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谷歌在去年5月份的時候宣佈禁止華為手機使用GMS服務,而不久前谷歌召開的安卓11.0新系統會議,邀請了除華為之外的所有安卓手機廠商。由此看來,谷歌已經徹底將華為從安卓陣營中“開除”了。
但華為發展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和軟體生態,可能相比硬體來說,實現難度還要更小一些,過渡週期也會更短一些呢。
第一:華為有自己的鴻蒙系統,並且已經首先應用於智慧電視了,相信手機版的鴻蒙應該也在開發中了。而且鴻蒙系統據傳是相容安卓應用的,這就確保了過渡期的使用者使用問題。
第二:華為鴻蒙系統是全新設計的系統,相比越堆越複雜,還要考慮對舊版本手機和應用相容性問題的安卓,可能會有更好的設計思路,包括對物聯網、分散式、人工智慧的支援等。
第三:在硬體和軟體系統全自研以後,華為手機就相當於是蘋果手機的模式了,這樣的好處就是,軟體和硬體可以結合得更緊密,系統呼叫硬體能力更順暢,硬體效能也可以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第四:華為的系統級手機軟體開發實力相當深厚,相比其它在開源社群只吃不拉的手機廠商,華為對安卓開源社群的貢獻很多,自身積累了大量的手機系統開發經驗,例如檔案管理系統等,所以華為做手機系統絕不是白手起家。
第五:最後再重點說說很多人提到的關於第三方應用和手機軟體生態的問題。很多提到這個問題的人可能都是根據自己十多年前的經驗。那時候的智慧手機作業系統除了有蘋果、有安卓,還有windows mobie、黑莓、塞班,甚至還有java(j2me)和Brew。但後來,除了蘋果和安卓脫穎而出外,其它的系統或準系統都死了。當時業內人士給出的結論就是,第三方應用廠商不支援,軟體生態做不起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所以很多人認為獲得“第三方應用廠商的廣泛支援”,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做手機作業系統根本沒機會。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筆者倒認為機會很大,很值得一試:
首先:第三方應用廠商已經呈現馬太效應了,0.1%的應用滿足了99.9%的使用者需求,而這0.1%的應用,開發商都是財大氣粗的網際網路巨頭,多開發一個軟體版本,對於它們來說幾乎不費吹灰之力。而且做開發的都知道,現在絕大部分網際網路應用都是後端重,前端輕,跨平臺移植很容易,早就不是十多年前單機應用為主流,且大部分第三方應用廠商實力一般而無法支援多系統版本同時開發的時代了。看看各個平臺上的小程式發展情況就知道了,稍微成點規模的網際網路公司,針對某個平臺移植一個應用有多簡單。一個時代都過去了,繼續抱著前車之鑑的心態已無異於刻舟求劍了。
其次:華為手機的使用者規模是不小的,首先華為手機的國內市場受影響不大,長期使用者存量都以億來計。即便是在國際市場,不是說華為手機銷量暫時停滯了,華為手機的存量使用者就會立刻被清零。幾年來,華為手機積累的海量使用者,仍然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繼續使用華為手機,包括升級HMS,一臺P20用個三五年是不成問題的,這些國內外海量的存量使用者,對任何第三方應用廠商的吸引力都是很大的。
再次,確實不少熱門手機應用也都是美國公司出品的,如果禁令同時限制美國公司為華為鴻蒙系統開發應用怎麼辦?實際上,幾乎任何手機應用都是有可替代品的,比如地圖有maps.me,而電商和社交app,在美國之外,都有很多本地的競爭對手,而讓那些二三線及本地網際網路應用能夠獨享華為的存量使用者,促進彼此之間的合作,共同對抗美國網際網路巨頭,未嘗不是一個合乎情理的預期,說不好誰會成為贏家。
最後想說的是,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封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是一種不宣而戰的敵對行為了。國難當頭,華為又被推到了最前線,是否支援華為,跟是否是花粉,已經沒有必然關係了。
-
1 #
-
2 #
收購一家軟體工具開發商,譬如英巴卡迪諾的Delphi……
-
3 #
其實你把那些做出來,再弄幾個app,自然有高手弄出很多個,因為先進的最賺錢
美國三億多人口,基本可以做到所有科技類目自給自足,三星基本能夠做到所有產業鏈環節全自己搞定,那麼中國和華為也是可以的。國家大到一定程度,企業強到一定程度,合作就變成了可選項而不是必選項了。而最關鍵的問題是,誰都不排斥合作,但合作的大門已經被對方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