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幾篇文章中,我們都提到過關於亞馬遜廣告的轉化、排名等問題,發現這個平臺越來越像一個“付費遊戲”平臺,種種現實逼迫著賣家在該平臺上投入廣告費用,正如10年前,傑夫·貝佐斯所說過的一句俏皮話,“廣告是你為擁有一件不起眼的產品而付出的代價。”不起眼的產品,要獲得更好的曝光只能不惜砸錢,但這錢怎麼砸才使得付出的代價更值?
畢竟,亞馬遜廣告上還存在眾多貓膩,像前段時間就被爆出修改搜尋演算法而引起新一波的輿論,有時候並不是產品不起眼,關鍵看平臺的演算法。
在此之前,我們了解到亞馬遜上的搜尋頁面中,權重最大的,無非就是贊助商品、自有品牌以及標籤產品,轉化率來說,自然也是佔據上風。據亞馬遜8月的一份資料顯示,亞馬遜上百萬個搜尋關鍵詞中,排名前三的有機搜尋結果平均佔據了62% 的轉化率。由此看來,無疑是最高的付費植入在總轉化佔據相當大的份額。
有趣的是,雖然總體上是如此,但一旦細分到每一個類別當中,結果又發生了不同的變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從使用者行為來看,如果你在網上買兩種不同類別的產品,比如一瓶番茄醬和一條褲子,那購物方式會截然不同,番茄醬可能看到排名考前、價格合適就可以下單了,而褲子就得不厭其煩地翻多幾頁以尋找真正喜歡的款式、顏色等等。因此,類別的不同,決定了使用者會花多長時間去購物、會考慮多少種選擇,這種差異,也影響了在亞馬遜上投廣告的策略。
亞馬遜搜尋結果頁面頂部的廣告數量在垂直領域之間的差異程度有多大?據teikametrics對今年8月份亞馬遜上100萬個搜尋查詢結果首頁顯示的付費和有機列表進行的分析,發現與業餘愛好相關的類別廣告數量最多,尤其是“戶外運動”、“藝術、工藝品和縫紉”以及“汽車”,這可能是通常購買這些類別的主要驅動力在於品牌親和力,需要通過更靠前的曝光,獲得更多與消費者互動的機會,而且很多賣家都在這個範疇。
例如,一些消費者經常會購買科爾曼或 North Face 這些排在前面的露營產品,對於品牌而言,吸引這些購物者,並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品牌,可以在更廣泛的目錄中創造後續的相關購買。
而廣告率相對較低的類別,往往是符合高考慮因素的,而且附件類別更多,比如“玩具和遊戲” ,“電腦和配件”和“嬰兒用品”這些類別,消費者都要根據廣泛的標準(例如孩子的年齡、顏色偏好、臍帶長度等)尋找真正適合他們需求的,並且可能堅持某個品牌的同時也要滿足這些需求,或者一般來說更加難以認知品牌。
那賣家數量佔比較大的服飾等時尚品類呢?據悉,這些時尚類別都很突出,廣告率相對較高,但贊助商品牌的廣告率較低。儘管時尚類別市場在亞馬遜上競爭激烈,但事實上,這個類別當中,排名靠前的搜尋結果並不太可能轉化為消費者下單的首選,這使得時尚品類的賣家投資搜尋排名靠前的潛在價值下降。
另一方面,“美容和個人護理”類和“辦公用品”類的轉化率都相對較高,但在前10名中的廣告轉化率卻相對較低。這可能與產品利潤率降低有關,使得品牌在廣告上投入大量預算的能力受到限制,但同樣也是這一類品牌在經濟上可行的情況下獲得更多轉化的好機會。
雖然,這個分析只是抓住了亞馬遜的一個時間段,可能未必完全符合真實情況,但可以看到類別與廣告轉化率是定向相關的。可能有些賣家對亞馬遜上霸屏的贊助商產品和贊助商品牌的廣告,感到無能無力,但其實情況並不是全然悲觀的,關鍵是你應該如何投資其中。
所以,投亞馬遜廣告之前,要基於預期的轉化率和搜尋量,從數量和利潤的角度全面了解你應該瞄準哪些搜尋關鍵詞,並且能夠有效地估價,並且,記住不要掉進“魔法關鍵詞”的陷阱,在產品列表中新增大量關鍵字,一旦你有足夠的資料做出一個明智的決定,你可能想要削減你的目標條款清單,並重新分配預算和調整出價,尤其是在高流量時期,如第四季度的假期促銷等。
相反,在那些轉化率高於廣告投放率的少數類別中,營銷人員應該把這看作是他們可以利用的市場低效率。在這些類別中,你更有可能找到相關的、相當受歡迎的搜尋關鍵詞,在這些搜尋關鍵詞中,你的產品的贊助商廣告可以在頁面上排名靠前,而不需要在點選付費廣告基礎上破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