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近日,線上健身內容平臺“TT直播健身”宣佈完成近千萬的Pre-A輪融資。該平臺的內容以各類海外精選團課為主,形式主要是直播。此次的投資方為險峰長青,而在此之前該平臺已經獲得過來自梅花創投的天使輪融資。

近年來“網際網路+健身”模式的平臺與專案不斷湧現,所獲融資也基本都達到百萬級和千萬級。隨著“全民健身”浪潮的普及,健身房也逐漸遍及全國各個城市。然而傳統健身房在內容、服務、資源整合等層面均存在缺陷,而“網際網路+健身”模式恰好能對這些缺陷加以彌補。因此,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諸多新型健身模式得以普及,也吸引到資本的進入。

然而資本有其盲目性,在“網際網路+健身”的繁盛表象之下,二者的結合並非表面看上去那般緊密,主要在於二者自身的特性中有諸多不易相融之處。不過這些問題也不是全然無解,在“網際網路+健身”未來的市場趨勢中,或許能夠尋得破解之法。

一、東邊日出西邊雨,健身行業何以“冰火兩重天”?

健身,是這個時代的鮮明特徵之一。各種健身方式不斷湧現,健身房成了一個好去處。筆者記得以前看過一則笑話,說現在的人出門就乘車,並且乘坐電梯到達健身房,然後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

現在傳統健身房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但最近兩三年間卻頻頻出現倒閉潮。

2017年,上海奧森健身40家門店接連關閉,負責人失聯,幾十萬會員的幾千萬元會員費以及數千名員工的工資全打了水漂。

2018年,北京20家健身房在3個月之內歇業。

同年6月,知名健身連鎖品牌浩沙健身一夕崩盤。浩沙健身成立於1999年,到2009年在全國已有86家門店,在最好的時候,浩沙單月門店總營業額曾經過億。可即使是這樣的傳統健身行業的巨頭,也陷入了關店、欠薪等一系列漩渦中,最終走向創始人跑路的慘淡結局。由於浩沙規模巨大會員眾多,遍佈全國多個省市,其倒閉成為了傳統健身房沉痾集中爆發的典型代表。

這廂傳統健身行業“陰雨連綿”,那廂具備網際網路思維的新型健身機構卻是如日中天,KEEP、悅跑圈、樂刻健身等相繼出現,得到了使用者與資本的青睞。

可以說“網際網路+健身”模式的崛起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整個傳統健身行業,然而傳統健身房倒閉潮的出現,主要還是因為其本身在商業模式、內容、服務等方面暴露出的問題。

在傳統健身房中,“預付費”是常見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主要通過“會員制”來實現,可以讓商家短期內迅速積累大筆資金。這就讓許多人都想開個健身房,然後撈一筆就撤,增加了傳統健身房經營者“跑路”的風險。而且這種模式的盛行很容易使傳統健身房對現金流依賴過度,表面看來是積累了資金,但是在器材、管理、物業等方面同樣耗資不菲,而管理者容易因迅速積累的大量現金產生“錯覺”,以至於最後資金所剩無幾甚至負債。

許多人不願意去傳統健身房,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到處都能看到熱衷推銷的私教與工作人員。為了增加新客源引入更多現金流,忽略了課程內容與運營,一味注重銷售,極易降低使用者粘性,久而久之使用者留存率自然下滑。

在內容和裝置上,許多傳統健身房給人的感覺都是大同小異,差異化基本無法實現。然而健身這個行業從某種意義上屬於內容產業,想要做好,不斷引進新內容是要素之一。可傳統健身房除了私教,就沒有什麼方法和渠道去滿足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了。即使是私教,業務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加之以銷售為主的傳統健身房對私教有KPI考核制度,致使不少私教將重心放在拉新上,也就更無心於教學了。

如此因循守舊缺乏創新的傳統健身房,又怎能長期留住使用者呢?恰巧,“網際網路+健身”在內容、商業模式、服務等方面能夠填補傳統健身房的不足。傳統健身房門庭冷落已成定局,即使沒有新模式的衝擊也會如此。歸根結底,是傳統健身房“不思進取”,重銷售而輕運營,對於健身這種長期堅持才能見效的領域而言,自然是難以留住使用者的。

若是與傳統健身房相比,“網際網路+健身”模式下的機構與平臺的優勢則更加凸顯,不論是內容的更新還是服務的細緻程度,都比傳統健身房要先進許多,因而新模式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普及,並且獲得資本青睞。

二、資本青睞熱度漸高,“網際網路+健身”優勢顯著

實際上,“網際網路+健身”成為熱點已經將近10年,這些年來屢有機構與平臺獲得百萬級、千萬級甚至億級融資。

2015年11月,“古德體育”獲得天使輪融資300萬元,投資方是探路者旗下的基金探夢工場;

2016年9月,“輕加”獲得B輪融資數千萬元,由普華資本領投、360淘金跟投,“國民女神”高圓圓作為投資人跟投並與之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2018年3月,知名跑步APP悅跑圈宣佈完成1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由創世夥伴資本領投,華穎投資戰略、亞商資本、廣州九方企業管理跟投。

類似這樣的投資案例還有很多,內容包括“網際網路+健身”模式的線上應用、網際網路技術、線下新型健身房等。

例如近年來盛行的個人健身工作室,經營者多半有傳統健身房的工作經驗,客戶一是來源於此前的積累,再有就是被網際網路點評導流過來的。看點評找服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常態,而這類健身工作室便是其中的受益方之一。

與傳統的健身房依靠健身器械等重資產相比,個人健身工作室內容細緻、品質高、針對性更強,儘管不像傳統健身房那樣面面俱到,但在細分領域卻更為擅長,依靠多年的從業經驗和健身技術,加上網際網路的導流吸引使用者。

還有一種就是開在社群內的24小時自助式健身房。其面積小、分散程度高,讓使用者在家門口就可輕鬆健身。這對於惰性較強或是距大型健身房較遠的使用者是不錯的選擇,而且沒有了令人煩擾的課程推銷,使用者也會感覺清淨許多。

如果想要科學地進行自主健身,還可以結合線上APP使用。線上線下的結合,讓使用者能輕鬆完成諮詢、課程預約、手機支付等一系列環節。而且與傳統健身房相比,使用者可更好地享受到個性化定製服務,價格也比傳統健身房的私教課程低得多。

自由、靈活、便捷、有趣,這些屬性共同構成了“網際網路+健身”模式的優勢,與傳統健身房的缺陷相比,這些優勢尤為突出。可以說是“網際網路+”使健身模式得以重塑,在新的模式中,使用者的需求以及運營和服務得到更多重視。

然而任何事情都存在兩面性。實質上,“網際網路”與“健身”真正的融合遠沒有表面上看到的那樣緊密。說到底,網際網路不過是工具,並不是什麼行業沾上了網際網路的邊都能迅速與之結合的。

三、“網際網路”與“健身”不易相融,但此問題並非無解

在網際網路中,使用者獲得的價值隨著使用者總數的提升而提升,即邊際收益遞增。而使用者獲得所需價值的成本則隨著使用者總數的提升而下降,即邊際成本遞減。滿足了這兩點,使用者與價值才能實現裂變式增長,也才能產生網路效應。

例如社交平臺,每多一個新使用者參與,其他使用者都能獲取更多資訊,並且增加交流的機會,實現邊際收益遞增。而電商平臺的崛起讓使用者能夠看到更豐富的產品,並且通過去中介化,大幅降低使用者購買商品需要花費的金錢成本。在電商平臺中,使用者還可以通過他人的評論更加迅速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商品,實現了使用者收益螺旋式遞增,使得網路效應迅速擴充套件。

然而健身領域當前與網際網路結合的一些點,卻並未能很好地激發網路效應。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健身輔助產品或APP、都將“互動”、“PK”作為一大賣點,並且這種互動通常隨著使用者數的增多而更加活躍。然而健身的核心價值在於個體對運動的參與度,在於運動本身而非社交。

誠然,社交是多數網際網路應用都熱衷的因素,但在健身領域,這種互動無法實現邊際收益遞增,也就是說使用者的增加並不能給運動本身帶來顯著的幫助。

此外,許多健身應用中都有免費的線上教學視訊。能夠降低運動門檻,創造出一定的價值。然而健身視訊並不會因為學的人多就使個體獲得的價值增加,於健身效果沒有太大助益,無法產生顯著的網路效應。

這些現象隱約體現出網際網路與健身的不易相融之處。所謂的“網際網路+”也不是連上一根網線就了事,對健身行業而言更是如此。但我們也不能由此就斷言二者註定無法緊密融合,畢竟一切都在發展和改變,健身行業巨大的增長空間以及“網際網路+”在其中的不斷深化可能會讓二者在未來結合得更好。

根據中中國產業資訊網的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健身人口達到5.5億人,佔全國人口的41.3%,全國健身產業總產值約為1500億元,近6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7%。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在健身方面消費的總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

相對於歐美與日韓的健身市場而言,中國健身市場還遠未成熟,這意味著其中仍有巨大的利潤空間,在傳統健身房衰落之後這個空間就更大。而“網際網路+健身”除了保持當前的優勢之外,還可以通過開發關聯服務增加營收,如健身餐食、健身裝置等。對於那些融合的不夠緊密之處,可以在對需求的不斷挖掘與技術、運營的不斷進步中逐漸溶解。總之健身已成趨勢,在全民健身熱潮逐年高漲的中國市場,“網際網路+健身”在使用者的歡迎與資本的不斷湧入中大有可為。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支付寶如果突然破產,餘額寶裡的錢怎麼辦?還能取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