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當CV“四小龍”開闢新戰場,曠視選擇了啃智慧物流的“硬骨頭”。經過3年摸索,該業務在總營收中貢獻仍然較小。物流行業的轉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證明賺錢能力的曠視依然面臨考驗。

作者|蘆依 編輯|羅麗娟

粉色堆垛機在高達25米的倉庫上下運轉,將貨物託上貨架,託一次是16箱衣物,約是200件夏裝。在倉庫的高層密密麻麻掛裝著服裝,不需工人上下樓跑動,服裝就能順著軌道跨樓層、多方向地傳輸,再經貼碼、分裝、運輸出庫。

無錫夢燕服飾有限公司的自動化立體倉庫

這是無錫夢燕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夢燕)的智慧倉庫,也是曠視智慧物流業務的一個合作案例。

曠視做智慧物流已不是新鮮事,畢竟CV“四小龍”們都在開闢新戰場。他們以安防業務起家,之後又各有側重。比如商湯致力於打造人工智慧的平臺型公司,雲從主打“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而曠視則走上了“軟硬體一體”道路,把智慧物流作為下個增長點。

就在去年10月,曠視正式宣佈了智慧物流戰略,既推出了智慧物流作業系統——河圖的2.0版本,也一口氣釋出了7款智慧硬體機器人。曠視曾自稱要做“最硬”的AI公司。

“河圖”是什麼?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曾解釋道,“河圖是一個致力於多種型別的機器人,與物流、製造業務系統快速整合,並且可以一站式解決從規劃、模擬、實施和運營的一套全流程的作業系統。 ”

在收購艾瑞思機器人後,曠視已經自研了包括AMR機器人、SLAM導航智慧無人叉車、人工智慧堆垛機等多款智慧物流硬體。

曠視智慧物流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白建宏表示,曠視在智慧物流上的商業模式是賣產品解決方案,包括解決方案和機器人在內的硬體產品。

雖然被給予厚望,智慧物流並不能在短期獲得高回報。曠視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前三個季度,該業務營收佔總營收比重僅為7.5%,對總營收的貢獻仍然較小。

除夢燕以外,曠視也在陸續拓展客戶,向鞋服、醫藥、智慧製造、零售電商等多家客戶提供了倉庫、工場及零售店的智慧化升級改造,徐福記也是案例之一。

問:以前純人工作業的方式存在哪些問題?

夢燕宋建軍:原先的舊倉庫是純手工作業的。純依賴人工會使得作業效率較低。夢燕每年要推出2000-3000款服裝,日發貨最多達到3-4萬件。大量衣物需進行掛裝、疊裝,然後稱重、貼標、分揀發貨,單純依靠人工作業不僅成本高,效率與庫內作業時效也很難提升。這樣的話,不僅影響到整個門店的銷售,還會造成庫存積壓。

除此以外,出入庫作業需要熟練工將產品放到對應位置,導致夢燕在旺季時很難補充人手,在人力方面會對業務有制約。

問:曠視的河圖系統在哪些環節上對工廠進行了改造?

夢燕宋建軍:2017年建造自動化立體倉庫時,曠視就參與了。澆築地皮、水泥厚度和貨架擺放等細節問題都有關注。在倉儲環節,從入庫、庫內的合理儲存、揀貨、分撥複核再到最後的運輸,都會有改造。為提高揀貨效率,我們要合理使用紙箱,安排合理的路線。分撥複核的話,需要最佳化每個分撥位的作業量,不能讓工人的工作量差距太大。

我們舊倉庫的貨架只有兩層,因為工人上梯子舉重物也就這麼高了,再高會有危險。現在堆垛機能直接擺貨,我們現在的倉庫有25米高了。

以前工人需要拿著一張單子,靠自己記憶尋找貨品的擺放位置,新人記牢擺放位置大致得要半年的時間,他們還要坐電梯把貨物拖放到合適的位置。而現在,透過機器給貨品打好標籤後,系統可以直接提示擺放位置。

系統也會設定好碼放規則,當季新貨會放在同一區,不會讓貨散落到各個樓層裡去。系統還能為工人做出合理的路線規劃,不會走回頭路。這樣新人短暫培訓下也能很快上手,能極大程度上避免對熟練工的依賴。

問:在用人工和用河圖系統上有成本的比較嗎?

夢燕王春建:這種事要看長遠。 短期用人工還是便宜的, 但做智慧工廠後我們的效率和準確率能有提升,這意味著很多銷售的關鍵節點我們能抓住。如果只依賴人工,人也會出錯,比如本該2天完成的揀貨4天才完成,那就失去了兩天的銷售視窗。所以,這並不是減少或增加幾個人來決定的,影響的是整個鏈條。

倉儲就像一個樞紐,連線著門店、物流等很多個環節,在這個鏈條上任何一個環節卡死,都可能帶來很嚴重的後果,就像高速公路被堵死一樣。

問:為什麼選擇曠視這種整合的解決方案,沒有去尋找傳統物流公司的合作?

夢燕王春建:曠視相當於一個整合商的角色,可以把整個資料、系統和硬體整體整合下來。如果讓我們自己做整合去接觸各家裝置公司,我們在這方面沒那麼專業,雖然可以處理資料,但我們處理不了這些硬體,這樣反而事倍功半了。

傳統的物流公司關注裝置的運作和穩定性。而AI公司的強項在於資料和演算法,重視大資料在高併發下怎麼去合理分配。我認為對現在的物流行業而言,資料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們和曠視合作的電子標籤,做成了全動態的且有演算法植入,這樣我們可以去均分所有的工作量。傳統的是按照流水線來做,可能有人沒活幹有人很忙碌,需要不停加減人員。但我們現在想用處理資料的能力去糾正這些工作,讓流水線上工人的工作量是均等合理的。

這需要整合商有處理大資料的能力,需要能夠總控裝置去做合理的排程。比如檢測到樓下的迴圈線繁忙,樓上的機器就不會再往下派任務,這樣就可以合理排程裝置以及人員。

問:有資料能佐證AI及河圖系統提升了工廠效率嗎?

曠視白建宏:從資料來看,以前產品入庫需要工人去找貨,現在只要一個叉車司機就可以完成,效率提升了不止2倍。同時,工廠改造後也能減少搬運次數,最佳化儲存方式。以前倉庫的日出貨量最多三四萬件,現在已經能支撐日出貨六千箱,即18萬件的水平。

問:有些企業會對轉型有顧慮,只願意先試水一條生產線,這對曠視做智慧物流而言有壓力嗎?

曠視白建宏:這其實是一種行業普遍現象。我們在接觸客戶時發現,工廠對轉型智慧物流會有顧慮,往往是由點及面,先試水改造一條生產線,然後綜合考量投資收益、人員成本節約等方面後,再逐項進行轉型,這總是需要一個時間過渡。

12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三星A22新機曝光,版本出爐,A51首當其衝一夜淪為百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