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園區規劃面臨的問題與發展戰略分析報告
一、 智慧園區概況
1. 智慧園區定義
隨著城市化的加深,全球較為發達的城市中,很多都在遭受交通擁擠、住房緊張、供水不足、能源緊缺、環境汙染等帶來的“城市病”的困擾。“智慧城市”概念應運而生。眾多國家將智慧城市建設作為刺激經濟發展和建立長期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美國、新加坡、丹麥、瑞典等發達國家已紛紛展開智慧城市建設。中國也將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90個城市納為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區域,緊跟全球智慧城市建設步伐。
在智慧城市這一先行概念的引導之下,“智慧園區”的理念也進入了公眾的視野。智慧園區普遍被認為是在開發區的空間區域內,按照科學發展的理念,融合應用物聯網、雲端計算、大資料、空間地理資訊等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通過檢測、分析、整合和響應等方式綜合運用園區內外的資料和資源,實現園區管理資訊化、資訊傳遞即時化、基礎設施智慧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產業發展現代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等,以提高園區產業集聚能力、企業競爭力,以園區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先進園區發展模式和理念。
2. 智慧園區特徵
(1) 以人為本
技術只是手段,智慧園區建設的根本以人的需求作為出發點。以技術提升人的工作和生活品質,以個體推動社會進步,實現面向未來的數字包容,讓園區與人能夠更好地和諧統一。
(2) 高速互聯
隨著光纖網路、無線網路、4G行動網路的廣泛應用和5G行動網路建設的逐步推進,園區內的各類主體正在無縫連線起來。每個節點間的資料傳輸效率正在飛速提升,共同創造了在園區內任何地方都能夠資訊共享、協同聯動的環境。
(3) 產城融合
隨著園區發展的不斷迭代,藉助上智慧化解決方案的園區將不再是單一功能的園區,而是向一個集產業發展、科學研究、居民生活等於一體的城市綜合功能集聚區轉變。智慧園區在逐步地消除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之間的邊界,讓一切更自然地有機融合。
3. 智慧園區發展現狀
隨著各地智慧園區建設風生水起,中國智慧園區建設已經在地域分佈及建設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特色。從區域分佈來看,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依託其雄厚的工業基礎,成為全國智慧園區建設的聚集區;中部沿江地區藉助沿江城市群的聯動發展勢頭,大力開展智慧園區建設;西部地區依託各園區特色,也在智慧園區的建設中追趕中東部地區。目前基本形成“東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聯動、西部特色發展”的空間格局。
二、 智慧園區建設路徑
1. 智慧園區建設架構
智慧園區的技術架構體系是由多個子系統構成的互聯互通的整體系統,主要由感知層、網路層、資料平臺層、應用服務層四個層級構成,以及完善的標準體系。由感知層感應採集資訊,通過網路層進行資料的傳導,在資料平臺層進行資料集中處理,至應用服務層實現相應目標,再由展示層進行呈現,完成人機互動。
(1) 感知層
感知層是園區資料採集和自動化控制層,是園區的感官神經,包括環境監控系統、智慧交通系統、安防控制系統、樓宇控制系統等,以感測網、物聯網等現代技術為主體,對園區基礎設施、環境、建築、安全等基礎資訊的感知和監測,識別物體、採集資訊。
(2) 網路層
網路層主要涉及的是園區智慧功能的基礎設施,由覆蓋園區的通訊網、物聯網和網際網路融合構成,透過這張高度融合的網路實現各類資訊的高速、安全、廣泛傳遞。
(3) 資料平臺層
資料平臺層是智慧園區資料集中儲存和處理層,具有大容量、高效能、高密度等特點。由感知層與網路層所採集獲取的資訊資料,通過資料中心、雲端計算平臺等進行整合處理,實現資訊資源的靈活高效運用與排程。
(4) 應用層
應用層是園區資訊服務提供層,涵蓋園區各個領域的綜合應用體系。基於對大量、高質資料的深層分析和價值挖掘,對政府、企業和居民提供精準、個性的服務。
(5) 展示層
2. 智慧園區關鍵技術
(1) 物聯網
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通過現代通訊技術、射頻識別技術(RFID)、全球定位系統、紅外線感測器等多種資訊感測裝置,實時採集任何需要連線、互動的物體或過程等資訊,與網際網路結合建設一個超大規模的智慧化網路系統,在智慧園區中實現物與物、物與人與網路的連線,便於園區識別資訊、管理與控制。利用物聯網開放性的特點,從根本上解決“資訊孤島”問題。
(2) 雲端計算
雲端計算作為分散式計算、網路儲存、虛擬化、負載均衡等融合的產物,按需提供動態擴充套件的計算和儲存資源,具有高效能、虛擬化、動態性、擴充套件性、靈活性等特點,恰好滿足智慧園區業務創新、快速部署的要求,在實現資料共享、打破“資訊孤島”、整合重用資源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
(3) 大資料
智慧園區大資料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為園區提供大資料平臺和工具,在雲平臺上集成了園區管理和服務相關的各個系統,挖掘並聚集了海量的資料。大資料中心作為智慧園區的基礎設施,是園區智慧的基礎,對園區有效、高效的決策和服務提供支援。
(4) 資訊保安
安全是任何資訊系統的前提,園區作為一個開放性場所,高度集中的資訊以及開放性的網路技術與協議,使園區網路存在各類安全隱患。因此,要在資訊採集、資料傳輸與儲存、資訊處理和應用服務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管控體系,如加強系統本身防禦能力、防範黑客攻擊、網路病毒等。
3. 智慧園區應用場景
由於園區是融合產業發展、居民生活、基礎服務等為一體的空間集合,基於它的發展目標,智慧園區的應用場景大體可以分為:輔助決策、園區管理、企業服務和生活服務四大類。每一類別中又集合了眾多細分應用場景。
三、 前瞻智慧園區調研發現
為更好地了解目前國內園區智慧化建設現狀,相關軟硬體需求,智慧化工作中的痛點等問題,前瞻智慧園區研究團隊走訪調研了珠三角區域有突出代表性的5家國家級高新區、經開區,與園區管委會職能部門負責人進行了深入探討,獲得了許多珍貴的資訊。
1. 管理架構
2. 智慧化建設需求
3. 智慧化工作存在的問題
4. 園區招商
5. 細分場景示例
由於此次調研的樣本均為珠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範圍內排名前列的園區,目前已經有很多已落地或規劃建設中的智慧化應用專案。本文將列舉其中有代表性的優秀專案。
統一資訊平臺:
某園區委託廣州傑賽建設了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它可以根據企業的基本資訊,制定企業畫像,針對性地向企業推送資訊和服務;某園區與聯通公司合作了工業網際網路,利用八爪魚獲取和儲存企業資料,再通過資料處理對資源有效匹配;某園區建設了為配合特殊監管區內海關監管的輔助資訊平臺。
公有云:
目前最主要模式是當地政府與三大運營商合作建立IDC;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也會選擇自建雲;還有相當比例的企業在市場上自行購買雲託管服務。
大資料:
多數園區在大資料平臺建設方面進展不大,但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一是整合園區資料,做成視覺化平臺,方便決策和管理,二是通過政策大資料來了解其他國家級高新區政策制定的情況,以此與自身進行比對。
5G通訊:
有很多園區已經著手佈局5G建設,有某園區進行了5G試點申請,某園區已經談好基站選址;某園區認為5G目前還缺乏實際的應用場景。
孵化平臺:
目前主要模式為(1)官方孵化平臺,比如某園區的留學生創業園;(2)機構與園區合作成立公司,某園區的部分孵化器採用這種模式;(3)民營孵化器,如某園區委託香江集團運營管理的孵化平臺,另一園區有19個孵化器在運營,也多是這種模式。
科技金融:
某園區與中國電信合作的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在線上對接金融服務提供方與融資方;華南技術轉移中心,旨在為企業間技術、智慧財產權提供中介服務。另外,各地銀行和金融機構一般會給予科技型企業特殊的金融優惠產品和政策。
人臉識別系統:
雲從科技佈局了某園區政府辦公區域的人臉識別系統,應用在出入門禁、員工餐廳的出入和消費、會議報到等場景。
雲視訊會議:
某園區新建的一套雲視訊會議系統,包括一個主會場和9個分會場,軟硬體總造價600多萬元,主要應用在區級別的會議和與下屬鎮街進行的上下級聯動會議。
健康產業地圖:
某園區健康產業基地委託火石創造開發了基地的健康產業地圖專案,目的是了解健康醫藥產業在行業中的地位、優勢、不足等,以方便進行產業監測和識別企業發展階段。針對不同的發展階段,給予其差異化的政策和服務。
智慧停車場:
所調研園區中還未發現智慧停車場的應用,有些是基於停車位比較充足,沒有切實需求,大多數情況是有停車需求的企業會自行建設,不會反饋到園區管委會。
四、 智慧園區的發展前瞻
1. 智慧園區發展戰略
(1) 產業目標
園區發展的目標是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叢集發展,發揮產業叢集在範圍、速度和規模等方面的經濟性。要充分發揮智慧園區在提升園區管理和資源整合方面效率的能力,實現優質的產業叢集。
(2) 科技目標
智慧園區的科技目標是打造區域科技創新網路系統,做到區域內人、物、資訊的全面感知和互聯互通。推動技術流、人才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等科技創新資源在園區內高效流動,同時為園區內眾多科技企業提供應用示範的平臺。
(3) 教育目標
創新是智慧園區的核心驅動力,人才是重要的創新主體,因此園區需要有能力培養和吸引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智慧園區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而人才又促進了園區的創新和發展,這種良性的融合為園區競爭力的持續提升創造了條件。
(4) 管理目標
智慧園區的管理目標是構建以人為本的合作型治理網路體系,使政府、企業和公眾等主體共同參與園區治理。智慧園區中便捷的資訊流通和創新的發展使得園區管理更加透明、有效,從而為企業和公眾提供更加充分的資訊,以積極影響他們的活動決策。
(5) 人居目標
智慧化是園區建設的手段,而園區的根本是以人為本。在兼顧產業發展的同時,創造出適宜的人居環境,讓人可以享受在園區內的工作和生活是智慧園區建設首要考慮的問題。適宜的人居環境包括良好的生態環境,濃厚的人文氣息,公正的法治環境等。透過智慧化手段,集約利用資源,激勵創新文化,最終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以人為本的園區發展模式。
2. 智慧園區發展機遇
資訊基礎設施與電子政務依然是新建智慧園區建設的重點。智慧園區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沿著“寬頻、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不斷夯實寬頻網路建設;加快建設面向家庭使用者的社會資訊服務網路,建立惠及人人的電子政務平臺和公共服務體系。
智慧園區的目光將逐步從資訊化基礎建設轉向智慧建設與智慧產業的互動發展。一方面,智慧園區將會朝向創新化、生態化發展,融入高效、低碳管理理念,將新的技術和手段應用在園區創新管理。另一方面,智慧園區建設將與園區產業規劃協調統一,更多引入新興智慧產業,逐步形成“智慧製造”到“智慧服務”全鏈條的園區產業格局。
智慧園區管理與城市化管理進一步融合。產業園區透過核心和關聯產業的聚集、人才和知識聚集,達到規模效應,以促進生產力提升。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縮影,智慧園區的建設體系將高度融合到智慧城市的體系中,提升城市智慧綜合感,以進一步提升園區乃至城市的區域競爭力。
3. 智慧園區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1) 缺乏頂層設計
雖然從政府到企業都意識到了智慧型園區是今後園區發展的必然趨勢,就目前來說有關智慧園區建設的政策和制度都缺乏頂層設計方案和確定的組織結構。各級政府沒有設立於智慧化建設相關的職能部門,導致智慧化專案的建設缺乏集中地統籌和規劃。
(2) 多方協作意識和能力有待加強
智慧園區是涉及政府、企業、居民等多主體的空間集合。智慧建設專案需要各主體之間加強信任和溝通,提高協作效率和能力。如私密資訊的保護,資源的開放共享等都需要以相關主體之間達成協議為前提。
(3) 對“智慧”內涵理解不夠深入,有其表而無其理
很多園區智慧化建設存在一個誤區,安裝很多攝像頭,把資料上傳雲端,卻缺乏足夠的意識和能力對收集上來的資料進行整合和處理,導致大量攝像頭處在無人監察狀態,並且感測器和探頭的後端報警機制比較空白,無法及時準確對危險狀況預警,對園區安全防護反而帶來負面影響。
五、 前瞻智慧園區規劃思路
1. 總體目標
全面分析園區內外部發展環境。綜合考慮園區自身特點和需求,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與挑戰,並結合國內外相關的先進案例和經驗,明確園區智慧化建設總體目標、產業體系、市場定位、形象定位等,並制定目標考核體系。
2. 智慧化細分場景規劃
根據園區不同的產業發展、空間佈局、資源分佈等方面的特點,對園區進行重點深入研究,根據智慧園區建設總體目標,明確智慧化建設細分場景、技術環節、軟硬體採購需求及建設方案。
3. 空間佈局建議
遵循以人為本的根本理念,結合產業功能與產城融合的要求來合理佈局各類智慧化建設專案,在集約利用資金、土地和時間等資源的基礎上,使智慧化專案對園區的收益最大化。
4. 保障措施建議
政府通過人才、技術、資金、組織管理等方面配套服務來保障智慧園區建設有序進行。
前瞻智慧園區研究團隊:由多名3+2的知識結構複合型(暨3年的行業企業工作背景+2年的市場研究、法律、投行、投資、財務、金融、諮詢方面的背景)人才組成的團隊,團隊成員在產業規劃、園區規劃、政府課題研究方面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對園區資訊化及智慧園區建設有著深刻洞見,並且在與華為等企業合作的專案執行中,積累了豐富的智慧園區實戰經驗。
1、廣東河源江東新區大資料產業園規劃專案
擬在江東新區內部打造以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為核心的園中園,規劃打造“2+2” 產業格局,建設南山區兩中心(河源大資料中心、雲端計算中心),兩基地(大資料服務基地、大資料應用製造基地)。
2、清遠高新區——清新智慧製造產業園
清新智慧製造產業園主要打造汽車零部件、大資料、裝備製造和大健康四大產業,通過“智慧製造”實現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園區以“土地集約化”為出發點,內部建築以智慧工廠、研發辦公大樓和部分生產配套為主,相關生活、商業和產業配套外部化,使園區產業與城市建設實現深度融合。
3、蘭州市西固區未來科技新城產業規劃
專案地位於蘭州市西固區,佔地面積6500畝,是蘭州市副中心區,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優越。專案地周邊環繞大量科研院所以及本科學院,是蘭州科研資源集聚高地。專案通過匯聚國內外智慧產業領航者,形成西北智慧產業智源。延伸科教科創產業鏈的方式,將專案地打造為生態型未來城市示範區。
4、江蘇東部雲谷智慧智造園區專案
本專案將通過“先簽約,再建設”的模式,主要建設智慧智造工廠、總部辦公、展示交易、倉儲物流和綜合配套五大功能區及配套設施,整合資源,實現3D列印/數控集裝/智慧硬體(主要是智慧家居產品)等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完整智慧產業鏈,將智慧智造園區建成為一個集“展示、智造、交易、辦公、生活”為一體的園區,逐漸建設成為全球智慧產業創業者及生產者首選的智慧智造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