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阿里發展至今的20年有餘,從多個角度來看都是翻過了新的一頁。消費網際網路和產業物聯網的一體化融合,可以看作阿里下個階段的長期發展紅利之一。

618期間出現過針對中國電商產業的一個新說法,認為電商不過是一種流量分配生意,其他商業手段都不過是在這個能力上新增的外殼。這種說法很是吸引一批人的重視和討論,尤其是電商產業界出現了事實上的第三勢力。不過這個說法解釋不了一些長期的客觀現象,尤其是阿里的電商流量從哪裡來?阿里的電商競爭壁壘為什麼那麼高?阿里為什麼要圍繞著電商構建的一攬子數字經濟體(包括阿里商業作業系統)?阿里的線上生態為什麼這麼系統全面綜合?

消費網際網路和產業物聯網的一體化融合,能夠成為整個中國商業社會的長期發展紅利,在於跨產業、跨地域、跨組織體的商業連線能力一旦建立起來,整個中國商業體系的升級是有全球引領效應的。對此,國家從全域性層面也提出了“新基建”的巨集觀發展規劃。數字化是達成所有存在區隔阻礙要素得以連線的最好機制,是對生產力、生產關係和生產資料,以及再深入滿足全民消費需求的全面解放。

這也是阿里為什麼會把自己的業務規劃,融合到國家在發展層面的長期戰略。

盒馬在阿里的業務規劃裡面,屬於消費網際網路和產業物聯網的一體化融合,非常典型的一個代表業務單元。這導致盒馬存在很多特殊的業務特點:盒馬是阿里體系內最大的實體性消費業務,盒馬是阿里體系內少有的自營類消費業務,盒馬是阿里體系內最典型的從前端和後端的一攬子業務體系。

從前端的門店和APP,到深入農業源頭的產業基地和盒馬村;從一個個自有商品研發,到圍繞著“大食品”構建的全球供應鏈;從大中小各類門店業態創新,到B端批發C端零售的全業務入局。

盒馬不可模仿,今天的盒馬已經屬於一種很獨特的意志力產物。再高的技術壁壘也能模仿複製,就像能做CPU的公司也不止一國一家。但是一整套產業協同機制不能複製,這有時間先發優勢,還有一個公司和一個社會在無數個要素上,磨合出的點對點精準連線機制。機制不能複製,只能另起爐灶再建。

但是最難的,還是意志力產物。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想把你的公司做成什麼樣?只要不違背客觀規律和現實條件的侷限,所有商業要素是服務於你的個性意志和使命夢想的。哪怕一開始看起來很怪,或者讓人看不懂,就像4年前的盒馬,被人稱作“四不像”。

我們就拿盒馬來說。盒馬要做一個有品類特色的超市,就像永輝那樣?或者要做一個有社會情懷的超市,就像胖東來那樣?或者做個巨無霸的全球零售旗艦,就像美國COSTCO那樣?

每一條路都有它的價值和方法條件,相比去看盒馬的特點,至少今天的盒馬,很像兩個意志力的產物:要做中國城市家庭日常生活的主要選擇方案;要做中國零售業的超級產業鏈航母。

盒馬的供應鏈邊界

盒馬在過去一個月內,做了兩場別家公司應該永遠不會做的釋出會。一個是6月底,侯毅首次以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Quattroporte的身份,系統闡述了盒馬在數字農業的佈局和規劃,並很快和山東淄博政府簽署了共建“盒馬市”的戰略協議。一個是7月中,盒馬3R(即食、即熱、即烹)產品將以盒馬工坊的品牌開出實體門店。

一個電商+零售企業為什麼要去碰農業?還是程度有史以來最深入的農業全鏈路?一個超市裡常見的熟食和半成品等食品,居然還要獨立開店?你又不是周黑鴨&久久丫,專打交通站點客流。

但是盒馬確實做了,還是在市面上找不到同類項,或者說不可能找到對標者的生意。盒馬究竟是一個什麼意志力下的產物?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兩個既沒人去做,也沒法複製的生意,除了已經集合到盒馬身上,還有一個類似的共同點:把最頂級的產品融入到最日常的生活。

盒馬踐行阿里數農事業的兩個目標,有著很強的公益屬性,讓種出好產品的農民增收,讓城市消費者買到平價優質的好農產品。更為深刻的一個巨集觀要素在於,中國的農業和中中國人的吃飯,探索出一條內迴圈的獨立機制。

盒馬把其他所有超市當作一個基本品類的熟食半成品,開出獨立門店的長遠考慮,屬於一種很典型的順應中國城市化發展趨勢,讓中國城市家庭日常飲食的成本(味覺、品質和勞動力)得以解放的業務。尤其是讓家庭做飯成為一種理念選擇,而不是一種有負擔的勞力付出。這點也符合中國國力增長在消費側方面的自然演化規律,就像歐美日國家的家庭飲食現狀。

當然,把最頂級的產品融入到最日常的生活,其實也屬於現代商業的歷史性紅利和演化規律。今天北上廣一個年收入30萬的普通人,擁有的衣食住行硬體水平,絲毫不亞於100年前的上流社會。

盒馬踐行阿里數字農業是此前沒有任何公司觸碰的難點,一個是從頭至尾面面俱到,一個是產銷一體又各自創造獨立利潤閉環的高度一體化。

具體來說,盒馬實現阿里數字農業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要從零售端反向定義生鮮的生產品質。生鮮大品類,從小品類細分有十幾種,從單品細分多達上千個SKU。每個單品從品種、口感、大小、甜度、形狀外觀等分類下來,都有獨立的標準要求。做到一兩個高標準不太難,做到所有生鮮單品都是高標準,那就幾乎不可能了。好比一個電子品牌,敢說自己能把全套黑白大小家電、3C數碼、手機通訊品類全都做到行業第一水平。有嗎?三星、海爾都不敢這麼說。盒馬現在至少在芒果、草莓、小龍蝦、藕帶、大黃魚、菌菇等幾百種單品方面,實現了行業數一數二的收貨標準。

第二階段,產銷地的跨地域、跨組織的對接流通效能。盒馬目前已經圍繞著門店端在全國做了17個銷地大倉,還要在全國7個生鮮龍頭基地做7個產地倉。上述提及的山東淄博“盒馬市”的建立,就是產地倉的一個代表地區。盒馬還要在全國若干個地方,基於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建立“盒馬村”。供應鏈端的大品類有盒馬市和產地倉,把農產品變成生鮮商品的解決方案放在源頭基地;小品類有盒馬村;流通端有銷地倉;零售端有盒區房的同城即時解決方案。還有銜接上下游的覆蓋全國的冷鏈物流體系。以及和阿里生態體系(即天貓、餓了麼、大潤發等阿里同城零售業務群)的銷售打通。

第三階段,農業技術的數字化和農民生產的資源支援。用大資料指導農產品的種植規模和標準,用數字化指導農業技術和服務的成本和效率,用金融服務支援農業商戶的種植和生產風險。這裡面還會存在盒馬在阿里內的多BU(事業群)合作,以及和阿里外的各級政府,大農業集團,農業公司和農戶的合作等。最終,形成一套中國式農業發展的示範標準,協助中國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尤其是補充已經在歐美澳非常成熟的工業化農業體系——高度市場化的計劃型農業。將中國農業、農村、農民存在的高分散、廣地域、多差異、低標準的生產水平,示範出一套工業化、訂單化、數字化的農業標準。

盒馬如此深入的佈局中國數字農業的戰略意義,除了順應協助國家在農業端的長遠規劃之外,以及踐行阿里數字農業的事業使命之外,本身也是盒馬在給自己佈局未來的發展紅利。

簡單的說,就是盒馬從一個最具特色(當然還不是最大份額)的線上線下一體化自營生鮮平臺,以零售端的反向定義能力,從全新零供關係的打造,去把控整條生鮮產業鏈的主導權。升級為一個徹底從種植端入手,以順應國家戰略意志的巨集觀趨勢,升級自己把控生鮮產業鏈主導權的層次。

總而言之,就是盒馬在生鮮供應鏈層面的佈局水平,至少是絕對的空前。這樣,盒馬在前臺前端的創新,尤其是實體零售業很在意的門店業態創新,商業模式探索,盈利能力創新,規模擴張複製,也就不是那麼的有難度了。

6月初,侯毅在杭州《聯商網》大會上首次公佈盒馬會入局跨境業務,對標COSTCO的會員店,為餐飲業和其他零售業提供批發的B2B業務之外。盒馬已經是一個擁有紮根社群商圈的鮮生大店,紮根社群周邊的mini小店(正在大規模擴張),快銷電商業務的雲超,早餐場景的盒小馬(剛剛收回該品牌),辦公場景的F2,基於購物中心的社群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的盒馬裡等。

盒馬跳出了零售業的演化規律和邏輯,它甚至不完全靠賣貨來作為主要盈利手段,更不會像其他企業通過帳期的金融手段或“剝削”供應商來掙錢。

盒馬真的是個非常特別的意志力產物。

盒馬的商品力創新

商品在消費者看不見的階段,叫做供應鏈的創業和佈局。在消費者看得見的階段,屬於運營力和商品力的創新。

盒馬工坊不能完全代表盒馬的商品力和運營力,但是屬於盒馬最新集大成的一個代表性產物。

盒馬工坊的最初誕生基礎,也是來自餛飩。

餛飩這個東西,平民到不值一提,上海每個街區小巷都有餛飩店,十幾元一碗。每個菜市場都有現包的生餛飩售賣,每個超市都有包裝餛飩售賣。

餛飩又是個製作很有代表性的東西。買食材,和餡料,制面皮,包煮吃,其實很麻煩。這種小吃食品,最佳解決方案其實是上街購買現製成品。十幾元一碗的價格,你還要啥單車?

中國現制鮮食的地圖有個很有趣的規律,越是城市地區,越是南方地區,外出購買成品或直接就餐的比例越高。就像中國長江以南地區的早餐,基本沒有在家吃的習慣。

但是非正餐小吃的食品,有個很奇怪的規律,零售商家做出來很容易,做好吃就很難。餐飲商家做好吃很多,將其零售商品化,以及規模複製的能力也很難。

導致盒馬工坊之前的現制鮮食小吃,有個不好的現象,想圖便利就要犧牲口味,想要口味就要犧牲便利。總之,好吃的小吃,很容易出網紅。就像上海同樣遍地都是的蔥油餅,阿大稍微做的好吃點,就有人起早排隊搶購。

盒馬工坊的做了此前任何零售企業沒有做的事,在於將便利家庭日常飲食的非正常食品,集合出最優秀的品質(無論是自己研發,還是找合作方),還能提供平價的購買。

所以,盒馬工坊的品牌口號,也從“媽媽的味道”,升級為“你家的廚房”。看出這兩句話的產業價值沒?

日本的便利店,售賣的飯糰、壽司,就是把原本日本家庭裡,媽媽的味道,奶奶的手藝,變成工業化、標準化的便利店味道。而日本代表性的百貨公司地下一層,就是把一整套家庭廚房烹飪,變成零售商品的“你家的廚房”。

盒馬工坊,就是順應中國國力增強之後,解放城市家庭日常生活成本的集大成產品。

盒馬鮮生裡的一個貨架,一個櫃檯,搖身一變,成了盒馬鮮生外面的一個門店了。

我們看到盒馬是這種玩轉工坊的商品力的。部分肉類熟食,聯合四川張飛牛肉做的;盒馬做的青團,愣是把這個江南時令(清明)小吃,聯合喜茶做出了阿華田的味道。上海人春節喜歡的八寶飯首推嚴阿姨的獨家手工工藝,盒馬也打動一把年齡的老阿姨,把這套技術批量複製出來了。

麵點、熟食、半成品、時令點心,這四大品類;廚作、手作、時令作,這三個系列;春夏秋冬、東南西北、一日三餐、從早到晚的所有時令、風格、場景、品類,樣樣俱全。

還有,把最優秀的餐飲食品商家引入進來,或者調配其味道,或者乾脆自己研發其頂級口感;然後,把優秀的餐飲能力轉化為可批量、可流通的商品力;再然後結合盒馬的運營力(門店+APP),將馬上做馬上吃的鮮食品質流通到終端客群手上。最終,將其沉澱為盒馬工坊的品牌力,讓其他供應商和餐飲合作方,共享其品牌力落地下的持久銷售力。

這就是盒馬工坊,敢於把3R品類獨立出一個大品類之後,還能獨立出一個實體門店生意的綜合運營能力。

其實這裡面盒馬工坊共享了很多盒馬過去5年的發展紅利。沒有盒馬在供應鏈方面的佈局建設,沒有盒馬與整個餐飲業構建的產業網際網路能力輸出,沒有盒馬在全國門店的佈局擴張,沒有盒馬圍繞著“吃”打造的品牌心智,沒有盒馬在數字化驅動業務體系化的運營推進,沒有盒馬在餐飲研發方面的持續投入,甚至沒有盒馬背靠阿里的組織建設……盒馬工坊最多也就是一個品類,沒法獨立成一個獨立品牌的業務線,更沒法成為一個實體門店的業態創新。

盒馬工坊,一樣沒法模仿複製,也只有盒馬才有。

數字農業就是盒馬現在佈局的最大產業網際網路,並一定會與盒馬成熟的消費網際網路形成互為和互補的效應。盒馬工坊的升級演化裡面,就有產業網際網路的諸多存量條件。

盒馬的業務今天越來越有阿里的味道,即便與前20年的阿里業務有著很多的不同。盒馬今天又是一個在圍繞著家庭日常需求的消費網際網路,以及未來數字農業的巨集觀發展趨勢方面,佈局有史以來最難最複雜的產業網際網路的公司。

2020年的盒馬,太不一樣了。無論是已經做出的成果,還是即將要完成的任務。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小螞蟻大夢想,螞蟻金服上市始末,江湖風清揚再度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