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現在,我們已經邁入數字時代。無論想要做什麼,似乎都有各種應用App來幫助我們。

開啟手機,一個接一個的app擠滿好幾頁手機螢幕。他們就像是我們的生活管家,既能精準地幫我們解決問題,同時還能提前預知我們心中所想,然後極力推薦給我們想要的東西。

殊不知,這種正合心意的APP,正偷偷潛入我們的生活,竊聽我們的隱私。

竊聽風雲之戰

北京的一位手機使用者苑慶攀近日發現,一些只和朋友口頭聊過的東西,第二天竟突然出現在手機應用的推送裡。

朋友說椰棗,過了一天我就刷到了關於椰棗的推薦視訊。我覺得很驚訝,我除了說,沒有任何搜尋記錄,咋就給我推薦了呢?

這種過於精準的推送,聽起來讓人害怕,似乎像是正在經受一場令人驚恐的竊聽風雲之戰。大資料第一次時代,系統根據人們的搜尋記錄與喜好,進而推薦相關的東西,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事情。

就像我們去逛某寶,當你第一次搜尋或者購買某樣東西之後,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開啟應用映入你眼前的就還會是這些東西。這種按照購買與搜尋記錄的推薦,在某些時候其實並不是非常適用的,因為有時候你可能只是偶爾給他人買份禮物,而並不是長期需要。

而破除這種非所需的推薦,似乎竊聽聊天內容更精準。可是這樣的竊聽真的只是為了更加精準推薦嗎?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經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電話,或推銷產品,或者是說你中獎等等。這些莫名的電話與簡訊,是否也意味著我們的個人資訊還有隱私早已被洩露了。

2020年工信部公佈出第二批侵害使用者權益行為的15個app名單中,其中有13個涉及個人資訊的過度收集。

安裝一個app,我們的個人資訊就被記錄一次,我們的隱私也許就多一份被洩露的風險。

可是這個大資料時代,我們真的能避免不下載這些小小的應用程式嗎?

大資料時代

記得曾經羅振宇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的一個朋友想在抖音上學習打羽毛球。

可是第一天,當他開啟抖音的時候,系統按照他的個人資訊推送了很多可能正合他心意的東西,但是他這位朋友選擇了不聽不看,只找和羽毛球有關的內容。

到了第二天,系統繼續給他推薦符合他個人資訊的內容,但是他仍舊選擇不聽不看。

就這樣,經過多次反覆這樣的拒絕之後,系統果然意識到他以往根據個人資訊推薦的內容是不合此人心意的,所以之後就只推薦他開啟過的羽毛球內容。

羅振宇說,這是個大資料時代。所有的應用都在根據你的個人資訊還有個人喜好來推薦可能合你心意的內容,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常常會刷視訊刷得停不下來的原因。但是有些態度堅決並且十分執著的人,他們可以馴化應用系統,讓它為自己所用。

可仔細想想,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羅振宇這位朋友的堅定和執著呢?大多數的我們看到那些應用推薦過來的東西,可能因為有一點興趣,就會點開,如此迴圈下來,我們就會發現怎麼系統竟如此“善解人意”。

大資料時代,我們的個人資訊與個人喜好都不再是隱私,反而成為幫助應用系統識別我們生活的利器。可是這份利器,用得好,能幫助我們提升自我,倘若用得不好,也能讓我們墜落深淵。

用好app,保護好自己的隱私

開啟手機,看看我們安裝了多少大大小小的應用程式。再想一想,這些應用程式當中,我們真正經常使用的又有多少?

確實,隨著數字科技的發展,各種各樣的應用小程式如同雨後春筍瞬時間佔據我們的生活。這些app看似能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切問題,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可是,我們忘了跟著這些便利同時走來的,還有佔據我們無數時間的“隱形殺手”,那就是由資訊和喜好推送的一切合心意的內容。

這些正合心意的內容,常常耗去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讓我們忘卻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也在想,要想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保衛自己的正常生活,一方面需要國家監督那些應用程式更加規範安全的生產,另一方面是否也需要我們自身做出一些改變和努力。

比如減少手機裡的app,將那些我們長久不用的小應用解除安裝掉,給手機多一點空間,給我們的生活也多一點時間。

又或者,我們也向羅振宇的朋友學習,將原本壓榨生活的小應用,變成提升自我的武器。用堅定和執著的信念去馴化它們,將它們為我所用,提升自己的技能與才華。

走在大資料時代前端的我們,如何更好地保護每個人的隱私不僅僅是國家資訊保安部分需要規範與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要考慮的事情。

我們誰也不想成為那個被竊聽的人,誰也不想自己的隱私洩露,化作他人傷害自己的利器。所以,在每一次安裝應用的時候,保持警醒與審慎的態度,對於那些不必要的應用,對於那些不合理的要求,要勇敢地說“NO”。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iOS14隱私功能慘遭抵制,部分開發者收到版號最後通牒丨每週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