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站在21世紀20年代的起點,我們中的很多人都在憧憬:十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在2021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用“9大挑戰”,為我們揭開了2030年未來世界的神秘面紗。

2030年的未來世界

正如開頭所說,我們很多時候是用科幻來認知未來世界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部劇作。一部是《頭號玩家》,它向我們展現的,是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融合。男主角韋德在他的大拖機裡,穿著體感衣,戴上VR眼鏡,在一部跑步機上,他就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他有真實觸感和疼痛感。比如,韋德和薩曼莎跳舞時,薩曼莎撫摸韋德身體時,韋德心跳加速,真實身體可以真切感受。

另一部是去年在美熱映的《UPLOAD》,中文名字是《上載新生》。這部美劇腦洞大開,展現出一個名為“湖景”的數字天堂,人類死亡以後可以把自我意識上傳,從而獲得數字化的“永生”。這個虛擬世界是如此美妙:油畫般精緻的色調,傳統美式莊園風情,維多利亞風格的酒店式公寓,可以湖上泛舟,打高爾夫,或者在碩大的庭院內散步,坐在石階上發呆,你能想象到的需求幾乎都能得到滿足……

徐文偉的演講,表面上是講邁向智慧世界2030所面臨的9大技術挑戰,但如果帶著科幻的眼光看,分明就是一部科幻小說,它向我們展現出未來的樣子:

現在我們都是身體不舒服了才去看醫生,但是在未來,連續性的健康監測成為可能,每個人都有一個完整的健康大資料平臺,身體的各種訊號被實時收集、監測、智慧診斷,《黃帝內經》所說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成為現實。

現在我們和千里之外的朋友交流,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遠隔千里、近在眼前,但是與面對面的交流還是不能同日而語。2030年的世界,是超現實體驗的世界,北京的你和上海的她交流,就像面對面一樣,甚至她的呼吸、心跳、香水味兒,你都能感知。同樣,坐在家裡欣賞演唱會、足球賽,也都如身臨其境,《頭號玩家》裡所描繪的場景即將變成現實。

無人駕駛也夢想成真,那些還在駕校苦苦學車、擔心考不過的人們,不用再杞人憂天了,未來是機器人幫你開車。未來的汽車也將會有顛覆性的改變,將變成一個移動的娛樂空間,或朋友相聚在車上小酌,或沉浸式欣賞最新的大片……

這樣的世界是不是令人期待?

想象未來靠科幻,創見未來靠科技

正如徐文偉所說,“想象未來靠科幻,創見未來靠科技”,夢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我們距離這樣的美好,還差9個技術挑戰的解決。

例如,徐文偉放在挑戰第一位的“定義5.5G”,就是為了解決美好的智慧世界與5G不能很好支撐這種美好的矛盾。

關於這個挑戰,我想著重講講。很多人可能疑惑,5G剛開始商用,為什麼又要說5.5G了呢?其實,之前的通訊技術都是需要持續的演進,比如EDGE是2.5G技術,HSPA/HSPA+是3.5G技術,NB-IoT是4.5G技術。之所以需要5.5G的技術演進,就是因為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行業來說,站在未來看現在,5G都有提升空間。

例如,線上演唱會、直播等應用進化到8K 3DVR的超高畫質、沉浸式體驗時,需要百兆甚至更高的上行速率;遠端醫療、遠端操控等場景,對確定性的低時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自動駕駛場景,對聯接的需求是既要能提供通訊,又能夠提供感知等等。

在這種背景下,5.5G應運而生,5.5G不僅對5G的三種場景(eMBB、mMTC和URLLC)進行升級,更是增加了新的場景(UCBC,RTBC,HCS),以支撐多樣性的物聯場景需求。具體來說,UCBC聚焦的是上行能力的構建,既有海量的連線,又有上行大頻寬;RTBC聚焦的是寬頻實時互動能力的構建,既有超寬頻,也有低時延和高可靠;HCS聚焦的是通訊和感知融合的能力構建,既有通訊能力,又有感知能力。

關於能源的挑戰也令人印象深刻,碳達峰、碳中和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2030年的世界一定是新能源的世界。只是,圍繞新能源的發電、儲能、用電的全環節也有諸多挑戰。例如,新能源發電,必須要有儲能的緩衝池,而且要能實現智慧排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這樣勢必會提升能源網路的複雜程度。徐文偉指出,必須要構建一張智慧的能源網際網路,透過管理技術、控制技術、儲能技術的升級,實現綠色用電、綠色儲能、綠色用電。顯然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走能源數字化之路,將數字技術和能源技術融合在一起,實現能源基礎設施的升級。

徐文偉提到,物質、能量、資訊是世界構成的三要素,物質是本源的存在,能源是運動的存在,資訊是聯絡的存在。縱觀九大挑戰,無一不是圍繞這三要素,同樣克服這九大挑戰的技術,也是圍繞三要素的技術升級和演進。

5.5G的演進,克服的是千億規模的多樣性聯接挑戰;光收發鐳射器、新型光放大器、光網路的動態控制能力,克服的是光纖聯接的容量挑戰;網路協議在確定性、安全性、靈活性上的最佳化,克服的是萬億級產業互聯的挑戰;超級算力的打造,克服的是通用算力跟不上智慧世界需求的挑戰;可信AI的突破,克服的是AI應用碎片性與AI可信問題的挑戰;百倍密度增長的新型儲存,克服的是智慧世界存得下、用得好的挑戰;將計算與感知結合,克服的是多模互動的超現實體驗挑戰;持續性的健康監測,克服的是從被動健康到主動健康的挑戰;綠色發電、綠色觸電、綠色用電,克服的是可持續能源的挑戰。

美好的科幻世界,終歸需要技術的努力。

在燈塔的照耀下,世界加快了腳步

不得不說,徐文偉提到的這“九大挑戰”,每一個的克服難度都令人望而生畏,具體應該怎麼做?在演講結尾,他給出了答案:以開放包容、協同創新的機制,跨越挑戰。“必須把工業界的問題、學術界的思想、風險資本的信念,整合起來,協同創新,共同打造智慧世界2030。”

這讓我想起去年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連續走訪多所大學的舉動,正如他當時所說,“未來技術世界的不可知,就如一片黑暗中,需要燈塔。點燃未來燈塔的責任無疑是要落在高校上,教育要引領社會前進。”

的確,縱觀九大挑戰,越來越多地深入到了基礎科學的無人區,這個時候,不僅要靠華為這樣的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進行技術攻關,更需要學術界在純理論、要素上的研究。這些研究可能短時間內不能見效,但是長遠來看,就如燈塔一樣照耀著世界,讓邁向智慧世界的腳步加快。

土耳其的Erdal Arikan教授的故事很有代表性。2008年,Arikan教授公開發表了一篇數學論壇,提出Polar碼,開拓了通道編碼的新方向,被業界認可為第一種能逼近夏農通道容量的編碼方案,解決了夏農資訊理論領域塵封近60年的難題。

最終,華為透過數年的努力,將Polar碼轉化為編碼技術落地,推動其最終成為了5G通道編碼標準。2018年7月26日,華為在深圳總部舉辦隆重頒獎儀式,為Arikan教授頒發特別獎項,致敬其為人類通訊事業發展所作出的突出貢獻。彼時,Arikan教授感慨的說,“真沒想到,我提出的Polar碼能發展到如今的水平!”

這個故事充分說明工業界和高校、科研機構緊密合作的重要性,如果沒有Arikan教授的那篇數學論文,如果沒有華為在此基礎上數千人的投入,Polar碼不會有現在的成功,甚至5G的發展也不會有現在這樣快。

所以,2030年的智慧世界無限美好,但要實現,還需要艱苦卓絕的技術努力,去克服圍繞在聯接、計算等方面的技術挑戰,而在產、學、研等各方的緊密協作下,相信這些挑戰必定會成為過去,2030年的智慧世界終歸夢想成真!

3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一組動圖帶你體驗“未來戰士”科技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