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2018年,是機器人產業經歷“爆發”後市場趨於冷靜的一年。

年初開始,基於對上一年機器人產業發展景氣度延續的預期,多數機器人企業側重於提升產能、延伸產業鏈、釋出新產品等,整個行業市場熱度持續;隨之而來,由於柔性生產技術瓶頸尚未突破、新興增量市場滑坡嚴重、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影響,下半年機器人市場行情急轉直下,最終,在2018年度,整個機器人產業市場呈現出高開低走的態勢。

值得關注的是,現階段,國家大力支援機器人產品“智慧化”發展,並凸顯出機器人技術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驅動作用,這為機器人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從整體上看,工業機器人企業未來可期。

為此,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覆盤2018年內機器人行業十大事件,以刻畫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印跡,並記錄中國產機器人崛起的歷史。

1、本體廠商紛紛新建機器人生產基地,擴大產能

基於對工業機器人良好市場前景的研判,多數機器人廠商掀起了“擴產潮”,年內,埃斯頓、遨博、珞石、“四大家族”等眾多本體廠商紛紛新建機器人生產基地,力求產能實現跨越式提升。

2018年1月,埃斯頓機器人智慧工廠一期正式投產,機器人及成套裝置產能達9000臺,並於10月份,埃斯頓廣東公司在佛山正式開業,預計三年內累計產銷機器人3000臺以上;2018年3月,美的庫卡順德新建機器人生產基地,規劃預計2024年機器人年產能達7.5萬臺,屆時,國內總年產能達10萬臺;

2018年5月,常州遨博科技大廈奠基,建成後年產5萬臺協作機器人研發、生產和運營基地;

2018年6月,安川常州第三工廠正式開業,月增產500臺機器人,月總產能達1500臺;

2018年9月,珞石山東鄒城智慧裝備產業園正式動工,建成後年產能達2萬臺;

2018年10月,發那科重慶機器人基地專案正式動工,預計次年竣工,屆時,可實現年產值2億元以上;

2018年10月,ABB宣佈在上海康橋投資1.5億美元新建機器人工廠,實現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將年產10萬臺。

GGII認為,目前,對於機器人本體生產廠商來說,產能不是最大的問題,如何提升生產線自動化、資訊化、智慧化、柔性化水平才是關鍵,而上述廠商在這寫方面做出了努力與嘗試,具有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2、零部件企業頻獲大單

與去年供貨週期偏長的主基調不同的是,2018年,眾多零部件廠商與本體企業簽訂了產品購銷合同,保證貨源充足。

2018年3月,埃夫特分別向南通振康、雙環傳動採購0.3萬、1萬套RV減速器;4月,圖靈機器人向新寶採購1萬臺諧波減速器;5月,中大力德與伯朗特簽訂3萬臺RV減速器,而後,購銷合同追加至5萬臺;聚隆啟帆與廣州啟帆簽訂首筆1.04萬臺諧波購銷合同;綠的諧波與配天機器人與簽訂近萬臺諧波減速器全年採購協議;伯朗特採購卡諾普的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合計不低於2萬套……

在一紙紙戰略協議背後,不論是緩燃眉之急,還是長遠之計,值得肯定的是,中國產零部件廠商與本體企業雙方在密切合作中,產品效能將得以相互驗證、改善並提升,一定程度上可以啟用中國產機器人供應鏈體系,帶動其效能的提升。

3、富士康上市,掀起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熱潮

2018年2月,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立工業網際網路專項工作組,助力網際網路與先進製造業的深度融合;6月8日,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在上交所敲鐘上市,(股票名稱:工業富聯),致力於構建雲端計算、移動終端、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高速網路和機器人為技術平臺的“先進製造+工業網際網路”新生態。

從上報到過會用時36天,融資規模達271億,是上交所2015年以來IPO最大的融資額,也是A股上IPO規模最大的非國有企業。工業富聯在大資料、人工智慧、無人生產等領域深入佈局,目前已採用6萬個工業機器人。工業富聯作為智慧製造的先驅企業,將為上下游為中小企業賦能,實現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願景。

4、中美貿易戰火波及機器人產業,凸顯“掌握自主核心科技,才能掌握話語權”的重要性

2018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宣佈對中國航空航天、資訊通訊技術、機械、機器人等產品加徵25%的關稅;11月,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域性出臺針對關鍵新興和基礎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框架,機器人技術及相關產品系出口管制之一。

中美貿易戰的出現並升級導致裝置支出上升,而亞洲國家機器人市場需求增長放緩亦影響了全球的需求。

從貿易戰中可以發現,目前國家之間爭奪的焦點仍在於自主核心技術。雖然目前工業機器人的中國產化程度在穩步提升,但是關鍵技術的話語權仍掌握在外資廠商手中,需要集國家意志、企業投入、人才培育三方合力,只有突破了關鍵核心技術,才能真正掌握話語權。

5、線上交易賦能供應鏈及渠道數字化轉型

2018年5月10日,長三角機器人博覽城在餘姚正式開業,該博覽城系目前國內首家綜合性機器人展覽交易市場,集裝備展示、企業研發孵化辦公、機器人科普教育、智慧製造人才實訓等功能於一體,致力於以線下實體市場為基礎,打造線上交易市場。

目前,該平臺入駐智慧製造企業120家,可實現平臺年交易額20億元。線上交易有利於機器人企業拓展供應鏈、創新供應鏈服務模式,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年內,施耐德電氣入駐1688工業品品牌站,並正式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現代重工與51ROBOT展開戰略合作,在工業機器人應用方面強強聯手。

GGII認為,機器人企業與線上交易平臺合作可打造覆蓋線上、線下全渠道的業務模式,賦能供應鏈及渠道數字化轉型。

6、工信部提升行業門檻、設立動態白名單推動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

繼《規範條件》和《實施辦法》出臺之後,2018年6月20日,工信部公佈首批15家符合《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條件》的企業名單。

《規範條件》和《實施辦法》的出臺,可引導各方資金流向行業真正有實力的企業和專案中去,降低行業投融資風險,同時,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有利於防止“炒概念”和套利性融資等行為形成資產泡沫,對推動使用者採用自主品牌產品起到促進作用。

通過設立機器人行業的動態“白名單”,進一步促進並引導機器人產業的健康發展。

7、電商物流成為拉動年內AGV市場增長的主力

基於“貨到人”系統提高倉儲作業效率效果明顯,場景應用在電商倉配市場得到快速推廣,並逐步向快遞、零售以及醫藥、服裝、3C等領域拓展。

從投融資情況來看,2018年1月,馬路創新完成6000萬元A輪融資,由京東集團領投;3月,藍胖子獲得數千萬元美元A+輪融資,由雲鋒基金領投,金浦投資、創新工場、洪泰基金跟投;11月,Geek+宣佈完成1.5億美元B輪融資,再一次重新整理了全球物流機器人行業的融資紀錄,此輪融資由華平投資領投,原有股東祥峰投資、火山石投資跟投。

從企業間合作來看,年內,海康機器人攜手傳化智聯打造智慧雲倉;京東先後與新時達、埃夫特、科大智慧達成戰略合作,深化機器人在倉儲行業的應用;科捷物流與深圳極效智慧合力打造國內首首例立體高密度機器人智慧倉。

從融資主體及企業間合作方向都預示著:消費市場升級推動電商企業將競爭力放在提高使用者體驗,提升配送效率上,而應用倉儲AGV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時,在資本市場推動下,倉儲領域的技術和服務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企業間“倉儲資源”合作共享進一步推動該型別產品的市場應用。

8、地產商切入機器人產業

2018年9月,碧桂園集團旗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公司與順德政府簽訂協議,將在廣東佛山順德,共同打造集科研、實驗、生產、文化、生活、教育於一體的機器人谷。

作為地產企業的碧桂園曾公開表示計劃五年內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至少800億元,將機器人更廣泛地運用到建築業、社群服務、生活起居等各類場景當中。

此外,萬科計劃在未來十年,做到30%的物業服務用機器人替代;華麗家族從房地產轉型“石墨烯+機器人+臨近空間飛行器+金融”產業;綠城開始嘗試智慧化家居、機器人的應用。

傳統地產行業巨頭們近幾年開始陷入發展瓶頸,單純的依靠商業地產帶動集團業務已經越來越難,許多地產商都在謀求新的增長點,包括產業地產,以及新興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技術的應用等。

9、協作機器人公司Rethink Robotics關閉

協作機器人作為機器人的重要分支,自誕生以來,便取得了高速發展,產業化程序不斷加速,新晉廠商不斷增加,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作為全球協作機器人領域的領先者Rethink Robotics擁有Baxter和Sawyer兩款智慧型的協作機器人,曾被視為最具成長性的智慧協作機器人。不過,Baxter和Sawyer機器人的銷量不盡人意,累計銷量僅2500臺,今年10月份該公司宣佈關閉相關業務。

Rethink Robotics雖然關閉了,但整個協作機器人市場發展勢頭依舊強勁,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協作機器人銷量1.65萬臺,佔工業機器人市場4.3%,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市場規模超過30億元。從2014年到2017年,全球協作機器人銷量年均複合增速為69%,預計到2020年,全球協作機器人銷量將達5.0萬臺,市場規模將突破84億元。除了優傲、四大家族等外資品牌不斷加強在協作機器人領域的佈局,國內也誕生了眾多協作機器人品牌。在機器人領域,先入局者未必會笑到最後。但目前協作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依舊處於不斷髮展、探討的階段,企業想要發展壯大,找準應用場景才能更好開啟市場。

10、國家智慧機器人專項扶持力度加大

2018年11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經費分配資料顯示,作為高新技術板塊之一的“智慧機器人專項”共計50項,國撥經費6.2億元。

“智慧機器人專項”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之一,設立於2017年5月17日,由科技部提供資金扶持,用於支援智慧機器人產品相關研究,設立規模為20億元。

今年,國家層面加大了對智慧機器人的扶持力度。從立項數目來看,2017年,立項數目43項,今年新增7項,達50項;從智慧機器人專項經費來看,2017年扶持經費2.96億元,今年超其2倍,達6.2億元。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全球首張城市“牌照”,無人機送貨真的要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