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文 | 青山白鷺

(ID:xsy-shangyecankao)

找工作就和老闆談!得益於這樣洗腦式的宣傳,近幾年BOSS直聘野蠻擴張,如今連HR都成了所謂的“老闆”,BOSS直聘的故事又該如何“圓”下去?

5月22日,BOSS直聘正式啟動IPO計劃,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申請,擬定登陸納斯達克,股票程式碼為BZ,IPO承銷商為摩根士丹利、高盛和瑞銀。

但需要注意的是,從線上招聘整個行業來看,這個生意並不好做。聚合兩邊資源註定會是苦差事。對於投資人來說,僅僅靠將招聘業務搬在網上並不夠吸引人。有可以跑的通、可持續盈利的模式才能撐起長期估值邏輯,BOSS直聘的成長性值得推敲嗎?

作為第四家線上招聘上市公司,BOSS直聘依靠網際網路紅利和直聘的噱頭,俘獲了大批年輕求職者,但是在為上市做準備前,困於盈利限制的BOSS直聘開始漲價,引起眾多不滿。

另外之前BOSS直聘就陷入涉嫌廣告欺詐的漩渦當中,越來越多的網友質疑,在BOSS直聘找工作其實不是跟老闆談,而是跟“登陸了老闆賬號的HR”談,這加重了市場的疑慮, BOSS直聘的上市之路開始充滿波折。

01

成長性值得推敲嗎?

目前中國招聘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受數字經濟及創業政策的利好,高新企業對人才的渴求等因素驅動,中國的線上招聘規模在2020年已經突破551億元,預計在2025年達到2234億元,這一增量空間極為可觀。

背靠這樣的市場環境,BOSS直聘披露出來的業績確實相當喜人。

據BOSS直聘招股書顯示,2020年BOSS直聘營收為19.4億元,同比增長了94.7%;增長實現翻一番,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更是達到了7.9億元人民幣,上漲179.0%。

BOSS直聘更喜人的業績是月活使用者數也在增長。招股書特別提到,根據灼識諮詢報告,按2020年的平均MAU計量,BOSS直聘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線上招聘平臺。

但是這一成績並不值得推敲,MAU資料對招聘行業影響並不大,因為招聘行業往往是“一錘子買賣”,使用者找到工作、企業招到人才後就不再需要。使用者粘度並不高,之前行業內也並不會將這一指標用於考量業績,更多的是關注平臺的註冊使用者數和簡歷庫。

而MAU增長的原因,是BOSS直聘用區別於傳統招聘網站的模式,利用移動和智慧匹配及BOSS直聊走出了差異化的路線帶來的,可以說BOSS直聘吃到了移動使用者增長的紅利。

尖端技術、招聘企業、BOSS直聊,這樣聯絡在一起,展現出一幅完美的畫面。確實,BOSS直聘成立之初將其定位為一款招聘行業變革性產品,促進求職者與企業端使用者雙向互動交流、注重智慧匹配。

這種依靠去中介化來解決行業痛點,直接和老闆聊天的“直聊”噱頭,BOSS直聘輕鬆捕獲了大量年輕的註冊使用者。

這讓BOSS直聘給資本講了一個好故事,獲得了騰訊、今日資本、高榕資本等十數家知名機構的垂青。招股書也顯示,去年12月,BOSS直聘剛完成一次近3億美元的融資,背後出現了紅杉中國和老虎環球基金的身影。

另外,同行“不爭氣”,也帶給了BOSS直聘彎道超車的機會,其他的線上招聘平臺,堅守著傳統的簡歷靠下載,找工作靠海投的模式,很難讓使用者提起興趣和獲得信任,BOSS直聘迅速佔領了線上招聘市場。

讓BOSS直聘迅猛發展的另一原因是定位精準,在以往的招聘傳統模式中流量主要傾斜在頭部,也就是一些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很難進行線上招聘,傳統渠道非常貴,這導致了大量的長尾人才與中小企業此前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服務,而BOSS直聘把招聘門檻降低,以服務中小企業為主,截至2021年3月,BOSS直聘服務630萬家認證企業,其中82.6%為中小企業,這是BOSS直聘創造增量市場機會的原因。

但是相應的也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問題,中小企業這一群體雖然數量眾多,但付費能力較低,也就進而增加了其的盈利難度。

事實也正是如此,有企業使用者反映,小微企業的付費意願並不強烈,付費比例也不高,單次招聘可能只有一個崗位,往往按次付費,單次費用僅200元左右,BOSS直聘很難賺到錢。

另外BOSS直聘業務單一的問題一直被外界詬病,目前分為兩大類,自助式的小額短期服務和直銷團隊跟蹤式的大額長期服務。業務單一造成的最直接後果是營收手段單一。從招股書可看出, 2019和2020兩年,其他類別的收入僅僅佔總收入的1.2%和0.8%。

這說明了,為什麼BOSS直聘會讓外界質疑成長性不值得推敲,業務模式潛力已經達天花板。

02

有多少是真BOSS?

2014年才剛成立的BOSS直聘非常年輕,除了“年齡小”外,年輕還因為,依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浪潮,創造性的推出求職者和BOSS直接談的招聘模式。

這要從2018年夏天說起,“找工作,上BOSS直聘”的洗腦式廣告遍佈媒體和大街小巷,很短的時間內,使用者數就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僅不到兩個月註冊使用者就達6372萬,躋身行業頭部,這一個夏天讓BOSS直聘一戰成名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BOSS直聘的急速擴張,更多的質疑開始不斷湧現,其中質疑聲最大的是BOSS直聘真的是老闆在招聘嗎?

BOSS直聘在招股書中對“BOSS直聘”模式的解釋為:一個促進老闆和求職者之間即時直接對話的移動原生產品,提供精確的匹配結果,並由專有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和大資料洞察力提供支援。

招股書中也寫明針對的企業群體主要是企業管理者即所謂的老闆。

招股書中還對老闆的定義做了解釋:老闆是指大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主管或中層管理者,他們本身就是管理者。截至2021年3月31日,BOSS直聘上66%的認證企業使用者不是專業招聘人員,我們將這些人歸類為“老闆”。

630萬的認證企業,66%是真正的老闆,也就是意味著BOSS直聘上有416萬老闆。但這些老闆的含金量如何?BOSS直聘是否涉嫌虛假宣傳?這很難求證。

因為Boss直聘,顧名思義是應聘者和老闆直接聊找工作的事兒。字面意思並沒有出現企業HR角色和獵頭角色,只有應聘者和老闆。但現在BOSS直聘中大部分招聘者已經不再是老闆,取而代之的是HR。這和宣傳的“找工作只和老闆談”的初衷相左,也和其他線上招聘平臺同質化,最大的問題在於Boss直聘失去了引以為傲的競爭優勢。

在黑貓投訴較高的虛假宣傳中,BOSS直聘赫然在列。Boss直聘涉嫌廣告欺詐話題也登上熱搜。

BOSS直聘客服對網友的質疑這樣回覆:“平臺對Boss的定義是在企業中所有有資格招人、用人、決定一個人薪資以及工作內容的人,HR也是BOSS的一員。”這樣的解釋,無疑是摧毀了BOSS直聘的根本。

03

為上市突擊“做賬”?

雖然逐漸收窄,但是BOSS直聘虧損並沒有看到停止跡象,資本更關注始終還是如何持續盈利。

招股書顯示的虧損觸目驚心:BOSS直聘在2019年虧損達到5.02億元,2020年攀升到9.42億元,2021年一季度虧損已經達1.762億元。

據資料顯示,BOSS直聘的銷售費用在2019年達9.17億元,2020年升至13.48億元,2021年前三月已經達到6.19億元,分別佔收入的比重為91.8%、69.3%和78.4%。研發支出也高的嚇人,2020年一年的研發就達到5.134億元,同比增加了57.5%。

值得警惕的是,這個資料還有上升的趨勢,僅僅2021年一季度營銷費用就達到6.19億元。和去年相比會發現,僅三個月BOSS直聘就花掉了2020年半年的營銷費。照這樣的增長趨勢,BOSS直聘的2021年全年營銷費用可能會突破13億元。

此外盈利模式單一也是BOSS直聘被外界廣為質疑的原因之一。

招股書可以清楚的看出,BOSS直聘主要營收來自企業客戶,包括了小額的短期服務和大額的長期服務。其他類的收入連2%都不到幾乎可以省略不計。

而行業龍頭前程無憂則擁有豐富的業務擴充套件線,比如校園招聘專案和服務以及公司培訓業務等。前程無憂去年的其他收入為15.41億元,佔到總營收的41.78%;獵聘網去年的個人使用者營收增長極為可觀達80.1%,收益為1.44億元,佔全部營收的7.7%。

上文已經提到,中小企業這一群體雖然數量眾多,但付費意願和付費能力較低,這在招股書中也有體現。

招股資訊顯示,BOSS直聘2020年,中型客戶貢獻了總收入的35.8%、大型客戶貢獻了17%,總計佔比52.8%。而截至2021年3月前的12個月,BOSS直聘付費企業使用者為289萬,增長了120%。

從資料可以直觀看出,BOSS直聘的中小型企業客戶佔到8成以上,要想持續盈利,在大客戶的潛力挖掘方面,BOSS直聘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另外,招股書上顯示的營收暴漲,頗為蹊蹺。

招股書顯示,2020年,BOSS直聘實現營收19.4億元,同比增長94.7%;經計算現金收款25.2億元,同比上漲89.7%。2021年一季度,BOSS直聘營收達7.9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179.0%;經計算現金收款11.8億元,同比上漲281.0%。

一般來說,企業為了上市,除了有一定使用者數量之外,還需要能看得過去的營收資料,這樣的想法不難理解。

BOSS直聘從去年直到今年一季度的營收開始暴漲,如果聯絡漲價事件,就不得不讓人產生遐想。從去年開始很多企業使用者稱BOSS直聘為盈利大幅提價,甚至不充錢就封號。收費提價和即將上市聯絡在一起,想不讓人產生做帳的感覺都難。

業內人士認為,美股對“增長型”的網際網路公司會給予更高的估值,而像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獵聘以及BOSS直聘來說都難逃這一局面,未來能否找到可持續的盈利模式,能否用提升服務來彌補使用者已經產生的不良印象,是留給BOSS直聘亟待解決的問題。

7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人工智慧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上):AI與製藥場景如何相互“適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