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時代人人都是赤裸的羔羊!我們不是被監控了,而是被分析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就是自己剛剛和家人或者同事在微信或者其他平臺討論過一些事情,甚至是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事情。突然開啟某款APP就會立即推送一些我們想要的或者相似的東西,不僅準確還很迅速,讓我們瞬間感到詫異和疑惑,甚至會有一絲絲的恐懼。有時候讓我們懷疑是不是自己被人監控了,但是這其實是因為我們被大資料計算後的結果呈現而已。
雖然說監控這個詞給人感覺很不好,彷彿自己的隱私被直接暴露在外了,所以絕大多數人對此十分抗拒甚至厭惡。其實正確的來說我們是被大資料分析了而已,因為你在手機上使用過的APP以及你在裡面留下的瀏覽痕跡、使用頻次基本上都是被大資料記錄了下來。而且被共享給了很多APP軟體,自然你會發現怎麼這麼多的APP會如此的了解你,讓你產生被“監控”的錯覺。
雖然大資料記錄下來我們的活動痕跡,但並不是說所有的APP都能夠拿到這些資料的,因為沒有點實力支援根本觸及不到這一層面。
而大資料分析的初衷是為了幫助使用者解決煩惱,提升使用體驗的,讓人在使用這款軟體的時候可以輕易的推送出自己想要的東西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樣的推送的,有的喜歡自己去尋找覺得這樣被網路分析很不私密。
大資料推送那麼大資料為什麼這麼精準,能夠讓這些APP能根據我們的興趣來進行推送呢?這就要說到關於資料推送的兩個級別:
一、初級形態
二、高階形態
相比於初級形態這種方式顯得更加的高階,它不僅能羅列你之前感興趣的東西,還會進行人工智慧化分析,根據你之前在網上留下的相關資料分析判斷你接下來的動向。比如京東好貨功能根據你之前的資料,自動甄選最適合你選購的東西。
而且你不知道的是當你使用這款軟體的時候就已經同意了他對你的畫像採集,很多APP的隱私條款中都有采集你畫像的說明。於是我們在使用後就會被平臺採集到我們相關的資訊,而後就是將這些使用者畫像拿到一個類似廣告交易的平臺上販賣,只要有需求的業主就可以來購買這些所謂的廣告位。
雖然我們的使用者畫像已經是被人家拿去拍賣了,但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這並不一定就意味著自己的資料遭到了惡意洩露,在平臺看來他們也並不知道究竟哪個是你本人,我們在其中就相當於一堆資料、一串程式碼、代號而已。而我們身為代號卻被人家拿去賣了換錢,無奈啊!
大資料的利弊雖然我們被賣了還得乖乖的給人家數錢,但是沒辦法畢竟我們的生活工作需要他們。大資料能夠帶給我們生活上很大的便利,當我們在學習、購物的時候能夠直接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大大的減少了時間的浪費。但同時也有不小的隱患,如果沒有利用好大資料、沒有監管好,很容易將使用者的重要個人資訊、愛好、習慣、電話、住宅等完全暴露在陌生人眼前。
相信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見的事情,這下你知道為什麼那麼多的推銷電話能夠打上門來,因為網路上我們的個人資訊不是被洩露了出去就是被販賣了出去。所以有大資料利有弊,重在相關企業、部門的監管。
為什麼我們被“看穿”了?是不是感到很疑惑為什麼自己的隱私都被暴露了?因為你可能在無意間觸碰到了一些雷區,導致資訊被洩露、販賣了出去。有的人或許會說網路時代個人資訊流傳到網上很正常,畢竟科技在進步嘛!這種說法並不全面,雖然在大資料時代我們不可避免資訊傳到網上,但是使用這些資料也要合法合規,一旦越過了那條紅線就是濫用使用者資料資訊,就是對使用者個人隱私的一種侵犯。
很多時候我們在下載或安裝某一個軟體的時候,沒有很認真的去看它需要的使用許可權。往往為了方便快捷一股腦的全部同意,殊不知這樣一來你的“定位、獲取手機資訊、後臺彈出介面、讀寫手機記憶體、系統設定、訪問日曆、相機、錄音”等多項涉及到使用者敏感資訊的內容的許可權都被開啟了,人家就可以肆無忌憚的蒐集你的資訊。
而這些資訊被蒐集來後就會在網上售賣,成為不法分子的犯罪途徑,據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與DCCI網際網路資料中心聯合釋出的資料顯示分析,全國網路詐騙的主要途徑就是因為手機上的軟體越界獲取使用者的隱私資訊所致,每年造成的損失數以億計。
防範很顯然這些APP獲取的許可權越多,他們得到的使用者資訊就越詳細,自然使用者被了解得也就更加透徹。而這些蒐集來的使用者資訊就會成為不法分子非法獲利的重要途徑,而我們還不知道自己的資訊已經被賣了,所以我們才會經常接到什麼賣房、賣保險、賣理財、賣車的電話。雖然現在中國在相關法律法規上有著管理規定,但是現實情況卻是實施起來比較的繁瑣和困難,因此很多受害者最後只能無疾而終。
所以大家要加強個人隱私的防範意識,要下載相關的應用去官方的商店下載,而且在安裝程式時仔細看APP獲取的許可權,避免開啟不必要的許可權。
你對此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