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10月17日,Google終於確認放棄了Daydream VR平臺和相關的頭戴裝置。這項自2016年5月份開啟的VR造夢計劃,也在此時落下帷幕,最終Daydream還是成為了“黃粱一夢”。此刻,不禁疑問,連谷歌都無法拯救的VR,還會有夢想成真的那一天嗎?

最早,Daydream出現於2016年,當時VR是個極為火熱的概念,因此該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並招引了眾多科技巨頭的加入。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VR的熱度也逐漸降低,這也令先前一窩蜂湧入該市場的科技巨頭們陸續離場。但對於谷歌而言,Daydream的出生仍被給予了眾多的期望。

在設計Daydream之時,谷歌並沒有選擇單純設計一個自帶計算機的VR頭顯,而是直接釋出了包含軟體和硬體在內的平臺產品,即Daydream(它可以幫助廠商打造他們自己的VR頭顯)。顯然,谷歌期望Daydream能夠成長到Android的體量。

但現在,這個夢想並沒有實現,Daydream從出生至今,依然只支援有限的幾部手機,這其中還包含谷歌自己的Pixel系列。較少的機型支援,對於開發者來說也實在缺乏吸引力,這就直接導致了Daydream的應用生態極為匱乏,使用率偏低。

那麼,為何谷歌最終選擇放棄這項VR計劃?這從谷歌的一位發言人口中可窺得一二。該發言人表示,Daydream在消費者和開發人員中的接受程度遠低於預期,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谷歌發現DaydreamView頭顯的使用量正在減少。因此,谷歌決定不再銷售DaydreamView,同時谷歌最新推出的Pixel 4手機也不再對Daydream進行支援。當然,Daydream應用程式和商店仍然可以供現有使用者使用。

可以看到,谷歌之所以放棄,正是因為使用者已經對這款產品不再青睞,而原因便是生態的匱乏。此外,由於谷歌自身的限制,Daydream開發者只能開發Android應用,而不能為使用iOS裝置的使用者開發內容,在縮減使用者群體的同時,也加大了開發者的開發成本,致使應用生態進一步惡化。

那麼有人會認為,即便沒有iOS平臺的使用者,不是還有谷歌作為依靠嗎?Android市場可是要比iOS更大的。但從資料上來看,截止2018年,Daydream VR平臺的應用約為350款,雖然相較於2017年增長了200款應用,但要知道,在手機應用市場中,或許一個小時的應用增量都要比Daydream的更多,這也足以看出谷歌對於Daydream VR平臺所投入的資源並不多。

即便不算上手機應用,對比同為VR的Gear VR平臺,其一年應用的增長量也超過了700款,遠超Daydream VR。應用數量的稀少進一步降低了使用者使用率,這也導致許多發行商撤回了對Daydream的支援。即便是谷歌自己,也宣佈繼Pixel 3a與3a XL之後,新發布的旗艦手機Pixel 4及Pixel 4 XL均不支援Daydream VR平臺。

目前困擾著VR廠商的,不僅是現有的生態問題。產品上是否輕便、舒適、重新整理率高、不眩暈都是一道道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VR還需要精確的空間定位技術,實現在VR空間中移動後的定位,雖然這項技術並不難,但要在輕便的VR頭顯中塞入如此多的感測器,還不會影響到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就很難了。

谷歌放棄了Daydream,其實雖只是VR大江大河中泛起的一點漣漪,它的退出卻讓整個VR市場蒙上了一層更為悲觀的陰影。但不論怎樣,依然堅持在VR領域中耕耘的玩家們都值得尊重,畢竟他們都在新的領域中奮力探索著。

那麼,對於VR廠商而言,未來如何突破呢?C端市場或許是變現的一個方向,但在B端還有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如遠端醫療,通過VR裝置來進行更直觀的精確操作;一些危險作業,如火災救援、排爆等工作,都可以使用VR來遠端控制裝置,讓操控者可以進行更為細緻的操作。當然,這些使用場景都需要延遲低、網速快的通訊技術,5G的出現或許將實現這些應用場景。而這些應用場景的拓展,也將幫助VR真正的崛起。

當然,還有另一種方向。回到谷歌的Daydream,在放棄了VR後,谷歌將更多資源傾向了AR領域。過去谷歌便已經推出了Google Glass AR眼鏡,雖然這款產品最終被認為還不成熟,但至少谷歌在AR領域是有著許多積累的。

同時,相較於VR,AR的使用場景更多,使用者也不必侷限在某一區域,同時能夠讓現實和虛擬相結合。當然,對於AR產品而言,如何解決產品續航、佩戴舒適度等問題上還需細心琢磨。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放棄了Daydream VR後,谷歌轉入AR領域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但對於普通的VR廠商而言,如何提升使用者的使用率仍是當前環境下的“活下來”的關鍵。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中國移動5G助力河南馬拉松賽事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