承。

這與上交大“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不謀而合!

他所捐贈的計算中心將和王安的計算機一樣,為上交大學子的夢想插上翅膀,助力中國科技實力持續上升。相信這樣的薪火相傳會在上交大學弟學妹中傳遞下去,代代相繼。

6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蘋果或推出戶外版Apple Watch,值得看的戶外智慧手錶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