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暗示了未來蘋果硬體的演進方向:工具賦能使用者,但不應壟斷他們的生活。
1998 年,喬布斯迴歸蘋果兩年之後,蘋果釋出了 iMac G3 電腦。它的外殼採用了一種半透明果凍質感的塑膠,並且是「有顏色」的——一種海藍色。在那個幾乎所有電腦都用米白色外殼的時代,這個設計極具突破性。
五種配色的 iMac G3|Apple
iMac G3 的設計出自 Jony Ive 之手,當年喬布斯從蘋果內部發掘了 Ive,鼓勵他大膽做不拘一格的設計。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Ive 成為蘋果的首席設計官,21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他在蘋果工作了近 30 年,直到 2019 年夏天離職。
Jony Ive 將他的衣缽傳給了 Alan Dye 和 Evans Hankey 兩位設計師。前者負責人機介面設計,把控軟體;後者負責工業設計,主掌硬體。
今天凌晨,蘋果釋出了全新的 iMac 電腦。這款全新 iMac 由 Hankey 主導設計,除去白色,有「紅橙黃綠藍紫」六款彩色,恰好對應 70 年代蘋果彩虹 Logo 上的六種顏色,致敬了 23 年前的 iMac G3。
但這絕不只是「致敬」這麼簡單。除了配色,Hankey 還活用了很多其他的經典設計。在這波「復古風潮」背後,科技產品與人的關係,也在發生著變化。
今天剛剛釋出的新款 iMac|Apple
新產品裡的「復古彩蛋」
新款 iMac,一眼看上去,是一個「很熟悉」的產品。
它的螢幕很薄,很平,從正面到邊框是直角的過度,四個角則是圓角。耳機孔從背部移到了側邊,形態上與 iPad Pro 相似。
它的支架,則是基於高階顯示器 Pro Display XDR 的支架改造而來。後者是 Jony Ive 在蘋果做的最後一批設計,形態上非常簡潔,底座和支架完美垂直,有極強的秩序感。但為了實現這一點,這個支架成本極高,售價 7799 人民幣。
Pro Display XDR 可以選配的 Pro Stand 支架|Apple
概念上,新 iMac 脫胎於這 iPad 和 Pro Display 兩款「新產品」,但 Hankey 在細節裡埋了很多復古的「小彩蛋」。
新 iMac 螢幕與支架,透過一個金屬轉軸連線。轉軸側面露出來的部分,採用了金屬拉絲的工藝。
這個金屬拉絲的小圓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 2011 年前後,Mac、iPhone 上音樂 app 調節音量的按鈕,就是金屬拉絲的。那時蘋果推崇「擬物化設計」,很多軟體介面都是以現實物體作為藍本,設計出相似的質感,方便使用者理解功能。一個金屬拉絲的按鈕,會使用者更容易明白「這個可以拖動」。
將 iMac 的轉軸做成拉絲質感,似乎是鼓勵使用者用手去摸摸它。這沒有任何功能上的意義,卻暗合了 iMac G3 上一個「無用」的特性。
當年 Jony Ive 堅持要在 iMac G3 上加一個「把手」。儘管那是一臺 30 斤重的臺式電腦,使用者不會提著它到處走,但 Jony Ive 認為,「把手」的存在,即使只是讓使用者偶爾握一握,也能拉近使用者和計算機之間的距離,產生一種「親切感」。
最後,新 iMac 的英文主文案是「Say hello」。這個「hello」是致敬 1984 年初代 Macintosh 電腦上用 MacPaint 畫圖軟體畫出來的 hello,1998 年 iMac G3 問世時,也使用了「hello (again)」作為宣傳文案。
新 iMac 有七種不同配色。除去白色之外,剩下的六種分別是紅、橙、黃、綠、藍、紫。這六種顏色取材自蘋果早期的彩虹條紋 Logo,象徵了「彩色」的迴歸。
「彩色」的迴歸
「多彩」的特性,從最初就根植在蘋果的 DNA 裡。
1977 年,蘋果創業的第二年,喬布斯請一家設計工作室為蘋果設計一個新 Logo。負責這個專案的設計師 Rob Janoff 做了一版設計:一個由彩虹條紋組成的,被咬了一口的蘋果。
這個設計並不符合當時業界的流行趨勢。當時的科技公司,大多不會採用圖形 Logo,而是會用字「寫」一個自己的 Logo,比如 IBM。它們也不會用上彩色設計,因為在黑白的報紙、電視上,彩色並不能顯示出來。
但喬布斯一眼看中了這個彩色的蘋果。因為喬布斯理想中的電腦,是為普通人設計的「個人電腦」,終極目標就是擁有彩色的圖形介面,這個 Logo 恰好符合了這一理念。透過彩色的 Logo,冰冷的電腦也多了一絲「生氣」。
Apple II 電腦上的彩色 Logo|old-computers.com
90 年代末,iMac G3 採用多彩外殼取得成功之後,蘋果有過一段全面擁抱「多彩」的時期。iBook G3 筆記本、iPod mini、nano 系列產品,都採用了彩色的外殼設計,配色的選擇也大多遵循蘋果 Logo 的彩虹色。同時,因為硬體本身已經是彩色,與彩虹條紋 Logo 有視覺衝突,蘋果就將 Logo 換成了一個單色的蘋果,與產品顏色匹配。
但自 2007 年,iPhone 問世之後,蘋果的彩色外殼產品開始逐漸減少。那年蘋果再一次更換 Logo,將 Logo 改成了一個金屬質感的蘋果,上面有一道被 CNC 車過的痕跡。
那幾年,Jony Ive 更看重透過金屬材質展現產品的「質感」,弱化了色彩這個元素。他主導設計了一體切割成型的 MacBook、用玻璃金屬疊成的 iPhone 4、iPad……採用的都是銀、灰、黑、白等單色。「彩色」逐漸淡出了蘋果產品線。
唯一的例外是 iPhone 5c。2012 年,Ive 選用聚碳酸酯這種染色效果更鮮豔的塑膠,設計了這款基於「多彩」理念的 iPhone。但多彩的 iPhone 並沒有像 iMac G3 一樣贏得市場,iPhone 5c 的銷量並不盡如人意。之後幾年裡,蘋果都沒有再推出過彩色的 iPhone、Mac。
今天很多人懷念,但當年銷量並不盡如人意的 iPhone 5c|Apple
彩色風潮的迴歸,是從 2018 年 iPhone XR 重新採用多彩配色開始的。當時正是 Jony Ive 離開蘋果的前夕,有理由認為,在硬體設計上擁抱「多彩」,是 Evans Hankey 一手推動的。
最近一年,Evans Hankey 將多彩的選擇,覆蓋到了幾乎每一條蘋果產品線:iPhone 12、iPad Air、Apple Watch、AirPods Max,以及這一次的 iMac。
未來,我們可以繼續期待蘋果推出彩色外殼的 MacBook。
有「生活氣」的科技產品
給電腦染上顏色,聽起來只是一個很單純的設計選擇。但就像當年喬布斯選擇彩色的 Logo 其中蘊含深意,iMac 迴歸多彩,背後也隱含了一種更深層次的變化。
科技產品之所以要設計得簡潔、精密,一個目的是為使用者提供「可靠感」。使用者需要一個準確、可信賴的裝置,沒有太多花樣,才能全神貫注於它提供的內容。這也是擬物風 UI 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使用者不再需要一個「拉絲金屬」的按鈕作為暗示,所有人都知道圓形按鈕可以拖動調節音量。極簡的設計,能減輕使用者的認知負擔。
過去十年,智慧手機統治了世界。iPhone 引領著智慧手機時代的設計原則,消費者也大力追捧像 iPhone 一樣,簡潔、精緻、一體化、有點冷酷的產品。這一風潮來得太過兇猛,甚至連締造者 Jony Ive 本人都無法抵抗。
當年的 iPhone 5c,就像是 Ive 對產品設計的一次反思:在精密、冷酷的金屬玻璃之外,還有沒有審美空間,留給多彩、活潑的塑膠?市場給他的答案是,沒有。
但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問,「全神貫注於手機」就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嗎?人們終於意識到,自己太過沉迷於科技產品,以至於忽視了生活。2017 年,蘋果和谷歌都推出了「用量管理」功能,幫助人們節制使用手機。
今天的我們,或許更需要一個可以伸手摸一摸、可以握住把手的電腦;更願意欣賞一個有顏色,不那麼冷酷,能夠融入生活的手機;更喜歡一些實用主義的「復古」設計。
剛剛釋出的新 Apple TV,配備了重新設計的遙控器。新遙控器上加入了一個「觸感滑輪」,取代了之前的「觸控板」。這個觸控滑輪脫胎於當年 iPod 上的 ClickWheel 滑輪,也是一個復古設計,或許沒那麼酷,但它卻更貼合實用的場景。
新的 Apple TV 遙控器採用了和 iPod 相似的「滑輪」設計|Apple
過去 10 年,蘋果的產品介紹影片,特別是高階產品,大多會給一塊純白或純黑的背景,運鏡很慢,配上 Jony Ive 低沉有磁性的聲音,為你一點點拆解硬體精巧的結構,展示極具質感的細節。整個畫面是簡潔純淨、秩序井然的。這讓使用者的注意力能集中於產品本身。
但過去一年新發布的產品,比如 iPad Air、iPhone 12,和這次的新 iMac,蘋果就在產品影片用了更多的現實生活場景實拍,而且這些場景不是那種「充滿未來感的簡約風格」,而是更雜亂,更貼近現實的,布光更暖,更有生活氣,鏡頭的運動也更跳脫。
這暗示了未來蘋果硬體的演進方向:工具賦能使用者,但不應壟斷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