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一個糖尿病患者,按照醫囑每天服藥,但每次去醫院,醫生能開出的藥量只夠吃一個月。這就意味著,每隔一個月,你都必須跑一趟醫院,掛號費暫且不談,你需要付出的是在掛號、候診中消耗的大量時間,換回一張自己都知道該怎麼寫的處方。俗稱“排隊三小時,看病三分鐘”。
這種“為藥就醫”的尷尬正在改變。10月1日,銀川啟動網際網路醫院的線上醫保支付功能,僅僅兩週後,阿里健康就宣佈,全國首個慢病管理線上支付開放平臺10月15日在浙江衢州上線,並將陸續向浙江其它城市複製推廣。
△阿里健康和衢州市相關領導見證平臺上線
複診、支付、送藥上門,全程線上完成患者只需開啟支付寶,搜尋對應的網際網路醫院,選擇排班醫生進行遠端問診,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開出電子處方。然後,患者可以在系統內自行挑選藥店,並選擇線下取藥,或是配送到家。不論何種方式,醫生都會把電子處方傳送到對應藥店。
如果患者選擇配送到家,就意味著在整個複診購藥過程中,實現了“網際網路複診+處方線上流轉+醫保線上支付+藥品配送到家”的全流程線上體驗。需要強調的是,患者必須有在相應醫院的首診記錄,才能使用這項功能。
“以前慢病患者得跑一次醫院複診開方,再跑一次藥店支付拿藥,現在通過統一的處方流轉平臺和醫保線上支付,讓處方流起來,讓藥品送到家,患者複診購藥可以一次都不用跑。”衢州市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政理說。
在衢州市政府的力主下,通過與阿里健康的合作建立了全市統一的處方流轉平臺,連線網際網路醫院、線下醫院HIS系統以及零售藥店ERP系統。目前,這兩家醫院的HIS系統和14家藥店的ERP系統已在這一處方流轉平臺的架構下實時打通,醫生可以根據藥店實時庫存情況開方。
對於醫保線上支付,衢州試點的解決路徑是,患者選好藥店後,由藥店通過支付寶向醫保結算系統發起醫保預結算,並將賬單發到患者手機,其中註明經費總額、報銷額度、自費金額等數字,患者點選確認後,完成醫保和自費同步結算。
△慢病管理線上支付流程圖
長期以來,“醫保線上支付”一直被網際網路醫療企業視為打通線上診療的最後一道難關,其中的關鍵就是如何保證醫保基金的安全。楊鋒說,在這點上,衢州模式做了很清晰的劃分,首先,阿里健康作為第三方技術服務平臺,全程不會碰錢,所有資金都是從醫保到原來的兩定單位(即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和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路徑沒有任何改變。
其次,阿里健康會藉助技術能力,來監控醫保基金的合理使用,或者防範騙保行為。“比如之前會有患者,在A醫院開了處方去藥店拿了藥,去B醫院再開一張再去拿,醫保基金就付了兩次。現在我們在系統裡做了標識處理,只要你在A藥店用了,處方就自動核銷了,B藥店不會認你。”
如果把這兩種模式放在更寬廣的維度下進行比較,想象空間還有很大的差異:銀川模式背後是當地政府的改革決心,帶有很強的區域性。而衢州只是阿里健康打造慢病管理全流程線上平臺的一個起步。
“慢病管理平臺本質上,就是在政府、醫院和藥店間搭平臺,這件事很多軟體公司都有能力做。阿里進來以後,一定不是隻做這個事。我們做的肯定是開放性的平臺,醫院怎麼入駐,藥店怎麼入駐,醫保線上怎麼開通,開通之後醫院怎麼走,這條鏈路的設計,以及為其提供技術支撐,是我們想做的。” 楊鋒表示。
△阿里健康副Quattroporte楊鋒
他還透露,“我們在其它很多城市都有類似的計劃,第一階段會主要集中在浙江。衢州試點成功以後,其它的城市就可以直接加入,不需要再做其它定製化的開發。”
網上好藥師市場總監張丁丁認為,當前市場絕不可能一家獨大,仍舊需要網上藥店這些企業一起接入。在他看來,阿里健康和衢州市政府共建了一個處方流轉平臺,是一個很好的事。但是醫保刷卡,藥品提供,藥品定價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每個醫院的醫保額度並不一樣。
線上慢病管理閉環漸成,巨頭十面埋伏儘管阿里健康推出了全國首個慢病管理線上支付開放平臺,但競爭者眾,線上慢病管理領域可以預見一場“大佬們”的圈地運動。
中國慢性病患者數量已有3億之多,在老齡化加速來臨的背景下,這個數字將只增不減。按照國內人口推算,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老人將佔到總人口數的30%,這部分老人患有慢性病的概率約為50%,這樣的體量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
龐大的患者人群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空間。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慢病患者醫療支出佔到所有患者支出的80%以上。作為網際網路滲透率最低的行業,慢病人群管理成了眾多網際網路企業搶佔市場的兵家重地。
早在2016年,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就遞交了一份“兩會”提案,事關網際網路醫保支付。他建議,在完善網際網路醫保支付使用政策法規的基礎上,允許合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進入,由居民個人選擇支付公司,建立起便捷的“醫療保險”網路支付制度及通道。
但在搶灘醫保移動支付落地方面,阿里系快人一步。2016年6月,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與深圳第三人民醫院合作,實現支付寶醫保移動支付。當時,與深圳市人社局合作的不止阿里一家。騰訊、平安都在其列。
不同於阿里利用支付寶切入,騰訊則是利用醫院微訊號作為渠道。比如,開啟“深圳市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即可生成一張微信電子社保卡,可用於看病掛號、診費結算、社保查詢。
平安也拿到了醫保支付入場券。2016年,平安在深圳選擇了7家三甲公立醫院,進行醫保卡移動支付試點。與網際網路巨頭的玩法不同,平安主要通過“平安社保錢包”這一外掛,在已有平臺上植入。
這些早期的線上醫保支付嘗試還是直接與線下醫院合作為主,當時並沒有涉及網際網路醫院、處方流轉、線上藥店等更加複雜且立足於線上的模式。
京東很快也加入了競爭,一開始瞄準的方向與阿里一樣,即醫藥電商平臺。據了解,京東在醫療健康領域最開始佈局的是保健品、藥品,直至2017年底,京東網際網路醫院平臺正式上線,目前已連線8萬名副主任以上專家、20萬名醫生、近千家二級以上醫院。而在今年1月,京東醫藥也釋出了“京東聯盟藥房”計劃,進軍藥品零售領域。
為了形成網際網路“醫療、醫藥、醫保”閉環。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選擇了自己的家鄉宿遷來打通醫保支付。今年1月,京東網際網路醫院落地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在國內率先實現醫藥電商平臺醫保線上支付。擁有宿遷醫保賬戶的居民在京東大藥房購買藥品後可直接繫結醫保卡,線上完成支付,實現送藥到家。
此次阿里落地衢州,與京東此前舉動並無差異。早在2016年,阿里健康已經成立了覆蓋2萬多家線下門店的中國醫藥O2O先鋒聯盟。或許,網際網路巨頭們已意識到,藥品線上零售領域,才是未來廝殺的主戰場。打通醫保支付,則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從而形成完整的業務閉環。
這就不難理解,前不久,業界風聲傳出,騰訊將向高瓴資本的中國藥店業務投資約5億美元。高瓴資本旗下的連鎖藥店共擁有11610家門店,版圖覆蓋21個省份。藉助高瓴資本已佈局的門店,騰訊或許可以在其相對最陌生的藥品零售領域,補齊短板。
電商行業的“野蠻人”拼多多,也已經推出醫藥板塊,最近大作補貼,將來在醫保線上支付方面或許也想著切一塊蛋糕。
雖然模式各異,巨頭們搶灘醫藥流通領域的決心足以明鑑。至於未來會怎樣,業內人士認為很難預測。但多數人預期會有一個國家統一的處方平臺形成,再由醫院、藥店對接進去。
毛曉瓊、譚卓曌|撰稿
季敏華|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