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國慶期間的“松鼠事件”過去還沒多久,京東宋暘和阿里王帥發表的“迴應”,又重新攪動了雙11的這波秋水。大部分商家表示,對於平臺之間的“戰略往來”並不關心,只希望它不要影響到自己這幾個月的辛苦準備。畢竟想在競爭激烈的電商行業中生存下來,並不是這麼簡單的。
開網店的朋友為今年雙11已經準備了足足3個月,終於在昨天病倒了。他在幾個熱門的電商平臺中都開有網店。本來是抱著多渠道和多平臺發展,會對網店的銷售更有利的想法。但去年收到平臺選擇暗示未理睬後,漸漸地發現網店流量總是莫名減少。起初還以為是參加活動後,客單價降低,人群標籤紊亂導致的,直到知曉其他賣家也出行了種情況,才發現比想象中的更復雜。
去年做了選擇的賣家表示,以為當時是“看清現狀”的明智之舉,後來發現錯誤的依靠電商平臺,得到的結果只會是被淘汰。一開始還想尋找可以實現多平臺賣貨的方法,後來發現想躲開實在太難了,便直接將另一個平臺的網店放在易佰店上賣了。未曾想卻因此錯過了紅利,使用者並不會因為一家網店而換平臺購物。當想要重新進入時,發現地盤早已被同行佔領,這便是缺乏長遠眼光的後果,電商真難做。
熱衷於網購的網友則表示,認同這種“選擇”。因為很多賣家在各個電商平臺間“胡亂撒網”的行為,會導致買家下單時,無法分辨誰真誰假。如果能夠確保“單獨合作”,便不會發生這樣的爭論,反而有助於中小賣家與大商家進行競爭。賣家不肯做選擇,不分平臺運營,很可能使市場規則被擾亂,出現假冒商品“橫行”的情況。比起“受傷”的電商賣家,“更受傷”的是消費者才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