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雅虎問答在運營了16年後,這個曾經網際網路歷史最悠久的問答網站也難逃於5月4日徹底關閉的命運。官網表示從2021年4月20日開始,雅虎問答將處於只讀模式。
雅虎問答的關閉意味著,創立到現在誕生的超過 8500 萬個問題以及答案,都會隨著這個網站的關閉,被埋藏在網際網路的墳墓裡。
雅虎問答創建於2005年,但面對Reddit、Quora等一眾競爭對手的崛起,在戰場上節節敗退。
和Quora、知乎相比,運營了16年的雅虎問答是鼻祖,後來創立的 Quora,和知乎都採用了和雅虎問答一樣的模式。
2005 年,雅虎問答上線,巔峰時期擁有2億使用者和每天1500萬訪問量。2006年12月,雅虎問答成為那個時候網際網路上最流行的問答網站。
2008 年是雅虎問答的高光時刻,它不僅僅是最大的線上問答網站,也是當時整個網際網路上最大的網站。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雅虎問答面臨越來越多的難題:很多問題使用者都能從谷歌、維基百科上就能得到答案,而且雅虎很難保證答案的真實性與實用性。
雅虎問答在內容嚴謹度的把控上不夠嚴謹。有網友表示:“由雅虎問答造成的醫療傷害、金錢浪費和虛假資訊事件的數量非常驚人”。
雅虎認為,讓提問者最有共鳴的答案比內容質量最好的答案重要。所以,雅虎問答的社交屬性就超越了知識屬性,但這也一把雙刃劍,終結了自己。
2011 年前後,隨著 推特和 Ins興起,從知識性轉為社交性的雅虎問答逐漸失去了競爭力。
可以說,雅虎問答的關停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高開低走的雅虎
雅虎自誕生以來,在網際網路中的地位都是老大哥級別的,曾經為全球超過5億人提供網路服務,輝煌時期市值超過1250億美元。然而,自從谷歌和Facebook相繼橫空出世之後,雅虎被他們倆一個搜尋引擎一個社交內容各個擊敗。
為了逆轉頹勢,創始人楊致遠曾推出百日改革,但最終效果並不明顯。哪怕是在楊致遠離開雅虎之後,又接連更換了幾任CEO,雅虎也還是在業績和市場份額上一路狂跌。
2011年雅虎線上廣告業務大幅萎縮,市場份額從2009年的15.7%下降到9.5%。隨後不久,雅虎為了精簡機構節約成本,展開了過去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
即便如此,雅虎無論是流量還是廣告都依然遠遠落後於後起的谷歌和臉書,後兩者在搜尋引擎和移動業務的廣告市場份額基本一路上漲,雅虎的市場份額不斷被他們蠶食。
雅虎被收購時的價格是48億美元,遠低於2008年微軟給出的450億美元的最高報價。
雅虎的“死亡”,可以說是一個慢性過程。
不少知名媒體都不看好雅虎,對於雅虎的評價一般都會用“生鏽的銅管”、“老爺車”等字眼。更有脫口秀的主持人將雅虎稱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泰坦尼克”。另外,不少華爾街的投資人和分析師們,也都已經對雅虎不抱任何希望。
說到雅虎的興盛,主要是由於它開創了網際網路免費、盈利和開放的全新商業模式,對電子商務的誕生和長足發展起到了刺激作用。
然而作為第一個達到千億美元市值、第一個尋找到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網際網路巨頭,卻沒能抓住影片、社交網路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等風口。創始人出走,CEO天天換,還是走到被收購的地步。
雅虎也曾試圖自救,但每次努力都以失敗告終。雅虎之所以走到今天,主要還是因為定位不清而且缺乏長遠的眼光所致。
雅虎開了網際網路免費模式(即資訊免費而透過廣告賺錢)的先河之後,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紛紛模仿雅虎,網際網路行業進入“流量為王”的時代。劣幣驅除良幣,許多公司一味追求流量而不重視內容,導致廣告效益越來越差。而且在陷入死迴圈後,這些公司更加變本加厲地插入廣告,本就不大的網際網路廣告市場魚龍混雜,導致流量變得越來越廉價。
更糟糕的是,雅虎也被捲入了這場瘋狂的行動之中,這也是導致雅虎市值蒸發的直接原因。
在走下坡路之後,雅虎歷任CEO嘗試拯救。
2002年,雅虎CFO德克爾裁掉了線上支付、購物、競拍等板塊,減少了公司的虧損,扭轉了公司頹勢。後來上任的CEO塞繆爾在收購了Inktomi和Overture後,使雅虎的業績在2005年達到頂峰。
好景不長,很快股價有下跌了。因為塞繆爾的盲目擴張,分散了在品牌廣告上的精力,從而大大擠壓了雅虎的盈利空間。
四年前上任的梅耶爾曾被認為是雅虎的拯救者,她採取了大規模縮減產品線、進軍社交和移動領域等一系列措施,也一定程度上將雅虎從泥潭中拉了回來。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梅耶爾的措施帶來了很大的副作用。如新老團隊的衝突,目標的模糊,企業文化的混亂等。加之雅虎多年的頑疾根深蒂固,因此拯救雅虎的行動再一次以失敗告終。
雅虎走向衰落主要還是因為定位不清晰以及未能趕上風口。
一直以來,雅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走哪條路,在媒體公司還是技術公司兩個定位之間搖擺不定。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雅虎和谷歌競爭是錯誤的,自己不是做搜尋引擎的公司卻和做搜尋引擎的公司比賽,那不就好比跳遠運動員和游泳運動員比賽一樣荒謬嗎?
雅虎沒有認清自己,只是提供了網頁搜尋服務,但自身卻並不是做搜尋引擎的。另外,雅虎喜歡純手工處理資訊,而不是選擇用計算機或者更為先進的人工智慧和演算法來處理資訊。哪怕是演算法發達的今天,雅虎依然會使用手工調整過的搜尋結果。
技術上的缺陷讓雅虎除了成為傳統的媒體公司別無選擇。相較而言,谷歌在技術優勢上領先了不止一丁半點。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定位,讓雅虎未能贏得這場競爭。
此外,雅虎總是跟不上網際網路潮流。雅虎為什麼會每個風口都抓不住?是因為它一直在忙著收購公司。
累計下來,雅虎收購了超過100家公司。但是對技術趨勢的沒有前瞻性,雅虎的收購都是事後諸葛亮的被動式應對。也正是由於這種被動,雅虎收購完也不能很好的利用,最終沒幫到自己本身的業務而且被收購的公司也都石沉大海。
這樣一來雅虎就陷入了一個怪圈中:自身的門戶模式已經走不通了,又難以在新領域中有所發展。對新領域的投資失敗更增加了虧損,最終使華爾街投資人失去了耐心。
雅虎的衰落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定位上的失誤,實際上更多地是由於缺乏長遠的眼光造成的。
可以說,如果雅虎在網際網路泡沫時就能意識到盲目擴張的危害,懸崖勒馬專心做自己擅長的領域,或許結局會不一樣。
十年錯過三次好機會
雅虎也不是沒有機會,甚至遇到了三次絕佳的翻身機會,是天上掉餡餅的那種好運氣,但卻都錯過了。從1998年到2008年的十年時間裡,雅虎先後錯過了收購谷歌、臉書和接受微軟收購的機會。如今,這些被雅虎錯過的公司個個行業巨頭,並且財富排在世界前茅。而雅虎自己卻淪落到賣身的地步。
1998年,雅虎本有機會收購當時的谷歌雛形,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要價100萬美元將專案賣給雅虎。但當時如日中天的雅虎哪裡看得上這個專案,只願意在搜尋領域合作。最終,在雅虎的幫助下,谷歌取而代之成為搜尋領域巨頭,而雅虎可以說是將自己搜尋業務親手送到了谷歌手上。
回過神的雅虎,在發現谷歌是個潛力股後,2002年出價30億美元希望收購谷歌,掌握主動權的谷歌卻要價50億美元,雅虎又一次選擇了放棄。現在的谷歌市值已達到1.52萬億美元。
沒有拿下谷歌已經足夠雅虎悔恨當初了。但是四年之後,雅虎還是不長記性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真正的目光短淺。
2006年,雅虎報價10億美元收購臉書,到了簽字的關鍵時刻,雅虎突然在簽約前找了個藉口將收購價下調至8.5億美元,砍價了1.5億美元。這讓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非常生氣,拒絕了收購。兩個月之後,雅虎眼看臉書度過了危機發展越來越好,又開始像收購谷歌那一次一樣,表示願意出更高價收購臉書。此時的Facebook走的順風順水,雅虎自然是再次吃了閉門羹。
臉書如今已成為全球社交巨頭,市值高達8603億美元。
到了2008年,被收購的物件變成了雅虎自己。
2008年,微軟出價446億美金收購雅虎,但在CEO楊致遠的堅決反對下,這筆收購最終泡湯。拒絕微軟收購後,雅虎股價在一年裡持續下跌至每股不到9美元,再次錯失良機。
雅虎從2000年的千億美元市值一路下跌,到2017年美國通訊公司Verizon以48億美元收購了雅虎網際網路核心業務,這個價格幾乎是微軟當年給出的收購價的十分之一。此後,雅虎在網際網路市場再無一席之地。而當時被雅虎拒絕的微軟,現在已經成為市值1.93萬億美元的網際網路行業巨頭。
雅虎創始人楊致遠曾對對於未來的商業發展做過預測,他認為除了電商,社群、內容、搜尋和個性化將成為未來網際網路的四個戰略核心。可惜的是雅虎看對了形勢卻沒有抓住機遇,如今的網際網路天下確實如同楊致遠預測的那樣發展的,但是早已沒了雅虎的身影。
很多人將雅虎的失敗簡單粗暴的怪罪於時代,入口網站的雅虎,在搜尋、社交、移動端定義的網際網路時代,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入口網站的衰落,確實是大勢所趨,但雅虎的衰落,是因為雅虎沒有跟上這個時代的機會。
如果雅虎沒有錯過谷歌、臉書和微軟,今天的雅虎就不會活的這麼慘。對網際網路企業來說,只有清晰定位、掌握技術優勢、懂得適時而變,才能在激烈的網際網路浪潮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