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這句話恰到好處地描繪了幾年前蓬勃發展的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一大批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快速成立,並推出了自己網際網路品牌智慧手機。
小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依靠價效比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市場,小米2S、紅米Note和小米4等都是風靡一時的手機,2014年時小米以12.5%的市佔率登上中國市場第一的寶座。
一時風頭無兩的小米擁有著眾多的跟隨者:榮耀、一加、錘子、努比亞、ZUK、大神、IUNI小辣椒……大家都做起了網際網路品牌手機,生怕趕不上這場浪潮。
用網際網路思維做手機,這是小米的取勝之道,也被這些廠商紛紛學了過去。
小米的網際網路思維
做網際網路手機,小米領行業風氣之先,其中MIUI、期貨和粉絲經濟成為了小米的三板斧,主打的價效比反而不是它取勝的核心原因。
先來說MIUI,其實早在小米1釋出前,MIUI內測版就作為小米公司的第一款產品推向市場,適配了三星、摩托羅拉、HTC和聯通的熱門機型,讓發燒友們可以通過刷機來體驗嚐鮮這個系統,通過收集他們的反饋,來快速完善MIUI,是非常有效的辦法。
從MIUI V1到V5,MIUI的Slogan一直是“為發燒而生”,採取了穩定版與內測版並行的策略,MIUI在三年的時間裡完成了五個版本的迭代,從一個比較簡陋的魔改安卓完善成了一個合格的中中國產UI。
但合格顯然不是MIUI的目標,從MIUI 6開始,小米每年都會更換Slogan,從MIUI 6“輕裝再出發”到MIUI 9“快如閃電”,從MIUI 10“AI加持的全面屏系統”到MIUI 12“觸碰想象,感受真實”,從最初的發燒友定位轉變成面向全年齡全階層的系統,背後的開發團隊和數以萬計的內測使用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在最新的MIUI 12中,諸如超級桌布、光錐動效架構和隱私保護這類新功能新特性,把國內的一眾安卓UI都甩在了後面,可以說,MIUI是現在國內最好用的安卓系統,沒有之一。
再來講期貨,從小米1開始,為了以創業公司的條件來實現智慧手機的超高性價比,小米另闢蹊徑,搞起了手機界的期貨模式。
這在最初當然是無奈之舉,智慧手機上涉及上大大小小几百個零件,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只能採取先發布再備貨的策略,釋出之初隔一段時間就放出一小批貨,保持產品熱度和使用者期待感。
等到上游供應鏈成熟,下游訂貨的廠商越來越多,採購價開始下跌,小米這個時候就會增加訂單,由於手機定價仍然是當初的價格,也能賺取相當一部分利潤。
很多網際網路手機同樣採用了這套策略,像一加、魅族和努比亞等廠商,都做過好幾部期貨手機,但稍有不慎,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積壓一大堆貨在倉庫裡,反而導致虧損。
最後就是粉絲經濟,隨著社會化媒體的快速發展,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會通過媒體平臺聚集形成現代新型社群,而粉絲,就是一種典型的社群體系。
早期的小米通過小米社群、MIUI論壇、微博、貼吧和QQ空間等平臺,與粉絲積極互動,增加他們的活躍度和歸屬感,培養對小米產品的忠誠度,從而提高手機在線上的銷量。
即使是在2020年,小米最突出的一點還是與粉絲的互動,MIUI的Bug修復與功能改進,背後都有使用者的影子,小Z之前在MIUI內測版中提交過幾個Bug,差不多在兩三週後推送的開發版中就被修復了,而在其他國內安卓上,這種被重視的感覺幾乎不可能存在。
而微博上,小米公司的高管與米粉間的互動也顯著高於其他廠商,通常一款產品會先開始再微博上預熱兩三週,然後再舉行釋出會,通過這樣的方式,為新發布的手機增加更多熱度。
許多網際網路手機當然也會去學習小米這種營銷方式,比如之前“萬磁王”常程經常用聯想手機去碰瓷各大品牌的手機,以此來提高使用者關注度,為沒釋出的新機提高熱度。
網際網路手機的衰落
靠著雷軍和黎萬強這些大佬們的摸索出來的網際網路思維,小米在群敵環伺的國內手機市場中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從籍籍無名的創業公司到估值450億美元的全球第三大智慧手機制造商,小米只用了4年多一點的時間。
但在2015年,手機市場產生了一點微妙的變化,華為、OPPO和vivo開始展露頭角,用線下市場好好教育了小米一頓,而由華為產生的子品牌榮耀也在線上市場狙擊小米,小米陷入了一個首尾難顧的局面。
學習小米的那些網際網路手機也過得悽悽慘慘慼戚,除開背後有OPPO的一加和有華為撐腰的榮耀,像大神、ZUK和IUNI這些原本出貨量還算不錯的品牌遭遇了滑鐵盧,沒有什麼技術積累單靠價效比取勝的他們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裡就從市場中銷聲匿跡了。
這背後當然有種種原因,網際網路手機只能輻射到相對發達的東部沿海和一些大城市,對於網際網路普及率較低的小縣城小鄉鎮就有心無力了,畢竟網購對於一部分人群來講依舊是一個比較新穎的事物,買買衣服啥的還行,換成手機這麼貴的東西,總得去實體店摸到手才能安心。
圖片源於網路
OPPO和vivo趁勢崛起也在情理之中,它們把智慧手機帶到了這些小縣城小鄉鎮上,留足了利潤給渠道商,利用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手機銷量飛速上漲。
線下壓倒線上,傳統手機賣場壓倒網際網路手機,這是2015-2019年時大多數人的看法。
線上市場再度變為重心
如果中國手機市場能保持每年個位數的增長率,那許多廠商能依靠線下市場一直滋潤地活下去,但在2017年時中國手機市場首次出現下滑,意味著它正在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
擺脫桎梏,尋求突破成為了手機廠商的共同選擇,這時候大家又把目光投回了銷售佔比越來越大的線上手機市場。
2019年初,脫離OPPO獨立的Realme重返中國,主打線上手機市場,vivo推出價效比子品牌iQOO,小米將紅米Redmi獨立化,華為與榮耀也針對線上重新調整了戰略。
2019年是線上打得不可開交的一年,子品牌肩負為自家老大開啟線上市場開啟銷量的任務,各家的戰略大同小異,但線下的權重明顯變低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根據《第一觀點》的線下渠道手機銷量報告,2019年全國線下零售渠道銷量呈下行的趨勢,受5G將至未至的影響,下半年總銷量比上半年減少了44.38%,除了華為能夠保持在比較高的銷量外,其他品牌線上下的銷量都有一定幅度的下滑。
而線上卻有回暖的趨勢,根據Counterpoint的資料,2019年第三季度線上手機銷量從第一季度的24%上升至27%,其中原因有暑期線上推廣、電商平臺折扣、品牌季促銷和物流效率提升這些因素的影響,線上市場遠比線下來得活躍。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原本表現不佳的中國手機市場更是雪上加霜,根據IDC的市場報告,各大廠商的出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個廠商都在積極求變,爭取能在疫情期間保住原有的市場份額,而受影響較小的線上市場自然就成了重點關注物件。
根據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在3月釋出的分析報告,2020年中國手機市場會進一步萎縮,全年出貨量預計跌至3.2億臺,而線上渠道的佔比得益於疫情期間非接觸營銷方式如電商直播等崛起,有望從2019年的27%提升至35%。
一超多強形成,線上不容有失
其實看上面中國市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報告也能看出來,目前國內市場已經分成了兩個陣營:華為+榮耀佔據了4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國內當之無愧的霸主,而OPPO、vivo、小米和蘋果四家瓜分45%-50%的市場,最後像魅族、一加和三星等廠商在5%的市場份額裡輾轉求生。
華為由於美國的一紙禁令,銷售重心放回國內,讓其他國內廠商倍感壓力,畢竟華為吃下去的市場份額都是從別的廠商口中吐出來的,華為和榮耀每上漲1%,就意味著其他廠商下跌了1%,再加上今年手機行業本來就不景氣,讓所有廠商是叫苦不迭。
事關生死存亡,各個廠商都在戰略上做了大幅調整。
首先是OPPO,從2018年開始,它在國內的出貨量持續下跌,2019年OPPO在國內出貨量同比下降了20.4%,其中既有線下市場疲軟,華為攻勢猛烈的緣故,也有Reno 1和Reno 2兩款走量產品沒有取得太好銷量的原因。
之後OPPO再一次調整了生產線,Find走旗艦路線,Ace走線上價效比路線,而Reno則變成了走量的中端路線,在釋出Reno 4之後,明晰產品線的OPPO出貨量趨於穩定。
但穩定顯然不是OPPO的目標,一加劉作虎擔任OPPO的首席產品體驗官,他的迴歸,能夠為OPPO的線上渠道提供更多思路。遺憾的是去年大張旗鼓的Realme今年卻有點沉默,銷量並不算太好。
vivo在2019年推出了子品牌iQOO,今年更加明晰了線上定位,主打價效比的它今年上半年一共釋出了三款機型,京東的合計月銷量在20萬以上,成績斐然。而vivo主打線下的X50系列也學習華為弄出了中杯大杯超大杯的操作,從預售銷量來看錶現也很不錯。
至於小米,在2月釋出的小米10系列最高售價來到了4000-5000的檔位,現在來看,不說它站穩了腳跟,但可以說的上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大突破。而 Redmi K30 Pro 原本想接上小米9的班,繼承3000-4000的手機市場,但由於沒有高刷螢幕的原因,初期銷量並不算太理想,在618時的一波降價倒是把它抬上了熱銷榜,京東月銷量達到了50萬左右,估計後續的K40系列會在定價和硬體上做更多的取捨功夫吧。
最後要說的就是蘋果了,5月29日,蘋果官方宣佈參與天貓618的活動,iPhone 11系列大降價,這是蘋果首次以官方身份參與電商的促銷活動,背後原因也很簡單,受到了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的不斷衝擊,4月時iPhone銷量同比下滑77%。在618期間通過降價,能夠吸引那些有意向更換手機的人群,特別是舊款iPhone的使用者。
今年的確不同於往年,2月和3月的線下市場遭遇了一次嚴重的疫情打擊,4月和5月略有回暖,618的電商活動中不遺餘力的宣傳和優惠已經是前所未有。對於今年的手機廠商來說,線上成了一場不能輸的戰爭,一旦在這個戰場中馬失前蹄,那就意味著失去未來小半的中國手機市場……
誰又能在2020年的手機市場中笑到最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