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礪石導言:作為下一個20年的核心戰略,騰訊產業網際網路的終極業務想象是什麼?其是否能取得像QQ與騰訊遊戲等消費網際網路那樣的巨大商業成功?是否能貢獻騰訊未來營收與利潤的半壁江山?是否能支撐起騰訊走向萬億美金市值,助力其成為一個更加偉大的企業?這都是外界對騰訊產業網際網路戰略頗為關注的焦點。《礪石商業評論》一方面回溯騰訊產業網際網路在過去20年發展的進化路徑,另一方面從20年後的視角來預測騰訊產業網際網路的未來景象,試圖探尋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劉學輝、高冬梅 | 文

1

2018年9月30日,騰訊在成立20週年的時間,進行了公司歷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戰略升級和架構調整,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推動騰訊從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升級,並整合了騰訊雲、網際網路+、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 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作為承載騰訊產業網際網路戰略的重要組織載體,由之前掌舵社交網路事業群(SNG)的高階副Quattroporte湯道生負責。

現在距離騰訊930變革一年的時間,“產業網際網路”一詞也已經成為中國商業界最具熱度的詞彙,幾乎所有商業論壇都將其作為最重要的議題拿來討論,所有企業也都把產業網際網路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課題來進行研究,以期能從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浪潮中找到新的業務發展機遇。從市場的這些反應可以看出,外界對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戰略給予了高度認可。

騰訊930變革後,筆者也對其產業網際網路業務的發展進行了持續關注。作為下一個20年的核心戰略,騰訊產業網際網路戰略的終極想象是什麼?其是否能取得像QQ、騰訊遊戲等消費網際網路業務那樣巨大的商業成功?是否能在未來貢獻騰訊營收與利潤的半壁江山?是否能支撐起騰訊走向萬億美金市值,讓騰訊成為一個更加偉大的企業?這都是筆者頗為好奇的。

2

1998年,馬化騰與張志東、曾李青、陳一丹、許晨燁等騰訊五虎將聯合建立了騰訊,當時騰訊主要為電信運營商開發網路尋呼系統,是一家典型的TO B業務模式的企業。即使後來QQ的誕生,也是源於騰訊為競標廣州電信一個類似ICQ中文即時通訊產品而做的技術投標方案,但由於這個競標已經內定中標方,騰訊最終落標。後來經過團隊討論決定,馬化騰與曾李青等人繼續拓展網路尋呼系統業務,張志東則帶人把QQ開發出來先養著,這才有了騰訊第一款TO C產品的起源。

雖然QQ是一款TO C產品,但在較長一段時間裡,騰訊都沒有為其找到很好的面向消費者的變現模式,而是藉助與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移動運營商合作,獲得內容增值服務分成的TO B模式,得以生存下來並實現上市。直到2003年,為了擺脫對移動運營商內容增值服務的依賴,馬化騰還在北京嘉裡中心推出了騰訊的企業級實時通訊產品“騰訊通”(RTX),以期在企業數字化服務市場找到商業模式的突圍方向。

所以,從騰訊發展歷程來看,TO B業務在其發展早期一直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現在外界很多聲音認為騰訊沒有TO B基因,其實是源於對騰訊發展歷程的不了解,有失偏頗。

任何一個成功企業的發展軌跡,都離不開時代背景下的行業大勢。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也是中國網際網路產業蓬勃發展的第一個10年,但在這10年裡,率先爆發的是個人使用者在網路資訊、社交與電商等方面的需求,而非企業服務市場,這就帶動了TO C商業模式企業的更好發展,在此過程中,騰訊很好地抓住了消費網際網路的發展紅利,先是憑藉QQ秀在增值服務領域探索出成熟的TO C收入模式,之後又相繼在遊戲、門戶、視訊與音樂等內容業務取得成功,騰訊這才從一家TO B模式為主的企業演變成一家以TO C能力著稱的消費網際網路企業。

騰訊強大的TO C能力不是一出生就具備的,相反早期在騰訊遊戲、騰訊網等這些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業務探索過程中經歷了很多困難與挑戰,但最終憑藉強大的進取心與學習能力不斷進化,取得成功。騰訊用其親身經歷,破除了商業界過於強調“基因論”的迷思,證明了基因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過學習進化而來。騰訊能從TO B模式基礎上進化出TO C,未來在市場與客戶需求的驅動下,騰訊只要保持學習與進化能力,TO B能力也依然能旺盛生長。

伴隨騰訊TO C業務的成長,其在TO B業務上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首先是基於社交與內容業務的TO B廣告業務不斷壯大,逐漸成為騰訊在遊戲之外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另外,騰訊還在QQ、QQ空間與騰訊遊戲等業務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核心技術能力,這些技術能力不僅可以在騰訊各個業務之間進行復用,也可以開放給其他的B端企業使用,這為騰訊日後產業網際網路戰略的開端打下了基礎。

2010年,騰訊與奇虎360之間爆發了著名的3Q大戰,在3Q大戰後,騰訊開始思考轉向開放戰略,開放戰略即不再憑藉自己的使用者與流量優勢試圖涉足所有業務,而是選擇把流量開放給外部合作伙伴,協同發展。

騰訊在向外部夥伴開放流量後,很多合作伙伴由於IT基礎設施與底層技術實力較差,無法承接騰訊輸入的巨大流量,常常造成後臺崩潰。這又促使騰訊建立了雲平臺,將自己在計算、儲存、網路與安全等領域的IT能力通過“雲”的形式開放給合作伙伴,這便有了騰訊雲服務的開端。

之後,越來越多的企業放棄自己採購伺服器等物理機裝置的計劃,而是轉向採購雲服務的形式,這促使騰訊在2013年9月正式註冊成立騰訊雲端計算公司,推動騰訊雲的進一步開放,以讓所有外部企業都可以使用騰訊的雲服務。

另外,為了更好的衡量開放給合作伙伴的流量價值,騰訊還設計出了一款廣告產品,名為廣點通。這樣,騰訊雲與廣點通便構成了騰訊在TO B領域,也即產業網際網路領域最早的兩個核心產品,騰訊雲是騰訊底層技術的對外開放,廣點通則是騰訊流量的對外開放,所以在騰訊產業網際網路戰略背後有一個核心關鍵詞是“開放”。

騰訊雲正式成立後,其憑藉QQ、QQ空間與騰訊遊戲在實踐中沉澱的強大技術能力,相繼在遊戲、直播、泛網際網路與金融等領域開啟局面,實現突破,不過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騰訊對騰訊雲業務的發展一直保持低調,直到2015年9月,現任CSIGQuattroporte湯道生在首屆騰訊雲技術領袖峰會上演講時表示,未來5年騰訊將在騰訊雲業務上投入100億元這一重磅訊息才開始引起外界對騰訊雲的高度關注。

3

在雲服務領域,有著較為複雜的產品體系,但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產品,即基礎設施即服務,其主要涵蓋計算、儲存、網路與安全等在內的IT基礎設施服務。第二類為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產品,即平臺即服務,主要指基於雲的,幫助開發人員開發應用程式的軟體平臺。第三類是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產品,即軟體即服務,主要指OA、ERP、HR、CRM與財務管理等具體的應用程式。

騰訊在3Q大戰之後的“開放戰略”催生了騰訊雲,是騰訊產業網際網路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當時騰訊雲提供的產品主要是計算、儲存、網路與安全等IaaS層的通用雲服務,以代替伺服器等傳統的物理機裝置。但IaaS市場是一個紅海市場,國內有阿里雲、華為雲、浪潮雲與百度雲,國外有亞馬遜、微軟與IBM等大量同類競爭對手。

騰訊雖然在IaaS層的通用雲服務產品上,具有不錯的技術基礎,但相比這些核心競爭對手並沒有絕對的領先優勢。所以,如果只是在IaaS層的通用雲領域開展業務,很難讓騰訊將產業網際網路上升到騰訊下一個20年核心戰略的地位。真正讓騰訊產業網際網路戰略發生質變的是微信的出現。

微信誕生於2011年,其在完成個人通訊與社交等領域的基礎功能開發後,開始逐漸重視微信公眾平臺、小程式、企業微信與微信支付等在B端企業能得到廣泛應用的功能開放。而與此同時,中國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升級需求也開始爆發,除了在IT基礎設施領域用雲服務的形式替代傳統的物理機,其還迫切需要藉助網際網路去提升具體業務環節的經營效率,以更好的展示產品,更好的聯絡客戶,更好的開展生意。而微信公眾平臺、小程式、企業微信與微信支付在此過程中發揮了巨大價值,大受企業歡迎。

其中,微信公眾號已經代替PC端的官網,成為幾乎所有的企業最重要的官方資訊釋出平臺,企業微信也憑藉其與微信聯通的差異化優勢,成為很多企業的移動辦公協同平臺,微信支付也成為越來越多企業與商家的收付款工具,但最為關鍵的還是微信小程式的出現。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式正式上線,小程式誕生之初曾一度受到外界大量質疑,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價值開始被逐漸認可,但筆者認為其價值依然被大大低估。

企業過去觸網的核心途徑是通過自建PC端網站與移動端App去觸達客戶,但傳統企業自建網站和App的效果並不好,一方面成本投入高,另外一方面產品體驗差,即使企業做出一款不錯的App產品,在超級App壟斷使用者手機桌面的今天,也很難獲得流量,大多數都淪為殭屍App。而微信小程式本質上是一個供開發者去開發各種應用程式的PaaS產品,並且能與微信平臺海量使用者連結,其為企業提供了一個相比App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去觸達使用者,併為使用者提供良好體驗的解決方案。

在微信出現之前,騰訊只是在IaaS層為企業提供IT基礎設施領域的通用雲服務,並沒有涉及到企業的具體業務環節,而小程式、企業微信、微信支付與公眾號平臺的出現,讓騰訊得以從IaaS層的雲服務擴充套件到PaaS層與SaaS層的服務,為企業的移動辦公協同、技術研發、生產製造、品牌、營銷、銷售與服務等具體業務領域提供整體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開闢了第二戰場。而在這個新戰場,騰訊具有阿里雲、百度雲與華為雲等其他任何競爭對手都不具備的優勢。

由於騰訊所有TO B業務的產生都並非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而是建立在TO C資源、能力基礎上的自然延伸,這就導致在騰訊體系內分散著大量的TO B團隊,經常出現一個客戶對接騰訊多個TO B部門的現象,在930變革中,騰訊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將騰訊很多TO B相關的業務進行整合,形成了統一的服務出口。很多人將此解讀為騰訊發起930變革的核心原因,但筆者認為這只是直接原因,而非核心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騰訊看到了一場十年難遇的空前機遇。

2016年的深圳IT領袖峰會召開時,微信小程式與企業微信還未誕生,當時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對騰訊的TO B業務還持一定的遲疑態度,他在演講中提到,“中國的企業級移動應用服務市場,和國外比發展會慢很多。十年前就是三大目標之一,但是很失望,這個市場十多年過去了還是不容易做。”

但距離深圳IT領袖峰會不到兩年的時間,馬化騰便對產業網際網路,對騰訊TO B服務的態度便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微信小程式、企業微信與微信支付的出現與成熟,讓馬化騰看到騰訊有機會憑藉這些產品的優勢從最早的IT基礎設施服務,深度參與到產業的數字化升級中。

另外,目前消費網際網路無論在使用者、流量還是商業化收入上都開始遇到成長天花板,騰訊也迫切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而為各行各業提供數字化服務,無疑是騰訊跳出消費網際網路瓶頸,實現進一步蛻變的最好機會,所以就有了騰訊在930變革中,堅定佈局產業網際網路,並將其作為未來20年的核心戰略。

在騰訊930變革之前,湯道生還曾找到馬化騰一起吃午飯,希望在接手CSIG的同時還兼管QQ所在的社交網路事業群,但當他見到馬化騰時便改變了主意,因為他在看到馬化騰興奮地闡述產業網際網路時,才真正明白了馬化騰對於產業網際網路的決心以及將其放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就這樣,騰訊自騰訊雲之後,在產業網際網路內涵上又出現了較大的升級,其不再侷限在讓各個產業的IT基礎設施“上雲”,而是要讓它們從辦公協同、技術研發、生產製造、供應鏈、品牌、營銷、銷售與服務等各個業務環節都完成數字化的轉型升級,而升級的基礎設施就是騰訊。

4

在930變革中,由於新成立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是直接面向最終B端客戶的前端業務,所以最引人矚目,導致目前外界一提起騰訊產業網際網路,就直接對應到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或者騰訊雲的IaaS業務,而這種對應並不準確,會導致外界對騰訊產業網際網路產生很多不全面的認識。

在930變革中,騰訊重組為六大事業群,除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外,還有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微信事業群(WX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企業發展事業群(CDG)與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另外還升級了廣告營銷服務線(AMS)與成立了騰訊技術委員會,這些業務並非與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戰略沒有關係,相反,都在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戰略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圍繞產業網際網路戰略,騰訊面向企業TO B服務的前端業務除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前端業務,就是新升級的廣告營銷服務線(AMS)。廣告營銷服務線(AMS)由原社交網路事業群的效果廣告部與原網路媒體事業群的廣告線組合而成,它整合了騰訊在社交、視訊、資訊以及其它內容媒體的所有資源,聚焦滿足企業在數字化營銷上的需求,幫助企業實現營銷效率提升。

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側重的是IT基礎設施與行業解決方案的收入,而廣告營銷服務線(AMS)側重的是企業營銷解決方案的收入,它們共同構成了騰訊當前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的兩大TO B收入來源。而支撐CSIG與AMS收入的IT基礎設施、技術、工具、流量與內容則源於騰訊另外幾個BG的支撐。

首先是在騰訊頗為神祕的技術工程事業群(TEG),TEG運營著亞洲最大的網路、伺服器叢集和資料中心部門,其搭建的騰訊基礎網路在全球有36個全球骨幹網節點,在各大洲核心節點之間形成口字形雙環架構,在國內以4大核心節點為中心,星型組網輻射華北、華東、華南、華西各個片區。在這張網上,TEG不僅支援著騰訊自己的業務,也支援著騰訊云為各行各業提供的雲服務,是行業內最領先的基礎架構雲運營平臺、雲資料處理平臺與網際網路海量應用支撐平臺。這也是為什麼技術工程事業群(TEG)盧山放話,對CSIG要往死裡幫的原因。

其次,微信事業群(WXG)旗下小程式、企業微信、微信支付與微信公眾號正成為騰訊為企業客戶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最重要的工具。騰訊雲最近服務的很多客戶,都是基於微信小程式、企業微信與微信支付打造的行業解決方案。微信龐大的使用者基礎與TO C能力,是幾乎所有B端企業都最為看中的。

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包括QQ、騰訊新聞與騰訊視訊等為核心的社交與內容業務,互動娛樂事業群(IEG)則以騰訊遊戲為核心業務,這兩個BG雖然主要面向個人消費者,但其為騰訊構建了最核心的服務於外部企業客戶的技術能力,例如騰訊雲在遊戲行業的率先突破就依賴騰訊遊戲在遊戲行業的深厚積累。另外,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本身就是騰訊在文化內容產業最直接的數字化探索,其海量的使用者、流量、內容與優質IP,同時是廣告營銷服務線(AMS)營銷服務收入的核心來源。

企業發展事業群(CDG)由騰訊Quattroporte劉熾平直接負責,其肩負戰略規劃與投資併購的兩大職責,一方面直接推動了騰訊產業網際網路戰略的制定與落地,另外一方面通過投資併購搭建起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生態,騰訊目前已經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投資了東華軟體、有贊與微盟等生態企業,騰訊攜手這些企業共同為產業提供數字化升級服務。

例如,東華軟體在醫療、政府與能源等多個行業擁有領先的應用軟體開發、計算機系統整合以及資訊科技服務能力,騰訊在雲伺服器、雲資料庫、CDN、大資料平臺、生物識別技術、人工智慧、區塊鏈、視訊、反欺詐與智慧客服等基礎雲端計算服務能力和政府、醫療等多行業PaaS/SaaS有很大優勢,騰訊雲可以向東華軟體開放雲端計算、大資料、AI、區塊鏈等新技術能力,幫助東華行業軟體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升級。東華軟體則可以利用現有商務渠道,在全國範圍內複製和推廣騰訊雲以及雙方共同打造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此外,東華軟體還在廣東省成立了專業的雲服務公司,專門從事應用元件開發、雲專案實施交付及運維服務,全面支援騰訊雲及雙方聯合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全國範圍內的落地,並保障後續的運維品質。

未來,騰訊還會繼續通過投資併購手段將更多優秀的企業服務企業納入到自己產業網際網路生態版圖中。

此外,在企業發展事業群(CDG)還有一項重要業務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業務除了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消費金融,另外很重要的就是面向企業客戶的企業支付、企業理財與企業融資等產業金融部分,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的產業金融部分,將幫助各行各業的企業用網際網路大幅提升自己在投融資環節的效率。

在930變革中,騰訊成立了騰訊技術委員會,騰訊技術委員會的目標是推動騰訊內部分散式開源協同與自有業務上雲,一方面提高公司的技術資源利用效率,另外很重要的也是服務產業網際網路戰略,將內部開源成果開放給外部產業。

所以,當我們跳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從騰訊的整體業務去看,可以更清楚看到騰訊產業網際網路的全貌,其不只是CSIG的戰略,而是騰訊幾乎所有業務的核心戰略,不同的BG在其中承擔著不同的作用。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廣告營銷服務線與企業發展事業群金融科技的產業金融業務是騰訊產業網際網路的三大利潤中心,技術工程事業群(TEG)為產業網際網路提供了底層的IT基礎設施與核心技術,而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與微信事業群(WXG)則為三大利潤中心提供產業數字化升級所需的技術、工具、流量與內容支撐。

例如,騰訊與廣東省政府合作的數字廣東專案就是協同全集團資源共建的一個產業網際網路標杆專案,其整體架構可以分為底層混合雲、應用支撐、業務支撐、業務平臺與前端等幾個層級,在使用者側,最終呈現形式是電子大廳、網站與小程式等。這個專案是由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牽頭,但政府專案要求的私有云由TEG的私有云部門部署交付,使用的小程式與企業微信則來自微信等其他事業群,另外包括東華軟體在內的1400多個合作伙伴配合參與。

如果說,騰訊消費網際網路是以“人”為核心,實現所有人連線的一張大網,在這個大網中,不僅有社交、遊戲、視訊、音樂與文學等騰訊提供的自有產品與服務,還有京東、拼多多、美團、58同城、小紅書、同程藝龍與貝殼找房等生態投資企業以及平臺參與者,滿足了個人消費者在社交、遊戲、資訊、視訊、音樂、購物與本地生活服務等幾乎所有領域的核心需求,成就了一個當前千億人民幣利潤,4000億美金市值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則是以“組織”為核心,在各行各業之間架起一張連線所有組織的大網,在這張大網中,騰訊不僅可以滿足企業在IT基礎設施的需求,還可以滿足其在移動辦公、技術研發、生產製造、品牌、營銷、銷售、服務與投融資等所有業務環節的數字化需求。

一旦騰訊產業網際網路這張大網編織形成,將是一個遠超當前消費網際網路商業成就的更大棋局。我們放眼未來20年,嘗試著勾勒出騰訊產業網際網路的未來面貌。

首先在IT基礎設施領域,無論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的物理機銷量都在持續下滑,而企業上雲的需求不斷擴大。伴隨著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上雲,20年後,騰訊在IaaS產品領域將會擁有千億級別的營收空間,並且雲服務的客戶都是長期穩定客戶,按時計費,一旦建立合作,其未來就像自來水管流水一樣每年源源不斷的為企業貢獻著穩定營收與利潤。在IaaS這個領域,與騰訊可對標的是亞馬遜的雲服務,其在2018年營收257億美元,利潤73.22億美元。

其次,由於小程式、企業微信與微信支付的存在,讓騰訊除了在IaaS產品之外,在PaaS、SaaS領域,在服務產業的整體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域也獲得了巨大機會,並且騰訊在這個領域具有其他競爭對手所不具備的明顯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因為企業微信、小程式與微信支付,而選擇了騰訊的整體數字化解決方案。

過去在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域,有IBM、微軟、oracle、SAP與埃森哲等世界級的IT巨頭企業,騰訊現在在這個市場表現出強大的平臺優勢與業務競爭力,讓其在20年後也有極大可能成為比肩這些巨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這也將至少是千億級的營收空間。據悉,CSIG在成立後便開始引入大量來自IBM、甲骨文等IT巨頭的人員,整體規模已經超過千人。

2019年9月27日,騰訊在位於深圳大學附近的騰訊大廈舉行了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成立一週年的媒體見面活動,CSIGQuattroporte湯道生與參會媒體進行面對面交流時有一句話讓筆者印象深刻,他說“其實我們也都是給小龍打工的”,湯道生說的小龍正是微信事業群的負責人張小龍。

微信事業群為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提供了小程式、企業微信與微信支付等企業數字化升級所需的核心產品與工具,但反過來看,通過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在各行各業的推廣,也將加速企業微信、小程式與微信支付在產業的滲透,一旦這些產品滲透到企業的各個業務環節,將會讓微信出現很多全新的收入模式。

較為典型的場景是企業開發一個小程式商城,然後通過微信朋友圈進行廣告推廣,由於小程式商城與朋友圈廣告都基於微信平臺,能夠無縫銜接,實現企業在品牌、營銷與最終交易的打通,這是其他任何廣告服務商都難以實現的。另外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入微信支付,騰訊在企業支付、企業融資與企業理財等產業金融領域也存在著巨大商機。

相對企業在IT基礎設施與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域的投入相對謹慎且預算有限,企業在營銷與投融資領域的投入意願強烈且市場巨大,將有可能為騰訊貢獻數千億甚至萬億級的營收。而這些收入都不是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銷售雲服務與數字化解決方案獲得的直接收入,而是將騰訊產品滲透到企業業務環節後的間接收入,這也是湯道生開玩笑說CSIG是在給張小龍打工的核心原因。

除了產業金融,圍繞產業網際網路生態的資本投資收益將有可能是騰訊的另外一個盈利來源。大多數企業的對外股權投資都是戰略投資,很難獲得較好的財務收益,而騰訊可能是全球唯一一個在對外股權投資上能很好兼顧戰略收益與財務收益的。例如,騰訊曾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投資了京東、美團點評、滴滴與58同城等一大批優秀的網際網路企業,不僅很好的實現了與自己生態的戰略協同,還獲得了極為可觀的投資收益。而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騰訊將有機會重複與消費網際網路類似的路徑,投資併購中國最優秀的一批從事企業服務業務的企業,這些企業一方面為騰訊產業網際網路戰略的推進提供支援,另外騰訊也能從這些企業的成長中獲得資本投資收益。

IT基礎設施、數字化解決方案、數字化營銷、產業金融與資本投資收益,是與騰訊產業網際網路高度相關的收入模式,也是我們站在當前視角能夠預測到的大概率事件。未來隨著產業網際網路這張大網的展開,騰訊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還勢必會出現新的水到渠成的業務機遇,例如向上遊再進一步延伸到晶片與作業系統領域,這些帶有一定不確定的機會我們在這裡先不做過多討論。

5

《礪石商業評論》幾乎研究過全球所有的大型企業,所以這些年在做任何企業的商業案例研究時都不會覺得複雜,但最近在研究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戰略時卻遇到巨大挑戰,越研究深入,越發現騰訊產業網際網路體系的龐大與複雜。

其業務範疇不僅涵蓋了中國幾乎所有行業的商業企業,也涵蓋了政府組織,不僅涵蓋了企業的IT基礎設施等底層技術服務,還涵蓋了移動辦公協同、研發、生產製造、品牌、營銷、銷售與服務等幾乎所有業務環節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不僅能獲得為企業提供數字化升級的直接收入,還能獲得廣告與金融等領域大量的間接收入,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模式,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都難找到完全相似的對標企業。

為了能夠更準確地理解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業務,我們嘗試跳出當前業務現狀,一方面從騰訊產業網際網路相關業務過去20年的歷史演進軌跡去尋找其業務背後的底層邏輯,另外一方面從未來20年後的視角,去洞察其發展的機遇。

在研究騰訊產業網際網路過去20年的發展路徑後,我們看到了傳統產業數字化升級需求的洶湧之勢,看到了騰訊長期積累的服務企業數字化升級的資源與能力,而產業網際網路的戰略重要性之所以在騰訊生態內不斷得到提升,從根本上是外部市場需求與內部強大資源、能力的匹配與契合。

在對未來進行瞻望後,我們雖不能完全準確地預測到騰訊產業網際網路在未來20年的完整面貌,但已能較為清晰地看到一些確定性的景象,這幅景象的壯麗程度已遠超騰訊目前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的商業成就。

外部強烈的市場需求,內部強大的資源與能力,未來清晰、壯麗的遠景想象,相信也正是看到了這些,才讓馬化騰堅定的把產業網際網路作為騰訊這家世界級網際網路巨頭企業下一個20年的核心戰略。

上一個20年,騰訊通過進取心與進化能力,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的潛能發揮到了極致,極大地拓寬了我們對商業的想象力。下一個20年,騰訊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是否能創造出新的神奇,我們拭目以待。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亞馬遜年度廣告收益超100億美元!亞馬遜高昂的營銷成本誰來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