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資料統計來自百度大資料報告

疫情蔓延半年,全球超1500萬確診,美國近400萬。沉重的疫情持續,對跨境電商人來說,紅利就在眼前,壓力也正開始。許多人在談如何轉“危”為“機”,實際上危就是危、機就是機,顛倒乾坤談何容易,不只要大智慧和手腕,也得看環境和時勢。

大多數情況下,危機並存之時,首先要做的不是轉換,而是先看清危險和機遇分別是什麼。

01

2020年疫情下的跨境電商,就是“危與機”的經典範例,除了少部分超級大賣,大部分普通賣家需要做的是,在疫情的大迷宮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跨境電商的“危”,首先在於平臺政策的不確定。如年初的口罩賣家,賺也口罩虧也口罩,只在於一紙新規之間。而國外標準法規的差異和資訊的不對稱,都在疫情的不確定下被隨機放大。

其次是渠道的不穩定。以美國市場為例,當大量的貨物集中到港後,因為FBA和快遞商倉庫已飽和,沒有多餘空間和人工提貨,貨物持續積壓在碼頭佔用資源,下批貨物到港持續排隊,從提取到上架到配送,一環堵環環掉鏈子。

最後是成本的不可控。從4月份包機價格一路飆升,到6月海運價格直上3000,7月直郵價格隨之上調,賣家的成本不止商品成本,物流成本、倉儲成本、退單成本等,都與這些不確定成正比。

歸根到底,跨境電商的“危”都來自疫情長期的嚴重的破壞,但疫情如一把雙刃劍,也帶來了行業新的風口與機遇。疫情“禁足令”讓不會網購的人學習網購,讓原本線下店的顧客轉向網路購物,整個市場的蛋糕總量沒變,變的是線下與線上的比例,一邊死撐,一邊撐死。

拉取一份4月資料:亞馬遜頁面瀏覽量增長了50%,沃爾瑪增長了91%,Target提高了68%,Best Buy上漲了114%,Costco上漲了221%……而且這只是短期的爆發,對電商來說,更具意義的是,疫情過後徹底塑造的穩定網購習慣。

更讓跨境人驚喜的是,海外市場電商的滲透率。舉例如美國電商零售市場,2014年的時候只有6.4%,2018年14.3%,2019年16%,一直在緩慢爬坡,但到了2020年4月就飆到了27%,這是什麼概念?就是美國電商兩個月幹了過去10年的業績!

02

疫情早晚會消退,但電商不會隨之疲軟,與國內巨頭廝殺的飽和市場相比,對中小體量的賣家來說,海外市場仍是一塊大有可為的藍海。

但鋪貨的時代肯定已經過去,跨境電商行業分工向高度專業化靠攏,“君子善假於物”,隨著跨境市場的復甦,海外倉就是再也繞不過去的佈局,作為一種海外倉儲資源,越早佈局越早受益。

從短期看,後半年行業迎來旺季補貨,物流鏈節點和賣家們壓力將持續且進一步增大。

下半年亞馬遜把年中Prime Day推遲了10月左右,就好比把618推遲到了雙十一,而且後幾個月還有黑五、感恩節、聖誕節,可以想象從頭程到上架到派送的難度,可能要增大好幾倍。而7月中亞馬遜美國、日本、歐洲站已經開始限制入倉數量,就印證了這個趨勢。

而E郵寶在進入7月後嚴重的延誤和丟件,已讓很多賣家傷筋動骨,考慮到疫情後買家對時效的更快要求,國內直髮的體驗顯然要比海外倉本土發貨差不止一條街。

​從長期看,整個行業迎來高速增長,跨境電商服務商將進入重資本投入的階段,更多資本將流入這個風口賽道,而選擇一個穩定、優質、靠譜的海外倉品牌,將讓賣家在做大做強店鋪路上如虎添翼。

03

結語:依目前疫情發展態勢,加上後半年旺季影響,跨境賣家們的物流壓力才剛剛開始,高位運費和渠道擁堵將成為常態,抓住7-9月的視窗期,穩住賬號、合理備貨才是今年的主旋律。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雙馬”一致決定,斷了庫克財路!國家反制蘋果正式開始