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數個講述馬雲和阿里成功的故事裡,有一個名字始終存在。融資、上市或是談判,他總是出現在故事的關鍵場合,幫助馬雲作出關鍵抉擇。
但如果想要深入了解這名字背後的那個人,他又顯得面目模糊,人們對他的描述,無外乎幾句如“阿里的財神爺”、“馬雲最想感謝的那個人”。
作為阿里巴巴唯二的永久合夥人,馬雲越站在聚光燈下接受“膜拜”,他就越遠離公眾的目光,低調而神祕。
最近這段時間,與阿里巴巴毫無關係,這個名字卻在一場輿論風暴中成為了核心之一。
這個名字是蔡崇信。
在NBA休斯敦火箭隊經理莫雷有關香港的爭議言論事件中,身為布魯克林籃網隊新晉老闆的蔡崇信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在信中他說:
被很多西方媒體誤會乃至忽視的,是中國14億人民對於主權領土完整的重視,這一議題是沒有商榷餘地的。
加拿大籍華人,臺北出生,美國上學,蔡崇信在完全的西方社會中成長,但在阿里深耕20多年的他,比誰都清楚中國人的底線在哪裡。
蔡崇信與馬雲一同締造阿里帝國的歷程,亦是中國網際網路20年風起雲湧的縮影。
佳話時至今日,蔡崇信“投奔”馬雲的故事早已被傳唱為一段佳話。
兩人都是1964年生人,蔡崇信比馬雲大9個月。一個是耶魯大學法學博士,曾在全球知名的律師事務所和投資基金任職,一個是差點上不了大學的英語老師,剛剛經歷了人生第三次創業失敗,並很快投入到第四次創業中。
1999年5月,前半生人生際遇南轅北撤的兩個人相遇了。
當時蔡崇信在投資公司Investor AB擔任亞洲區高管,他的一位臺灣朋友正想把自己的公司賣給阿里巴巴,於是便推薦給他說,崇信,杭州有一個叫馬雲的,有點瘋狂,你要不要見一下?
蔡崇信回答,好啊,但馬雲是誰?
等蔡崇信真的來到了杭州,和馬雲一談,就永遠也忘不了這個人了。
首先,說是創業,這人壓根還沒有成立自己的公司,只是有一個剛剛上線了幾個月的網站,網站區區2萬8千個使用者,收入為零。
一般小創業者見到投資人,往往都要漫天誇自己的專案未來能如何賺錢,但馬雲不是,多年以後蔡崇信回憶起第一次見面時說:
“我與馬雲見面的時候,我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他非常平易近人,還極有魅力,他一直都在談論偉大的願景。我們沒有談商業模式、盈利或者其他業務上的東西。”
再者,當西裝筆挺的職業經理人蔡崇信來到馬雲團隊的辦公場所,湖畔花園風荷園16幢1單元202室,一開門就震驚了:
“樓梯又窄又舊,十來雙鞋子就擺在房門前。公寓裡散發著難聞的味道。我當時還穿著正裝。那時正是5月,悶熱潮溼。”
當時的阿里巴巴只有16個人,全都擠在馬雲的這套民居里辦公,地上都是床單,累了就可以直接躺下睡。
如此糟糕的創業環境,一般投資人見了或許搖搖頭就走了,但蔡崇信卻又從中發現了馬雲的好:
“馬雲已經有了一群追隨者,我看到了那種能量,他們非常努力地工作,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光芒,我不禁想到‘哇,這個傢伙真能把人擰成一股繩。他是了不起的領袖。他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
▲ 馬雲和創始團隊在湖畔花園
這次杭州之旅給蔡崇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去之後,蔡崇信所在的Investor AB公司並不打算投資阿里巴巴,但他卻決定把自己給“投資”了——他要加入馬雲的創業團隊。
這堪稱一個瘋狂的舉動。要知道當時蔡崇信年薪7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是500多萬元,而一旦加入阿里,馬雲只付得起每個月500元人民幣的工資。蔡崇信的父親是臺灣著名律師,一向開明的他也罕見地持反對意見,因為父親問過一圈好友,沒有一個人看好中國市場。
就連馬雲的員工也覺得蔡崇信堂堂海外名校畢業生,一表人才進入草根團隊簡直是一時衝動,現任阿里人力資源部副Quattroporte蔣芳當時想的是,“他那牛逼啊,怎麼可能跟我們混在一起?”於是大家都勸他走,怕害了他。
但蔡崇信就是鐵了心要加入。他甚至帶著妻子到杭州,與馬雲一起在西湖划船,在船上表達了自己的心意。馬雲還在猶豫的時候,蔡崇信的妻子倒先當起了說客,她對馬雲說,你就讓他加入吧,否則他會後悔一輩子。
就這樣,1999年7月,蔡崇信正式擔任阿里巴巴CFO(首席財務官),成為第19號員工。
後來人們談起這段往事,都會驚歎於蔡崇信的眼光和魄力,但這位耶魯大學高材生其實有自己的一套思考邏輯:
“我去冒險,風險收益是不對稱的(asymmetrical) ,下行風險(downside risk)很小,上行收益(upside benefit)可能很大。說到底,如果我去阿里巴巴幹半年,公司不行了,我還是可以再回頭去幹稅務律師或者做投資。很幸運,阿里巴巴成功了。”
雖然在蔡崇信的解釋裡,這個故事少了些許熱血的成分,但無論如何,他是抓住機遇的那個人。
締造提起為何選擇了馬雲和阿里巴巴,蔡崇信曾說:“我做事看人。跟誰幹,跟人的感覺,有沒有操守,品格如何,值不值得信任,有沒有友情。如果覺得對方會照看你,你就有縱身一躍的勇氣。我絕對相信人的因素。”
顯然,馬雲沒有辜負蔡崇信的厚望。
入職阿里之後,蔡崇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註冊公司,於是他讓馬雲列出一份公司原始股東的名單。當收到馬雲的傳真名單,蔡崇信頓時被震驚了——當時跟隨馬雲創業的18個人,通通都成為了阿里巴巴的原始股東。
在蔡崇信看來,這是一件獨一無二的事,因為他見過的大多數企業家都會說:“我想盡可能多持有股份,掌控公司。”而馬雲的胸懷是開放的、與人分享的。也正是這一舉動,讓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在日後都收穫了豐厚的回報。
“雖然他們都是馬雲的學生,但馬雲把他們看作創始人和夥伴。與同伴分享,這在創始人中可不常見。”
蔡崇信為18位創始人每人都準備了一份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英文合同,詳細明確了股權和義務,還為大家從最基礎的“股份”、“股東權益”等概念講解起。
據“十八羅漢”們回憶,當時他們看到合同都傻眼了,即使看得懂英文,也看不懂合同裡的許多專業術語,但看到馬雲二話沒說就簽了,大家也就毫不猶豫地簽了。馬雲對蔡崇信的信任可見一斑。
這也是阿里規範化運作的開始,經過蔡崇信的一番操作,阿里從創業伊始就在激勵、進入、退出等問題上達成了共識,避免了許多創業團隊到後期會產生的矛盾。
▲ 2002年12月,公司實現全年盈利一塊錢的目標,吳炯和蔡崇信在財務辦公室把第一塊錢裝入信封。
如果要總結蔡崇信20年來在阿里的工作,其實用簡單的4個字就能概括:找錢,花錢。
對於一個毫無背書的創業團隊,早期資金從何而來往往決定了創業的成功與否。在蔡崇信加入之前,馬雲自己籌集的50萬元幾乎耗盡,幾次尋求融資的嘗試也都沒有成功。
但蔡崇信加入兩個月後,他就依靠自己在投資領域的深厚背景,在一名老朋友的引薦下,為阿里巴巴尋求到了一筆高盛領投的500萬美元天使輪投資。
500萬在投資中不算大額,但這次投資的最大意義不在於錢,而是讓阿里對外有了一個非常好的故事可以講:全球最好的投資銀行高盛,看好阿里巴巴這家剛成立不到一年的中國公司。
果不其然,一年之後的談判桌上迎來了日本軟銀的孫正義。由於看好阿里巴巴在中國的B2B業務,孫正義聽了馬雲慷慨激昂的6分鐘業務講解後,在沒有任何實地調查的情況下,當即決定投資4000萬美元,同時要求佔有公司49%的股份。
適逢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這樣的金額無疑是雪中送炭。但這時蔡崇信卻警惕而清醒地對孫正義說了“不”——49%的股份實在太高,稍有不慎就容易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
最終經過馬蔡二人組的配合,成功地將金額降到2000萬美元,保障了阿里在日後發展中不會過多受到軟銀的制約。2000萬落袋的阿里巴巴,也得以安全度過了這場網際網路泡沫的寒冬。
▲ 馬雲和孫正義
此後在2004年,蔡崇信又為阿里籌資8200萬美元,使之成功合併雅虎中國、構建淘寶網,一躍登上中國電子商務頭把交椅,為日後的阿里商業帝國打下了最堅實的支柱。
經此一役,阿里再也不用為“找錢”發愁,蔡崇信的主要工作也變成了如何合理地“花錢”、進行戰略投資。在蔡崇信的帶領下,阿里先後投資併購了許多知名企業,如高德、 UC 、圓通、優酷、餓了麼等。
作為投資人的蔡崇信是勤奮且強勢的。當初在投資新浪微博時,他直到半夜還在親自用Excel做第二次投資相關的估值模型;而在收購餓了麼的案例中,他給出的估值和條款一度讓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在談判桌上拍了桌子。
蔡崇信在CFO任上所做的這一切,無疑都以阿里的利益為唯一目標,沒有他在資本上運籌帷幄,阿里巴巴也很難走到今天。對此,馬雲就曾毫不吝惜地誇獎道:
“像蔡崇信這樣的人,不可能在公司內部培養出來,只能從公司外部找,但多半公司找的時候已經是快要上市了,他們來的目的就是準備上市。而前期創業者把該犯的錯誤已全部犯過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有些投資上的錯誤根本不可逆。”
絕配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約交易所上市,創下史上最大IPO記錄。
一如往常,馬雲在聚光燈下談笑風生,匯聚所有關注的焦點,蔡崇信則默默站在他的身後微笑著,低調而自信,正如他長久以來的風格,“馬雲背後的男人”這一稱號也由此而來。誰也看不出,此前一年,他是忍著喪父之痛主導了IPO的各個環節。
▲ 阿里在美國上市
作為阿里的2號人物,他是阿里為數不多沒有花名的人,更樂意大家以英文名“Joe”來稱呼他,這與阿里的企業文化大相徑庭。此外,他長居香港,很少與馬雲在同地辦公,日常交流都是通過電話,連阿里內部員工都很少見到他。
但這些都絲毫不影響馬雲對其的信任。無論阿里巴巴發生怎樣的人士變動,蔡崇信依然是蔡崇信。蔡崇信曾形容兩人的交流方式:
“我與馬雲合作得很好,馬雲對於任何東西都沒有佔為己有的感覺。他也很願意承認自己的弱點……這些年來,我覺得真正行之有效的一點,就是我們能夠彼此分享的坦誠態度。我可以批評他,他可以批評我,當然我們不會傷害彼此的感情。”
現在馬雲宣佈卸任阿里掌門人,重新投入老本行教育事業;蔡崇信也緊跟步伐,淡出阿里的日常業務,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從小就愛好的體育事業。
他在祖籍湖州南潯成立了蔡崇信基金會,關注青少年體育教育,贊助長曲棍球運動,今年更是花23.5億美元全資收購NBA布魯克林籃網隊,成為唯一全資持有NBA球隊的華人老闆。
▲ 蔡崇信與他的布魯克林籃網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蔡崇信與馬雲的故事,是兩個性格迥異的天才互為補充、互相信任、互相成全的故事。
創業之路往往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之所以能一直保持步調一致,得益於從一開始就搭建起科學的合夥制度,也得益於雙方20年來坦誠交流的態度。
蔡崇信聽完,一向嚴謹沉穩的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參考資料:
1.福布斯《專訪阿里蔡崇信:馬雲的堅持和改變》
2.商業週刊《蔡崇信:我問馬雲可否一起創業 他聽了差點跳進西湖》
3.天下網商《獨家專訪 | 蔡崇信:我應該為我的國家做一些事情》
4.商業人物《遇見蔡先生》
5.PingWest品玩《蔡崇信的三重生命》
6.華商韜略 《阿里能有今天,他的功勞僅次於馬雲》
7.馮侖風馬牛《蔡崇信與馬雲的20年》
8.全天候科技《“運動員”蔡崇信的新戰場》
9.環球YOLO精英《封面人物 | 蔡崇信:馬雲背後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